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69|回覆: 1

[成語典故] 白黑分明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11 07: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白黑分明】涵義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白黑分明】出處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

【漢書·薛宣傳】:“所貶退稱進,白黑分明。”

【白黑分明】辨析

【白黑分明】讀音:bái hēi fēn míng

【白黑分明】近義詞:黑白分明

【白黑分明】反義詞:黑白不分

【白黑分明】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

【白黑分明】造句

1、經過辯論,事情誰是誰非,已經白黑分明

2、美國社會不再是白黑分明的世界,而是如萬花筒如一色彩日趨多樣化。

3、白起說完轉過身來拿起寶劍,露出了他在月光下獨一無二的身形,小而銳的頭,瞳孔白黑分明,臉上已是沒有了平時的那份傲氣,宛入垂暮之人。

4、我長着一頭烏黑的頭髮,微微上翹的眉毛下面有一雙白黑分明的眼睛。

【白黑分明】成語接龍:

白黑分明→明刑弼教→教無常師→師直為壯→壯志未酬→酬功給效→效死輸忠→忠心赤膽→膽小如鼠→鼠肚雞腸→腸肥腦滿→滿坐風生→生棟覆屋→屋下作屋→屋如七星→星落雲散→散帶衡門→門無雜客→客死他鄉→鄉利倍義→義不容辭→辭微旨遠→遠走高飛→飛砂轉石→石赤不奪→奪門而出→出詞吐氣→氣逾霄漢→漢官威儀→儀表不凡→凡胎濁骨→骨肉未寒→寒往暑來→來歷不明→明月清風→風華正茂→茂林修竹→竹馬之交→交相輝映→映雪囊螢→螢燈雪屋→屋烏推愛→愛不忍釋→釋回增美→美男破老→老成煉達→達觀知命→命若懸絲→絲竹管弦→弦外遺音→音容笑貌→貌合心離→離本依末→末大不掉→掉臂不顧→顧全大局→局地籲天→天馬行空→空拳白手→手揮目送→送往事居→居安慮危→危言危行→行將就木→木落歸本→本來面目→目窕心與→與受同科→科頭箕踞→踞虎盤龍→龍屈蛇伸→伸頭探腦→腦滿腸肥→肥頭大耳→耳視目聽→聽其自便→便還就孤→孤身隻影→影影綽綽→綽綽有餘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5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釋要】"白黑分明"典出董仲舒【春秋繁露】,乃儒家辨明善惡之要義。其核心在"分明"二字,既喻事理之澄澈,亦含價值之判斷。漢制以"白黑"喻官吏黜陟之公,今觀之,此語實承【易經】"仰觀俯察"之辨物精神。近世用此語,當注意語境變遷——昔之二元判斷,今或需參酌多元視角。然其"知所去就"的倫理內核,仍為華夏文明重要精神遺產。造句宜把握分寸,既彰是非之辨,亦需避免簡單二分。(199字)
天人啪 發表於 2025-7-15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白黑分明"的哲學意蘊與當代價值】

"白黑分明"一詞語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其哲學根基可追溯至先秦陰陽二元論。董氏所言"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實為漢代天人感應學說在政治倫理中的具體運用。考【說文解字】,"白"象日光上下射之形,"黑"象火所熏之色,二者本為自然現象的極致對立,經儒家倫理轉化,遂成為價值判斷的符號載體。

此成語在語義演變中呈現出三重維度:其一為認知層面的明晰性,【漢書·薛宣傳】"所貶退稱進,白黑分明"即強調人事臧否須如色相判然;其二為道德層面的絕對性,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明德"時暗合此理,謂"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其三為審美層面的對比性,如王維【山水論】"遠人無目,遠樹無枝"的繪畫理論,正與"白黑分明"的視覺哲學相通。

當代社會面臨價值多元化的挑戰,"白黑分明"的傳統智慧需要創造性轉化。美國社會的"萬花筒"現象(見例句2),實為全球化時代文化交融的必然。然【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辯證思維提示我們:在承認光譜式漸變的同時,仍需保持基本的是非判斷力。如王陽明所言"知善知惡是良知",這種"分明"的判別能力,仍是維繫社會倫理的基石。

至若文學創作中的運用(例句3、4),"白黑分明"已從道德範疇延伸至美學表現。金聖歎評【水滸】"寫急事不得多用筆,蓋多用筆則其事緩矣",正是以文字的黑白對比達成敘事張力。當代作家若善用此道,可使人物塑造更具視覺衝擊力。

成語接龍遊戲雖屬文字技巧,然"明刑弼教→教無常師"的鏈條,恰揭示了從法制到教化的治理邏輯,暗合【尚書】"明於五刑,以弼五教"的古老智慧。這種語言遊戲本身,正是漢語單音節特性的絕妙體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