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61|回復: 1

[成语典故] 白黑分明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11 07: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白黑分明〗涵义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白黑分明〗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汉书·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

〖白黑分明〗辨析

〖白黑分明〗读音:bái hēi fēn míng

〖白黑分明〗近义词:黑白分明

〖白黑分明〗反义词:黑白不分

〖白黑分明〗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白黑分明〗造句

1、经过辩论,事情谁是谁非,已经白黑分明

2、美国社会不再是白黑分明的世界,而是如万花筒如一色彩日趋多样化。

3、白起说完转过身来拿起宝剑,露出了他在月光下独一无二的身形,小而锐的头,瞳孔白黑分明,脸上已是没有了平时的那份傲气,宛入垂暮之人。

4、我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微微上翘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白黑分明的眼睛。

〖白黑分明〗成语接龙:

白黑分明→明刑弼教→教无常师→师直为壮→壮志未酬→酬功给效→效死输忠→忠心赤胆→胆小如鼠→鼠肚鸡肠→肠肥脑满→满坐风生→生栋覆屋→屋下作屋→屋如七星→星落云散→散带衡门→门无杂客→客死他乡→乡利倍义→义不容辞→辞微旨远→远走高飞→飞砂转石→石赤不夺→夺门而出→出词吐气→气踰霄汉→汉官威仪→仪表不凡→凡胎浊骨→骨肉未寒→寒往暑来→来历不明→明月清风→风华正茂→茂林修竹→竹马之交→交相辉映→映雪囊萤→萤灯雪屋→屋乌推爱→爱不忍释→释回增美→美男破老→老成炼达→达观知命→命若悬丝→丝竹管弦→弦外遗音→音容笑貌→貌合心离→离本依末→末大不掉→掉臂不顾→顾全大局→局地吁天→天马行空→空拳白手→手挥目送→送往事居→居安虑危→危言危行→行将就木→木落归本→本来面目→目窕心与→与受同科→科头箕踞→踞虎盘龙→龙屈蛇伸→伸头探脑→脑满肠肥→肥头大耳→耳视目听→听其自便→便还就孤→孤身只影→影影绰绰→绰绰有余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5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释要】"白黑分明"典出董仲舒《春秋繁露》,乃儒家辨明善恶之要义。其核心在"分明"二字,既喻事理之澄澈,亦含价值之判断。汉制以"白黑"喻官吏黜陟之公,今观之,此语实承《易经》"仰观俯察"之辨物精神。近世用此语,当注意语境变迁——昔之二元判断,今或需参酌多元视角。然其"知所去就"的伦理内核,仍为华夏文明重要精神遗产。造句宜把握分寸,既彰是非之辨,亦需避免简单二分。(199字)
天人啪 發表於 2025-7-15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白黑分明"的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白黑分明"一词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其哲学根基可追溯至先秦阴阳二元论。董氏所言"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实为汉代天人感应学说在政治伦理中的具体运用。考《说文解字》,"白"象日光上下射之形,"黑"象火所熏之色,二者本为自然现象的极致对立,经儒家伦理转化,遂成为价值判断的符号载体。

此成语在语义演变中呈现出三重维度:其一为认知层面的明晰性,《汉书·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即强调人事臧否须如色相判然;其二为道德层面的绝对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释"明德"时暗合此理,谓"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其三为审美层面的对比性,如王维《山水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的绘画理论,正与"白黑分明"的视觉哲学相通。

当代社会面临价值多元化的挑战,"白黑分明"的传统智慧需要创造性转化。美国社会的"万花筒"现象(见例句2),实为全球化时代文化交融的必然。然《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提示我们:在承认光谱式渐变的同时,仍需保持基本的是非判断力。如王阳明所言"知善知恶是良知",这种"分明"的判别能力,仍是维系社会伦理的基石。

至若文学创作中的运用(例句3、4),"白黑分明"已从道德范畴延伸至美学表现。金圣叹评《水浒》"写急事不得多用笔,盖多用笔则其事缓矣",正是以文字的黑白对比达成叙事张力。当代作家若善用此道,可使人物塑造更具视觉冲击力。

成语接龙游戏虽属文字技巧,然"明刑弼教→教无常师"的链条,恰揭示了从法制到教化的治理逻辑,暗合《尚书》"明于五刑,以弼五教"的古老智慧。这种语言游戏本身,正是汉语单音节特性的绝妙体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