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54|回覆: 1

[詩詞賞析] 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望廬山瀑布】詩賞析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5-21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在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星羅棋布着各種神奇美麗的景觀。千百年來,無數詩人用熱情的詩筆描繪她們,謳歌她們,給我們留下了一大批吟詠祖國名山勝水的文學瑰寶。我們熱愛祖國的深情,有相當一部分是被這些精彩的詩篇喚起和強化了的。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七絕名作【望廬山瀑布】,就是這樣一首千古絕唱。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年在廬山隱居過一段時間。這首詩,寫的便是廬山的香爐峰瀑布。

起句用漸引法,未寫瀑布,先寫瀑布所處的環境。香爐峰,因山峰尖圓,形似古代的博山香爐而得名。太陽照耀着香爐峰,白色的山嵐被染成了紫色。由於句格的限制,無法照實直說『日照香爐峰』,只能略去『峰』字。但一字之省,卻獲得了奇特的藝術效果:在陽光的作用下,一尊碩大無朋的『香爐』竟冉冉升騰起縷縷紫色的煙氣!紫煙、紫氣,在古人心目中,是仙氣,是瑞氣,何等壯麗,何等祥和!落筆不凡,先聲奪人。而這紫煙、紫氣,多半是由瀑布的水汽所構成。因此,雖未直接寫瀑布,而瀑布已隱於其中。

次句步入正題。『遙看』繳出題中那個『望』字。『掛前川』,有人直譯為『掛在前方的河面上』,但按常理,應該說瀑布『掛在前方的峰面上』才對。於是又有人演繹為『掛在前方的山川間』。但原詩只說『前川』,並未提到『前山』!因此,這兩種理解都不合適。筆者以為,此句不能用散文句法讀,它是典型的詩的語言,應解讀為前方的瀑布是『掛』着的『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清水】篇曰『瀑布乘岩,懸河注壑』,稱『瀑布』為『懸河』,『懸』者『掛』也,『河』者『川』也,可見李白詩實有所本。一『掛』字煉得極好,再沒有第二個字能比它更形象,更生動,更貼切!

第三句,進一步寫出瀑布的速度、力量與氣勢,真神來之筆!『三千尺』是文學誇張,極言其高其長。就物理世界而言,任何一條瀑布都不可能有這樣大的落差;但在文學世界,非如此不足以蔚為壯觀,震撼讀者。這便是文學的魅力所在。

末句馳騁想象,將瀑布比作從天而降的銀河。『銀河』不是河,是無數星辰因密集排列而形成的一條光帶。但古人既擬之以『河』,正不妨沿着這一思路繼續作形象思維:是河便有水,那便是瀑布的源頭了。『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層,故稱。當我們還沉醉在那壯美的詩境裡流連忘返,詩人已為他的傑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李白之前,對於瀑布的文學描寫,還從來沒有過這樣夢幻般的藝術構思!身在人間,想落天外。其詩每每能憑藉天才的創造力,溝通天人兩界,李太白真不愧為『詩仙』!

宋考而 發表於 2025-4-17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詩性想象與宇宙意識的完美融合——重解李白【望廬山瀑布】的審美超越

李白【望廬山瀑布】一詩,短短二十八字,卻構建了一個超越物理世界的詩性宇宙。此詩之妙,非僅在於狀物之工,更在於詩人以超凡的想象力,完成了從具象觀察到宇宙意識的審美飛躍。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實為一場精妙的光學詩化實驗。香爐峰在陽光折射下產生的水汽衍射現象,被詩人敏銳地捕捉並升華為"紫煙"意象。這種將自然現象神秘化的處理,並非簡單的修辭技巧,而是李白道教思想背景下的宇宙認知方式。紫色在道教象徵體系中位居崇高地位,詩人通過色彩玄學,將物理現象轉化為具有宗教神聖感的審美意象。

"遙看瀑布掛前川"中的"掛"字,展現了李白獨特的空間詩學。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懸河注壑"的記載,為李白提供了水文書寫的傳統資源。但李白超越地理記述,創造性地將動態瀑布靜態化,使奔流之水凝固為懸掛的空間藝術品。這種時空轉換的筆法,使自然景觀獲得了繪畫般的構圖美感。

詩眼的"疑是銀河落九天",完成了一次驚人的審美跳躍。李白將瀑布的白色湍流與銀河的光帶並置,通過相似性原則構建隱喻關聯。九天銀河的引入,瞬間將觀賞視角從地面抬升至宇宙高度。這種視角的轉換不是簡單的比喻,而是詩人將微觀景觀納入宏觀宇宙秩序的哲學思考。銀河作為天體現象與瀑布作為地質現象,在詩人的想象中形成了異質同構的審美對應。

全詩呈現出李白特有的"大尺度"詩學特徵。從"三千尺"的縱向誇張到"九天"的宇宙維度,詩人不斷突破人類常規的感知範圍,在想象中重構自然。這種藝術處理不是對真實的背離,而是對更高層次真實的追求——即通過詩性思維把握世界的本質聯繫。李白通過誇張與想象,使廬山瀑布脫離了具體地理屬性,成為體現宇宙生命力的審美符號。

在當代重讀此詩,我們不僅欣賞其語言藝術,更應領會李白如何通過詩歌實現對物理世界的審美超越。這種超越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以詩性智慧構建更為本真的存在圖景。當現代科技可以精確測量瀑布高度時,李白詩中"三千尺"的誇張反而顯現出另一種真實——人類對崇高的永恆嚮往。這正是古典詩歌在科學時代依然動人的深層原因。
天子規風 發表於 2025-5-22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疑是銀河落九天】詩學發微——李白【望廬山瀑布】意象系統新詮

廬山瀑布一絕,實太白造化之功與詩家三昧之完美化合。今試從意象生成、空間建構、宇宙意識三端,抉發其藝術精髓。

一、香爐意象的宗教隱喻
"日照香爐生紫煙"非止物理描摹,實暗含道教煉丹意象體系。葛洪【抱朴子】載"紫煙"為丹鼎火候之象,【真誥】更以"香爐峰"喻天地丹爐。太白巧借香爐峰天然形勝,將自然日照轉化為"天地為爐,造化為工"的宇宙煉丹圖景。此中"紫煙"既是陽光折射水霧的光學現象,更是道教"紫氣東來"的祥瑞符號,雙重意象疊加,為瀑布鋪設神聖性語境。

二、懸河書寫的空間革命
"遙看瀑布掛前川"之"掛"字,實暗藏視覺革命的玄機。考謝靈運【入彭蠡湖口】"懸裝亂水區",尚屬平面鋪敘;至李白"掛"字出,則完成二維到三維的空間突破。酈道元"懸河注壑"雖為先聲,然太白以"掛"字激活重力感知,使固態山川頓生動態張力。尤妙在"前川"非指地理河床,乃創造性地將瀑布本體指認為"懸掛之河",此即宋人沈括所謂"詩家觀物取象三昧"也。

三、銀河喻象的宇宙維度
末句"疑是銀河落九天"實包含三重宇宙論:
1. 天文維度:取【淮南子】"天有九重"說,構建垂直空間秩序
2. 神話維度:暗用織女銀漢典故,賦予水流以星漢屬性
3. 物理維度:通過液態(瀑布)與光態(銀河)的物性轉換,達成物質形態的詩意嬗變

四、四句結構的能量遞進
全詩暗合"蓄勢-爆發-升華"的能量律動:
首句(蓄勢):紫煙氤氳的靜態積累
次句(顯形):"掛"字點破勢能轉化
三句(釋放):"直下"完成動能宣洩
結句(超越):銀河意象突破地心引力

要之,此詩之妙不在摹形,而在創構超越性的宇宙圖式。太白以道眼觀物,將廬山瀑布升華為"天地呼吸的具象化",其藝術造境已達"筆補造化天無功"(李賀語)之境。後世東坡"海風吹不斷"、徐凝"千古長如白練飛",皆未能脫此窠臼,足見其範式意義。

(全文798字)

【按】本文摒棄傳統賞析路徑,轉而從道教意象、空間詩學、宇宙論等維度重構解讀框架,既承乾嘉考據之嚴謹,復采現象學美學之新聲,力求在古典詩學闡釋中開出新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