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15|回复: 0

[儒家学说] 《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 名家满堂共推儒学复兴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6-4-30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 名家满堂共推儒学复兴

《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 名家满堂共推儒学复兴

中国孔子基金会十三五学术规划研讨暨《孔子研究》创刊三十周年会议现场

4月28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十三五学术规划研讨暨《孔子研究》创刊三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召开。钱逊、牟钟鉴、陈来、郭齐勇等著名儒学专家,以及全国知名学术期刊代表二百多人齐聚北京,共商儒学发展与中华文化复兴。

《孔子研究》创刊于1986年,时任名誉会长谷牧亲自撰写发刊词。该刊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是专门反映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新最重要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30年来始终秉持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理念,坚守学术办刊的定位,以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作为取舍稿件的唯一标准,讲求兼容并蓄、择善而从,以高质量、高水准、高品位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国家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被学界评价为中国三十年儒学学术发展的见证者、践行者、引领者。截止今年第二期,《孔子研究》已出版154期,刊载学术论文2346篇,总计达到了2211多万字。

与会专家学者对《孔子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孔子研究》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以引领儒学复兴为使命,无论题材选择、发稿标准还是编排质量等方面,都是名副其实的一流学术刊物,代表着学术的良知与高度,是儒学文化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已成为全国儒学研究的一面旗帜。

《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 名家满堂共推儒学复兴

《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 名家满堂共推儒学复兴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等为获奖者颁奖

《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 名家满堂共推儒学复兴

《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 名家满堂共推儒学复兴

颁奖现场

此次会议公布了《孔子研究》创刊三十周年特别贡献奖优秀论文奖。辛冠洁、周继旨、阎韬、王式伦等十人获得特别贡献奖;《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张岂之)、《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李学勤)、《孔子仁礼关系新释》(钱逊)、《二十世纪儒学的衰落与复苏》(牟钟鉴)、《竹帛五行篇为子思、孟子所作论》(陈来)等十篇学术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

据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介绍,在未来,中国孔子基金会还将设立《孔子研究》优秀论文奖、《孔子研究》学术新锐奖等奖项,从物质和精神上支持甘于坐冷板凳、德业双修的中青年学者,并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 名家满堂共推儒学复兴

《孔子研究》创刊30周年 名家满堂共推儒学复兴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致辞

陈来等学者领衔学术委员会 力推儒学复兴与文化传播

此次会议上通过了新一届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学术委员103人,推举了顾问29名。陈来被选举为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中江、李存山等被选举为副主任,饶宗颐、许嘉璐、冯其庸、杜维明、成中英、张岂之等被推举为顾问。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和《中国孔子基金会十三五学术规划》。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发展的总目标是:力争在儒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方面,实现三个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引领儒学复兴、深耕精神家园的重要阵地。

为此,十三五期间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规划将把握引领性、协同性、开放性、现代性、实践性五大原则,重点实施八个一战略:即建设一支队伍(学术委员会)、实施一项工程(数字化工程)、推广一批学堂(孔子学堂)、推出一尊规范孔子像及孔子系列像、设立一组奖(孔子系列奖)、打造一个国际交流传播平台(孔子文化世界行)、组织一系列学术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及东亚儒学论坛等)、出版一批有影响的学术及普及图书与刊物(孔子书房)。围绕这些战略,中国孔子基金会将突出五大重点工作:坚持高点定位,加强学术研究;举办高新精论坛,促进学术交流;建设传播平台,强化传播普及效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对外交流;加强组织领导和基金保障,确保目标实现。

与会专家在发言中认为,这个学术规划方案,全面深入、与时俱进、有亮点、可操作,显示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在新时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表示,目前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工作总方针是引领儒学复兴,深耕精神家园。学术工作是中国孔子基金会的灵魂与核心,是建会之本。通过此次产生的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我们就是要整合全国儒学研究者资源,以学术名家为龙头,以现代传播为手段,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贾万志、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王中江、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世农,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王志民、刘念远、张树骅、牟钟鉴、陈来、吴光、刘守安、李长明,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武卫华、牛廷涛、刘廷善,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儒学专家,全国知名学术期刊和出版机构负责人、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潘汀肝 发表于 2025-4-27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研究》三十载学术坚守与儒学复兴的时代担当

欣闻《孔子研究》创刊三十周年学术盛会,作为深耕儒学研究数十载的学人,深感此刊之于当代儒学发展实具三重历史意义:

一、学术薪火的传承者
《孔子研究》自1986年创刊以来,始终恪守谷牧先生"为往圣继绝学"的创刊宗旨。三十年间刊发两千余篇学术论文,形成2211万字的学术积累,其规模相当于一部活态的"当代儒学发展史"。尤为可贵者,该刊坚持"学术乃天下公器"的办刊理念,在方法论上开创"经学诠释与现代转型"的双轨研究范式,既延续了乾嘉学派"无征不信"的考据传统,又发展了"返本开新"的阐释路径。张岂之先生"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研究、李学勤先生的简帛文献考证等典范之作,皆体现了这种学术品格。

二、儒学复兴的推动者
在"西学东渐"最盛的1980年代,《孔子研究》创刊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宣言。牟钟鉴先生关于二十世纪儒学兴衰的宏观论述,钱逊教授对仁礼关系的创造性诠释,皆通过该刊产生广泛学术影响。刊物以"核心期刊"的学术标准,构建起连接港台、日韩、欧美的儒学学术共同体,使"孔子"真正成为国际汉学研究的关键词。近年来更通过设立学术奖项,形成"老中青"三代学人的学术接力,此乃深具文化战略眼光的制度设计。

三、当代学术的引领者
面对"十三五"学术规划的新阶段,《孔子研究》学术委员会由陈来等先生领衔,预示着三个重要转向:其一,从经典诠释转向"生活儒学"的实践探索;其二,从单一哲学研究拓展至经学、礼学、易学的整合研究;其三,从学术研讨提升至"儒学与现代性"的对话层面。这种学术自觉,正是对孔子"圣之时者"精神的最好继承。

展望未来,儒学复兴尤需警惕两种倾向:既不可流于文化保守主义的窠臼,亦不可沦为功利主义的学术表演。《孔子研究》当以"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智慧,继续秉持"择善固执"的学术立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让孔子思想真正成为"活的传统"。此乃学界同仁共同之期待,亦为文明对话之所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