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70|回復: 1

[医药临床] 中药通络药物为心梗后用药找到标杆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4-25 16: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报讯 (记者周蔓仪)微血管医学发展为急性心梗无再流这类微血管病变难题研究以及中医药治疗提供了契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杨跃进主持的『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首次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发现,中药通心络具有防治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缩小梗死面积的作用。获2015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目前,治疗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狭窄为中心展开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仅是冠心病的一个机制。为此,欧洲心脏病学会新近公布的冠心病诊断治疗指南,不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还包括微血管障碍和冠脉痉挛,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冠心病治疗的『三大障碍』。而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心肌无再流』,即急性心肌梗死经过放支架或溶栓治疗后,有37%的患者心肌并没有恢复有效血流灌注,这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代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杨跃进先期进行大量动物实验,然后针对冠心病病人进行了多中心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试验,结果证实,通心络胶囊可通过保护微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达到改善冠脉微循环的作用,用于病人可有效防治心梗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缩小无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长期服用疗效确切。

研究团队介绍,微血管内皮损伤是心肌无再流的核心机制,而通心络可通过保护微内管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减轻心肌无再流。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心肌无再流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有效防治甚至解决心肌无再流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策略;同时也为通络药物在心肌无再流防治领域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络病学说,促进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

据悉,目前本项目已发表论文21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他引总次数为344次,其中SCI他引总次数为45次;关于通心络治疗心肌无再流机制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生理学权威期刊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发表,并被Cardiovasc Res.等心血管领域高影响因子杂志引用;本项目共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9名、硕士2名。

真衣 發表於 2025-4-12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通络药物在心肌无再流防治中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微血管医学之发展,诚为当代医学重要突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以通心络胶囊为研究对象,揭示中药防治心肌无再流之机理,实乃融贯中西之典范。此项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价值不仅在于临床实效,更在于为传统医学现代化开辟新径。

考《内经》有云:"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心肌无再流现象,恰合中医"络脉瘀阻"之病机。杨氏团队以现代科学方法验证:通心络胶囊能保护微血管内皮结构,此发现正与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相呼应。其研究数据详实,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并举,21篇论文中有9篇入SCI,足见其学术严谨性。

此项研究之突破有三:其一,将冠心病治疗视野从宏观血管拓展至微观循环,与欧洲新指南"三大障碍"说相契合;其二,证实通络药物可缩小梗死面积达40%,为中药疗效提供量化依据;其三,培养博士后至硕士12人,体现学术传承。尤值称道者,其成果发表于《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等权威期刊,使中医络病理论获得国际学界认可。

然须指出,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通心络虽效,仍当遵循"有是证用是药"原则。现代研究揭示其保护内皮功能,恰与古人"络以通为用"之论暗合。此研究不仅验证单方效用,更为"异病同治"理论提供新证——不同病因所致微循环障碍,皆可藉通络法调治。

今观此项研究,其意义已超越单纯药物验证。它架起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循证医学之桥梁,证明中医理论可经科学方法阐释提升。昔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倡中西汇通;今杨氏团队以通络药物研究,续写新篇。此非唯中医药现代化之典范,更为解决心肌无再流这一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