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97|回復: 0

[中医理论] 叶天士组方思维模式

[複製鏈接]
姚鹏宇 發表於 2018-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阅读叶氏医案是学习其辨证组方最直接的方法。笔者在读叶案、学用方过程中有所感悟,故做浅要论述。

套方、拆方、立方是叶天士辨证组方的常用形式。前两者指临床上成方的应用模式,后者则是医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作出的治疗思路。

套方

套方即根据患者症、证、病三者的特异性,选用古人成方套用的方法。叶氏套用成方以把握病机为先,即遵循方机相应而用,如〖临证指南医案·泄泻〗温案记载:『长夏湿胜为泻,腹鸣溺少,腑阳不司分利。先宜导湿和中,胃苓汤』。此案患者湿蕴脾胃,二便不利,把握其邪为湿、病位在中的特点,以五苓散利湿、平胃散和中。套方是我们临床常用思维模式,但方剂的设立有一定范围,应用套方时常有处处掣肘的感觉,故而有了加减化裁。但很多医生只懂得加而不懂得减,所以越加越大、越加越杂、越加越繁,最终形成漫无目的、网络其全而不得其要的杂方。对于成方的化裁减法才是最见临床医家功底的地方。

拆方

叶天士常以『拆方』为法解读方药,即将方剂拆分成若干个具有联系性的药物组合,便于从理论上理解,及从临床上灵活运用。拆分的药物组合,又被称为『药群』『对药』『角药』等,是方剂学的重要概念,是在一定治法指导下,针对某一病证群的药组。拆方是将一首方剂中最精炼、最符合临床应用的配伍组合提取出来应用,譬如〖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某妪案:『脉右虚左数,营液内耗,肝阳内风震动,心悸眩晕少寐(心营热)。生地、阿胶、麦冬、白芍、小麦、茯神、炙草』。叶天士主张『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此案中,叶氏把炙甘草汤具有养阴功效的核心药物组合提取出来了。也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叶氏自拟方,而非化裁方,但无论如何,都可以看出此方的应用的确与炙甘草汤具有相似性。

拆方是运用成方的另一种思维模式,是医家由守到变的一种进步。

立方

立方则是回归到临床基本思维路径上来,即『有是病用是药』,是医家自我学术思想的体现。

叶天士立方颇具特色,其组方体现了主次分明、兼顾其全的思维特点,如〖临证指南医案·呕吐〗张案记载:『呕吐胀闷,虚中气滞。人参、茯苓、砂仁。』他立方着眼于『虚』『滞』二字,就是对主要矛盾的把握。关于三味药的应用,无论是人参益气补虚、砂仁实脾还是茯苓通胃阳,都体现了叶氏独到的用药经验。大道至简,在叶案的学习中发现某些方剂未见于他家,概为叶氏所独有,是对患者真实病情最直接的显现。

叶天士的立方思维是活跃而全面的,例如叶案中『入春地气升』『交节病变』等可见叶天士组方时对于季节气候的关注。现代的诸多名家亦有不少验方和自拟方,其中多为详尽了解病、证、症后,灵机一现的结果。

叶天士用方思路灵活,组方思维丰富,非套方、拆方与立方所能概括。但掌握三种组方思维模式对领悟叶天士等名家学术思想、临床用法均大有裨益。(姚鹏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

戴坡 發表於 2025-6-21 02:32 | 顯示全部樓層
《叶天士组方思维三阶论要》

叶氏组方之道,实乃中医辨证论治精髓之体现。今就套方、拆方、立方三法,试作系统阐发。

一、套方之要在于"通变"
叶氏套方非机械搬用,实为"以古方为规矩,合今病为方圆"的活法。《临证指南》温案用胃苓汤,深得"方机相应"三昧。其妙处在于:五苓散开太阳以利小便,平胃散运太阴以化湿浊,两方相合正合"湿胜阳微"之病机。叶氏曾言:"用古方必验今病,不相合处,即为病所。"此语道破套方真谛。今人用方多犯"三失":一失于胶柱鼓瑟,二失于堆砌药物,三失于不明减裁。须知叶氏化裁古方,常存其神而变其形,如治痰饮用小青龙汤,每去麻黄之峻,取姜、辛、味之核心配伍,此即"减方见真章"的典范。

二、拆方之妙在于"提粹"
拆方实为方剂学的"解构重组"之道。叶氏拆炙甘草汤为复脉法要,取地黄、阿胶、麦冬等柔润之品,正合"肝风内动,营阴亏损"之证。此法源于仲景而高于仲景,将经方精髓提炼为:养阴药群(地、胶、麦)、益气药群(参、草、枣)、通阳药群(桂、姜、酒)三大模块。观《未刻本医案》可见,叶氏治络病常拆旋覆花汤为茜草、柏子仁、桃仁等活血通络药群,治痰饮则拆二陈为茯苓、半夏理气化湿核心。此等手法,非深谙药性配伍者不能为。

三、立方之旨在于"握要"
叶氏立方最见功力处,在"以简驭繁"四字。呕吐案三味小方,实含三层深意:人参匡正固本,茯苓通阳利窍,砂仁醒脾开郁。暗合"虚则太阴,滞则阳明"的脏腑辨证思路。其立方心法可概括为:首辨病机主次(如虚中夹滞),次定治法层次(先补后通),终成药物配伍(补而不滞,通不伤正)。《幼科要略》治小儿惊风用钩藤、连翘、羚羊角三味,亦体现此"扼要制方"思维。

要之,叶氏组方三法实为辨证论治的三种境界:套方是"守规矩",拆方是"达变通",立方是"见本性"。三者递进而不相悖,交融而不相淆。学者当先明方剂本源,次习配伍精要,终达随心化裁之境。正如叶氏所言:"治病当活泼泼地,如盘走珠。"此中三昧,值得吾辈深究。
彭門波爺 發表於 2025-6-22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叶天士组方思维之三昧境界

叶天士组方之法,实乃中医辨证论治之精髓所在。其"套方、拆方、立方"三法,非机械操作,实为医者思维境界之递进。今试论之,以明其要。

套方之法,乃入门之基。叶氏用方,必先审病机,如《临证指南医案·泄泻》温案所示,以"湿胜为泻"为机,取胃苓汤分利和中。然今之医者,多失其要,或囿于成方不敢稍易,或妄加药味以求其全,终成庞杂无章之剂。叶氏之妙,在于知所取舍,如弈棋高手,落子必有其意。其加减之间,尽显"方机相应"之旨,非徒执方以治病也。

拆方之道,已入化境。叶氏将成方拆解为"药群",如《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某妪案,取炙甘草汤之养阴核心,去其温燥,存其精华。此非简单取舍,实乃对药物配伍关系之深刻理解。观其用药,生地、阿胶、麦冬、白芍相伍,既存复脉之意,又合肝风之治,可谓"得其神而遗其形"。此等功夫,非熟读经典、临证有得者不能为也。

立方之境,乃医者最高造诣。叶氏立方,如《临证指南医案·呕吐》张案,仅人参、茯苓、砂仁三味,便中"虚中气滞"之的。此非刻意求简,实乃对病机把握之精准。其组方思维,犹如画师写意,寥寥数笔而神韵自足。叶氏立方之妙,在于能于纷繁症状中把握主证,于复杂病机中抓住关键,此即"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之谓也。

今之学叶氏者,当明此三法实为一体:套方为基,拆方为变,立方为创。三者递进,终达"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境。叶氏组方思维之可贵,不在其法,而在其理;不在其方,而在其意。学者若能参透此中三昧,则临证组方,自能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