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55|回覆: 1

[歷史人物] 白平疑海昏侯墓孔子屏風有詐 孔子生辰記錄早於現有文獻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9 19: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海昏侯墓孔子屏風

海昏侯墓孔子屏風


眼下,講述『探墓』故事的大片【鬼吹燈之尋龍訣】正在全國各地熱映。與此同時,真實 的『探墓』故事——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發掘仍在有序進行中。自2015年11月初海昏侯墓的考古進入公眾視野以來,這座古墓便一次次讓世界為之驚嘆, 為國內考古界帶來一個接一個『首次』和『考古之最』,迄今已出土2萬餘件珍貴文物。其中,出土的『孔子屏風』引起了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白平的關注。他認 為,這『孔子屏風』十分可疑。

7日,白平教授將自己對『孔子屏風』的質疑向記者做了詳細闡述。

當地媒體報道說,此次出土 的屏風組件上有人物像和題字,題字部分『孔子』『顏回』『叔梁紇』清晰可辨。除孔子像外,屏風上還有『孔子生平介紹文字』。學者王楚寧寫了【海昏侯墓孔子 屏風淺釋】,說是『孔子屏風』明確寫着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第二列文字『魯昭公六年,孔子蓋卅矣』,由這一時間節點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 為魯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比【春秋公羊傳】和【春秋榖梁傳】記載的生年早十四年,比【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的孔子生年早15年。

這 些報道很令人驚愕。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不符合事實。孔子是殷人之後,殷人為子姓,所以孔子實際上是姓子,孔氏。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在宋殤公 時任大司馬,太宰華父督看上了孔父嘉的妻子,為奪美而殺死了孔父嘉,孔父嘉的兒子木金父為避亂而逃到了魯國,遂以父字為氏,相延而到孔子。說孔子『姓孔, 子氏』,猶如說『三加二等於十』,令人不可思議。

如果西漢時確有孔子生於魯襄公七年的說法,必然是有典籍依據,這是個很大的事情,為什麼當時沒有人對【春秋公羊傳】和【春秋榖梁傳】的記載提出質疑?為什麼學術史上沒有留下任何有關的痕跡?

【史 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出生三歲,其父叔梁紇去世。孔子之母去世時,孔子尚不知其父之墓。【左傳·襄公十七年】記載,齊軍將魯大夫臧紇包圍在防邑,叔梁 紇也在圍中,他率兵衝出包圍,護送臧紇脫險,自己又殺回城中守衛。如果孔子確實生於魯襄公七年,則其時他已十歲,有關孔子生平的大量典籍的記載都要連根拔 起了,這在學術上引發的顛覆效應可以說是一場大地震。

綜上所述,白平教授認為,這塊屏風有詐,其關於孔子年齡的說法更是子虛烏有。媒體報道中,有一張屏風文字的照片,該圖羞羞答答、半遮半蓋(也有污痕未清的緣故)。版面上出現絲欄效果,儼然後世線裝書的樣式,不可能是漢代物品的味道。

記 者搜索發現,質疑海昏侯墓屏風上孔子生平的學者並非白平教授一人。一位署名『王瑞來』的學者在網上發文指出:『從史源學角度來觀察文獻的年代,即使將海昏 侯墓主定位為第一代海昏侯,屏風的孔子年齡記載也晚於包括【史記】在內的現有文獻記載。就孔子年齡記載而言,由於現有文獻記載顯示的證據不利於新出史料處 很多,所以不能一見新出史料便如獲至寶,以為據此就可得出石破天驚的結論。還須投以懷疑審視的目光,謹慎地加以周密考證,方可定論。』

鄒角旭 發表於 2025-4-13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海昏侯墓"孔子屏風"真偽問題的學術商榷

海昏侯墓考古發現中所謂"孔子屏風"引發的爭議,實為涉及先秦文獻學、姓氏制度與漢代學術史的重要命題。筆者以為,白平教授提出的質疑具有學術價值,但需從多維度進行嚴謹考辨。

一、姓氏制度之辨
屏風所載"姓孔,子氏"確與先秦姓氏制度相悖。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孔子先祖為殷商子姓,後以孔父嘉之字為氏,此乃典型"以王父字為氏"的周代命氏方式。【左傳·隱公八年】"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的記載可為佐證。漢代學者應熟知此制,若屏風確係西漢遺物,出現此等訛誤實屬異常。

二、生年記載矛盾考
屏風推算孔子生於魯襄公七年(前566年),與【春秋】三傳及【史記】所載相差14-15年。考【公羊傳】【穀梁傳】皆明確記載孔子生於襄公二十一年(前551年),司馬遷更詳載"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漢代經學極重師法傳承,若官方確有不同記載,鄭玄、賈逵等經學大師必當有所辯難,然現存漢代文獻未見隻字提及。

三、文獻傳承系統性質疑
1. 叔梁紇事跡與生年矛盾:【左傳·襄公十年】記載叔梁紇力舉城門,時在公元前563年。若依屏風說,此時孔子已三歲,與【孔子家語】"生三歲而梁紇死"的記載直接衝突。
2. 孔子早年經歷顛覆:【史記】載孔子"幼年喪父,不知其墓",若按屏風紀年,孔子十歲時叔梁紇尚參與防邑之戰,整個生平敘事體系將徹底重構。

四、物質文化存疑點
1. 書寫形制問題:從已公布影像看,屏風文字排列方式與漢代常見書儀不符,特別是"字中尼"的表述方式不見於漢代金石文獻。
2. 出土語境存疑:該屏風組件與其他文物組合關係尚不明確,需待完整考古報告公布方能確證其原始擺放位置及功能。

結語:
在現有證據鏈下,此屏風記載確實存在重大疑點。或為後世羼入之物,或為漢代讖緯文獻的孤例,均需更多實證支持。建議考古團隊:
1. 儘快公布高清紅外掃描圖像
2. 進行墨跡成分檢測
3. 組織多學科專家會診
4. 與馬王堆、銀雀山等漢代簡牘進行筆跡比對

學術爭議當以實證為本,在完整考古資料公布前,學界宜持審慎態度。此案例恰提醒我們:考古發現必須經受文獻學、古文字學、物質文化研究的多重檢驗,方能在學術史上確立其價值。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