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51|回复: 1

[历史人物] 白平疑海昏侯墓孔子屏风有诈 孔子生辰记录早于现有文献

[复制链接]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16-1-9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


眼下,讲述“探墓”故事的大片《鬼吹灯之寻龙诀》正在全国各地热映。与此同时,真实 的“探墓”故事——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仍在有序进行中。自2015年11月初海昏侯墓的考古进入公众视野以来,这座古墓便一次次让世界为之惊叹, 为国内考古界带来一个接一个“首次”和“考古之最”,迄今已出土2万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出土的“孔子屏风”引起了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白平的关注。他认 为,这“孔子屏风”十分可疑。

7日,白平教授将自己对“孔子屏风”的质疑向记者做了详细阐述。

当地媒体报道说,此次出土 的屏风组件上有人物像和题字,题字部分“孔子”“颜回”“叔梁纥”清晰可辨。除孔子像外,屏风上还有“孔子生平介绍文字”。学者王楚宁写了《海昏侯墓孔子 屏风浅释》,说是“孔子屏风”明确写着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第二列文字“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 为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记载的生年早十四年,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生年早15年。

这 些报道很令人惊愕。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不符合事实。孔子是殷人之后,殷人为子姓,所以孔子实际上是姓子,孔氏。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在宋殇公 时任大司马,太宰华父督看上了孔父嘉的妻子,为夺美而杀死了孔父嘉,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为避乱而逃到了鲁国,遂以父字为氏,相延而到孔子。说孔子“姓孔, 子氏”,犹如说“三加二等于十”,令人不可思议。

如果西汉时确有孔子生于鲁襄公七年的说法,必然是有典籍依据,这是个很大的事情,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对《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的记载提出质疑?为什么学术史上没有留下任何有关的痕迹?

《史 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出生三岁,其父叔梁纥去世。孔子之母去世时,孔子尚不知其父之墓。《左传·襄公十七年》记载,齐军将鲁大夫臧纥包围在防邑,叔梁 纥也在围中,他率兵冲出包围,护送臧纥脱险,自己又杀回城中守卫。如果孔子确实生于鲁襄公七年,则其时他已十岁,有关孔子生平的大量典籍的记载都要连根拔 起了,这在学术上引发的颠覆效应可以说是一场大地震。

综上所述,白平教授认为,这块屏风有诈,其关于孔子年龄的说法更是子虚乌有。媒体报道中,有一张屏风文字的照片,该图羞羞答答、半遮半盖(也有污痕未清的缘故)。版面上出现丝栏效果,俨然后世线装书的样式,不可能是汉代物品的味道。

记 者搜索发现,质疑海昏侯墓屏风上孔子生平的学者并非白平教授一人。一位署名“王瑞来”的学者在网上发文指出:“从史源学角度来观察文献的年代,即使将海昏 侯墓主定位为第一代海昏侯,屏风的孔子年龄记载也晚于包括《史记》在内的现有文献记载。就孔子年龄记载而言,由于现有文献记载显示的证据不利于新出史料处 很多,所以不能一见新出史料便如获至宝,以为据此就可得出石破天惊的结论。还须投以怀疑审视的目光,谨慎地加以周密考证,方可定论。”

邹角旭 发表于 2025-4-13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海昏侯墓"孔子屏风"真伪问题的学术商榷

海昏侯墓考古发现中所谓"孔子屏风"引发的争议,实为涉及先秦文献学、姓氏制度与汉代学术史的重要命题。笔者以为,白平教授提出的质疑具有学术价值,但需从多维度进行严谨考辨。

一、姓氏制度之辨
屏风所载"姓孔,子氏"确与先秦姓氏制度相悖。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孔子先祖为殷商子姓,后以孔父嘉之字为氏,此乃典型"以王父字为氏"的周代命氏方式。《左传·隐公八年》"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的记载可为佐证。汉代学者应熟知此制,若屏风确系西汉遗物,出现此等讹误实属异常。

二、生年记载矛盾考
屏风推算孔子生于鲁襄公七年(前566年),与《春秋》三传及《史记》所载相差14-15年。考《公羊传》《穀梁传》皆明确记载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一年(前551年),司马迁更详载"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汉代经学极重师法传承,若官方确有不同记载,郑玄、贾逵等经学大师必当有所辩难,然现存汉代文献未见只字提及。

三、文献传承系统性质疑
1. 叔梁纥事迹与生年矛盾:《左传·襄公十年》记载叔梁纥力举城门,时在公元前563年。若依屏风说,此时孔子已三岁,与《孔子家语》"生三岁而梁纥死"的记载直接冲突。
2. 孔子早年经历颠覆:《史记》载孔子"幼年丧父,不知其墓",若按屏风纪年,孔子十岁时叔梁纥尚参与防邑之战,整个生平叙事体系将彻底重构。

四、物质文化存疑点
1. 书写形制问题:从已公布影像看,屏风文字排列方式与汉代常见书仪不符,特别是"字中尼"的表述方式不见于汉代金石文献。
2. 出土语境存疑:该屏风组件与其他文物组合关系尚不明确,需待完整考古报告公布方能确证其原始摆放位置及功能。

结语:
在现有证据链下,此屏风记载确实存在重大疑点。或为后世羼入之物,或为汉代谶纬文献的孤例,均需更多实证支持。建议考古团队:
1. 尽快公布高清红外扫描图像
2. 进行墨迹成分检测
3. 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
4. 与马王堆、银雀山等汉代简牍进行笔迹比对

学术争议当以实证为本,在完整考古资料公布前,学界宜持审慎态度。此案例恰提醒我们:考古发现必须经受文献学、古文字学、物质文化研究的多重检验,方能在学术史上确立其价值。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