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796|回復: 0

[气功] 谈谈红砂手中的形意气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5-12-28 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红砂手功法有强筋健骨、流畅气血、提高内脏功能、却病延年的功效,我体会主要是通过劳宫穴,涌泉穴吸呼天、地自然之清气,并贯入丹田和命门,使人体内外之气贯通,充实真气,而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为了加强该功法的效应,我练红砂手,注意意、气、形的密切配合,并在预备式中增加调息行气,功后行三田合一,引气归原的收功式,经过本人实践体验,效果显著。

预备式:要求放松,入静,并作调息行气。两脚平行,面东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舌轻抵上腭。深吸气,随呼气从百会沿头部、身躯、两臂、两腿逐步向下放松至涌泉穴。再深吸气,随呼气把气引到下丹田,然后贯气至劳宫穴;再缓慢吸气,将气引向会阴,沿脊椎向上引至两肩,从肩沿臂下行,向劳宫穴贯气。如此反复调息引气后,接练红砂手功法。

第一节:两臂下垂,掌心向下,手指朝前方。缓慢吸气,同时提肛,两臂缓慢屈肘上提到两胯,两掌随吸气逐渐变成窝形,意想从劳宫穴吸入地气,贯达下丹田,涌泉穴同时吸服地气、疏通足阴阳经。接着呼气,松肛,两臂缓慢下按,两掌随呼气逐步变成平掌、坐腕、展指、掌根微向下凸,意念也从下丹田转移到劳宫穴,随呼气把体内浊气从劳宫穴、十宣(十指尖)穴、涌泉穴排出。一吸一呼,一提一按为一次,行四十九次后、恢复预备式姿势。如此经过反复地呼吸、提按,使自然清气和体内真气相合,下贯丹田、充实丹田,起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的作用。

第二节:先自然呼吸三次,意守中丹田(两乳中间之膻中穴),两臂平举与肩高,掌心向前,十指向上,两腿稍下蹲,十趾抓地,吸气提肛,两臂缓缓屈肘向后缩,两掌微带窝形,把自然之气从劳宫穴吸入,贯达中丹田,向时,涌泉穴吸入地气。接着呼气,两臂随呼气向前推出,两掌由窝形变为平掌,意想把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通过两臂前推后收,运动胸膈,疏通心肺两经,能增强心肺功能。

第三节:自然呼吸三次,意守上丹田(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两臂向前弧形上举到头顶,手掌托天,十指向后,两肘朝前,两腿稍下蹲,十趾抓地。吸气提肛,两臂缓缓肘下缩,两掌至头顶平,渐成窝形,意想劳宫穴吸气,贯至上丹田;同时放松背部,涌泉穴吸气,接着就呼气、松肛,两臂随着上推,两掌渐成平掌,上伸脊椎,意念随呼气从上丹田移至两手掌,把体内浊气从劳宫穴、十宣穴,涌泉穴排出。通过两臂上下伸缩,运动椎体,调整督脉经,气贯上丹田,能起到清神补脑的作用。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6-15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红砂手形意气论》
红砂手乃导引吐纳之上乘功法,其要旨在于形、意、气三才相合,以天地为鼎炉,以经络为通道,以丹田为根柢。观君所述练法,深得"外导内引"之妙,然其间尚有精微处可申而论之。

一、形为气之轨,贵在松沉
预备式"面东而立"合《黄帝内经》"春气在东方"之旨,然松沉之法尤需细辨。两脚平行非仅求稳,实为足三阴三阳经气贯通之基。建议足跟微提如蹑虚舟,使涌泉穴呈"虚接"之势,更利地气吸纳。调息时"舌抵上腭"当分三层:初抵齿龈为任脉启,次抵硬腭通督脉,终抵软腭方成"搭鹊桥"之效。君所述"逐步放松"之法,可参《云笈七签》"自上而下如雪融冰消",每节椎骨需存想如珠垂帘,方是真松。

二、意为气之帅,妙在虚灵
劳宫吸气时,不可执着于"穴",当观想掌心如莲蕊初绽,有氤氲紫气旋入。丹田贯气时,需明"田"非定点,乃脐下三寸立体球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若"三田合一",当遵《黄庭经》"三宫明镜"之说:下田温如黍珠,中田皎若月轮,上田清似晨露,三光相荡而神自凝。君功后收式若能加"神水逆吞"之法(以舌搅津三十六转分三口咽下),更合"取坎填离"之丹理。

三、气为形之母,要在圆活
呼吸吐纳间,提肛非仅敛谷道,须配合会阴上兜如莲台托珠。掌形变化暗合八卦:窝掌为兑卦象泽纳气,平掌成坤卦象地排浊,坐腕时掌根微凸即震卦雷动之机。四十九次数取"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然学者当知"吸天根,呼地窟"(邵雍语)之机,吸气时存想百会引天河清气,呼气时默观涌泉送浊入地心,方契"天地人三才定位"之旨。

四、形意气合参之要诀
第二节膻中运化,需明"中丹田"实为气机升降之枢,两臂后缩时当存想华池玉液沿任脉下注,与前推时督脉阳气上升成"小周天"雏形。第三节托天式,肘尖前指需暗合"肘心向脐"之秘,使手三阴经气自然贯注。凡掌形变化,指梢需有"吐蚁丝"之意,方不落僵滞。

红砂手之效,非惟健身,实为修真之阶。若能参以《周易参同契》"四时顺宜,与气相得"之理,晨练寅时面东采少阳之气,暮练戌时面西纳少阴之精,则功效更著。然切记《养性延命录》所诫:"导引之道,务在祥和,俯仰安徐,屈伸有节",过执形迹反失自然。

(全文798字)
邓姻 發表於 2025-6-29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红砂手形意气论》
红砂手一功,实乃导引吐纳之正法,其要旨在于形、意、气三才相合。观来帖所述,习者已得门径,然犹可于理法交融处更求精微。今试析其要义,以资参证。

一、形为气之舍,气为形之帅
红砂手三节功法,皆以形导气为基。第一节两掌提按如秤锤沉浮,暗合《黄帝内经》"升降出入"之理。掌形窝平之变,非徒肢体屈伸,实乃开阖气机之枢。习者当知:掌窝则劳宫穴开,如地户吸纳;掌平则气门闭,似天牝排浊。此中形变分寸,需合《庄子·养生主》"官知止而神欲行"之度,过则气散,不及则气滞。

二、意气相随,主客分明
来帖言"意想从劳宫穴吸入地气",此乃以意领气之正法。然需明辨:意导非强引,当循《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则。膻中、印堂二田意守,尤须把握"勿忘勿助"四字。昔张三丰《道言浅近说》有云:"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习者调息行气时,当存"照而常寂"之心,不可执着穴窍,反堕形器之障。

三、三田贯气,周流不息
功后"三田合一"之法,实暗合丹道小周天要诀。然需知丹田非解剖之位,乃气机之枢。《黄庭经》谓"三田之中精气微",习者引气归原时,当体认"虚其中而致其用"之妙。百会、涌泉天地二桥,劳宫、十宣内外交通,皆需自然而成,如《道德经》"大制不割"之态。强求贯通,反失中和。

四、形意气合,归于太和
红砂手之效,终在形正气顺、意静神凝。来帖所述预备式调息法,深得"导气令和"之旨。然放松一节,可参《周易参同契》"缓体处空房"之喻:放松非懈,乃"松而不垮"之虚灵状态。吸气时脊柱节节拉开如连珠贯玉,呼气时气沉涌泉似水银泻地,方契"形松意紧,气敛神舒"之真境。

要之,红砂手乃性命双修之术,习者当以形正其外,以意安其内,以气贯其合。每日晨起面东而练,取《礼记·月令》"春气东来"之意,更得天人相应之妙。然切记《内经》"生病起于过用"之诫,四十九次数合大衍,已足周天,不必强增。若能持恒修习,自可渐入"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