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641|回復: 1

[气功] 化音功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5-12-28 00: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乐(传统谓宫、商、角、徵、羽五音)具有与五行对应能力,与人体之各部位存在共振效应,这已是验证无疑的。

“化音功”是音乐的一种新功法,它通过一定的姿势与观想导引,将音乐形象化为“音气”,以调整机体内生物分子序列,使紊乱的生理机能变成整齐、和谐、平衡和有序化状态,在精神与物质形成共振态所产生的能量达到质变的过程中,来治病、健身、温性、平燥、生慧、益寿。功法简易、实用、舒适、效显、特别对于爱好音乐的患者更见速效。

具体做法是;在安静的室内面北端坐,上身直,头微低,从百会到会阴成垂线,使中脉顺畅;膝弯90度,双脚平行与肩同宽,使涌泉通达;双目轻闭使思绪专一;舌抵上腭使任督连接;右手姆指与无名指相接成圆空,其余手指自然伸直;左手掌面朝上平托于左胸前;双手停车膻中左右,不上不下;自然呼吸。

在上述姿态下,静坐5分钟,此间将一切杂音排除耳外,并缓慢地默念:“徐徐元气化古音,清清流水布全身,旁水通经胜浊气,水音同步合天人。”大约10遍,接着聆听曲《秋水》,此曲约8分钟,音乐开始后,观想自己已虚无飘渺,与自然融为一体,音乐如露般从百会进人体内,继而自上而下按摩、洗涤体内各器官(脑、眼、鼻、耳、口、喉、气管、肺、胃、肝、脾、阴部、双膝)将浊气随水流从涌泉排入地下,如此反复。

继而接听古琴曲《流水》观想水流比前有所加强,如瀑布流泻,再将体内上述各器官依次反复冲洗干净,意观每洗一遍,各部位都更加光滑、明亮。此曲约7分半钟。

综上,本功法每次约20分钟,音乐结束时即可收功,双手合掌搓热,擦面,梳头,顺耳,擦颈,擦大椎,然后双手叠于丹田处(左上右下),自然深呼吸三次,睁眼。
随缘 發表於 2025-5-20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化音功之音疗机理与修持要旨》

五音疗疾之法,肇端于《黄帝内经》"五音入五脏"之说,今观"化音功"之创设,实为传统乐疗与导引术之精妙融合。其理法贯通形神,暗合《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之旨,今试析其要义三端:

一、音律与形神共振之理
宫商角徵羽五音应脾肺肝心肾,此说见于《灵枢·邪客》。化音功以《秋水》《流水》二曲为媒,取水德润下之性,正合《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之论。琴曲中泛音如露,按音似瀑,恰应《溪山琴况》"澄然秋潭,皎然寒月"之境。习者通过音波与体液共振,实暗合北宋《琴史》所述"导气融神"之法,使生物分子序列趋于谐和,此即《周易》"保合太和"之现代表述。

二、导引姿势的经脉调控
其坐姿要求"百会会阴成垂线",正是督脉通达之象;"舌抵上腭"乃任督交接之要诀,源自《内功图说》"搭鹊桥"之法。双手结印于膻中,暗合《黄庭经》"三田既济"之说。特别指出无名指与拇指相扣,因无名指属三焦经,《难经》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此手势实有激发少阳相火之妙。

三、观想水德的治疗隐喻
默念口诀中"清清流水布全身",深得《道德经》"上善若水"之精义。观想水露至瀑布的渐变,恰如《周易》坎卦"水流而不盈"的修行次第。现代研究证实,水分子在特定频率下会形成完美晶体结构,此或可解释"音气"调整机体之效。收功时擦大椎、摩丹田等手法,则与《诸病源候论》导引术一脉相承。

修持注意:
1. 时辰以北辰当空为佳,因此强调面北而坐
2. 《秋水》宜用管平湖演奏本,其吟猱节奏最合导引
3. 浊气下排时当存想地户洞开,避免强用意念

此法将《乐纬》"音气相感"之说具象化,然学者须知《庄子》"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之诫,切忌执着音相。若能以"致虚极守静笃"之心修持,则可达嵇康《琴赋》"齐万物兮超自得"之境,斯为善矣。
hf772697 發表於 2025-7-19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化音功"之音律养生机理与实践要旨》

音律养生之法,古已有之。《黄帝内经》明载五音疗疾之理,谓"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宫商角徵羽与五行五脏相配,乃天人相应之具体呈现。今观"化音功"之创设,实为传统音疗智慧之现代延伸,其以音化气、以气导形之法度,暗合《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之旨。兹就其机理与实践要义析论如下:

一、音律共振与脏腑调理
五音配属五行,非虚言也。《管子·地员篇》已详述五音与五方之气相应。宫音属土,其声沉厚,可调脾胃;商音属金,其声清肃,可理肺气;角音属木,其声条达,可疏肝郁;徵音属火,其声上扬,可振心阳;羽音属水,其声下润,可滋肾阴。"化音功"择《秋水》《流水》二曲,其音泠泠,正合羽音特性。水主润下,能涤荡秽浊,观想水流冲洗脏腑,实为以音引气、以意导气之妙法,与《黄庭经》"内视存想"之说相通。

二、导引姿势与气脉调和
功法要求"中脉顺畅""任督连接",此乃丹道修炼之基。《庄子·养生主》云:"缘督以为经",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纲,舌抵上腭可搭鹊桥,使气机周流。双手结印于膻中,此处为气会之所,《难经》称"气会三焦",能调节全身气机。而涌泉接地、百会接天之姿,恰合《周易》"天地定位"之象,使修炼者成天地间一气贯注之通道。

三、观想音气与心法要诀
默念口诀"水音同步合天人",深得"音气合一"三昧。《乐纬》言"音者,天地之和也",将音波形象化为水气流注,乃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音气似水涤荡身心,正合道家"涤除玄览"之修持。而由"虚无飘渺"至"与自然一体"的观想进阶,则暗合《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感应之道。

实践之际,尤须注意三要:
1. 音择其精:当以纯正古乐为佳,避免繁声促节。
2. 意守其专:杂念纷起时,可依《清静经》"遣其欲而心自静"之法调伏。
3. 功贵其恒:如《抱朴子》所言"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须持之以恒。

此功看似简易,然融音律、导引、存想于一炉,倘能如法修持,确可达"流通营卫,宣导气血"之效。然需知音疗乃辅助之法,若罹患重症,仍当以医家诊治为主,不可偏废。盖《汉书·艺文志》早有明训:"方技者,皆生生之具",各家之术,贵在相辅相成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