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48|回覆: 3

[大成拳(意拳)] 大成拳述真——關於重拳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5-12-26 21: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從各地讀者朋友們的來信中得知,大家對重拳非常感興趣,這是很正常的。如若具備了重拳,實作中即使挨上對手幾拳,也能以重拳將對手擊倒或擊成重傷而取得最後勝利。下面就談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奉告大家,重拳是練出來的,不是密傳的絕招。重拳有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但也不要灰心喪氣,只要認真要領刻苦練功,重拳不神秘,是可以練就的。重拳的三個條件是:

深厚的功力,發拳的時機,及擊打的位置。

深厚的功力主要指意念的穿透和自身整體肌肉群的連接程度和拉伸量。

意念的穿透指發力需狠、准、透,如擊對手前胸時,發力就應意想著打對手身後之人,更應置身於與對手爭生存的決鬥意境、兇猛激發狀態。肌肉群的整體連接是根本的發力條件,參加發力的肌肉越多,力量越大,這就是整體連接的功夫(初爲肌肉群整體鬆緊的脹縮,後爲全身骨骼的運動)。肌肉群連接一體,一動齊動後,還應圓方位;輻射放長,肌纖維的拉伸量越大,彈性越大。所以初學者只有把對重拳的追求放在基本功訓練上,尤其要放在後文所述的站樁功法的苦練上來,才能具備真正的重拳條件。

發拳的時機指擊打對手的角度和火候合適,如果不合適,空有重拳也發不上。如欲把重拳作用於對手就應在實作的實踐中按其要求去尋求發力的角度和時機,這也是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具備的體認功夫。

擊打的部位包括自己和對手兩個方面。用掌拍對手的臀部和用手指插對手的眼睛,效果是根本不同的。這就要求大家對照第一章的內容,了解並熟諳自己發拳的部位和擊打對手的部位。在此先簡介一下打擊對手的常用部位。

頸部

頸部爲頭部同人體連接的唯一部位,此處受傷,會造成對手大腦指揮失靈,人體總指揮癱瘓,從而瓦解對手的攻勢而穩操勝券。頸部有頸內總動脈、頸叢、食管等重要組織,任何部位受傷,對手都將致殘。咽喉部爲氣管所在,此處受擊,對手可當即窒息。後頸爲脊椎上端,此處受傷,將破壞椎管中的脊髓,切斷腦與各器官的傳導通路。故頸部是發起攻擊的首要目標。如果以蛇行手連續穿擊和以掌連擊對手頸部,還可以控制其整體變化,奪取發重拳的戰機。趙道新先生的雙掌就是常以對手的頸部爲攻擊目標的。

頭部

頭部爲人體總指揮部,古語稱爲『五陽之首』。頭顱內有大腦,小腦、腦動脈等重要組織,如果重擊對手頭頂和後腦部,勢必傷及脊髓、脊神經等組織,使對手當即造成腦挫傷、顱骨骨折或顱內出血,輕則傷殘,重則當即廢命。耳門、太陽穴或鼻骨等處如果遭到重擊,可使對手喪失聽力、顱內神經拉傷或鼻骨斷裂,造成腦震盪和顱內神經重傷而喪失戰鬥力。如果下凳部受重擊可使對手頜關節脫位而無法戰鬥,故頭部亦是攻擊的主要目標。在此還要順便提及圈錘的用法,平常使用此拳可擊打對手頭部,但發重拳時應變拳爲掌,以指甲尖圈擊對手眼睛,只要擊中,對手會當即失明。

鎖骨

鎖骨是胸鎖關節和肩鎖關顧的重要骨連接部位,但其構造薄弱,是掌根和栽拳的重點打擊目標之一。此處極易折斷,一旦斷裂,上肢將無法運動,同時會嚴重損傷鎖骨下的血管神經。

肋骨

肋骨的構造扁而脆,各肋骨之間均有空隙,最易折斷,此處受重擊,當即傷殘,並可傷及其內臟器官,是削掌、塌掌,尤其是崩拳的攻擊目標。

襠部

襠部若受重擊,可傷及生殖器官,如果睪丸破裂可當即廢命,是穿襠腳的主要攻擊目標。

胸腹部

胸窩部受傷,可立斷呼吸系統,並傷及心臟、肺臟和胃等器官,造成窒息、胃出血等現象。腹部遭重擊,可傷其膀胱,造成泌尿系統產生故障。胸腹部是炮拳、栽拳、崩拳的攻擊目標。

人體的各骨關節和小腿脛骨等部位也是薄弱部位,但應以攻擊上述部位爲主。

我們明白了上述要害部位後,在決鬥時就應注意全力攻擊對手的這些部位,同時更需注意防護自身的這些部位不受對手打擊。

自身的發力部位亦是重拳的關鍵條件。傳統中一般視此爲不傳之秘,這也是我國實作名手們不適應戴拳套等護具的原因之一。其施發部位的概念是『以自身的突出部位打擊對手的薄弱部位』。這些打法,國外很多搏擊術已常使用,而我國武術界卻仍在保密。所謂的突出部位就是指肘和膝,具體來講就是肘關節處的鷹嘴部位和膝關節處的臏骨部位,這就是所謂的『十手十腿不如一膝一肘』的含我。當然,實作拳法爲了始終以整而戰和列有利地重擊敵人,自然摸索出了比肘、膝更爲實用的打擊部位,這就是原傳法的『鶴頂似鑽』和『骨棱如箭』。

原傳的實用拳法與其他搏擊術有本質不同的訓練體系,同時也有獨具特色的握拳法和利於發重拳的打擊部位。握拳法不同於其他拳種之處是張舒暢法和瞬縮法。張伸法就是練功時儘量使手腕部的筋骨張伸,增大強度和彈性。瞬縮法是與對方對陣時『手如執物』,即手內扣抓一個物體,最常見的比喻是手握一個雞蛋,發拳時瞬間緊縮,將雞蛋攥碎。這裡有個前提,就是平時站樁和練功,甚至行走坐臥都應注意加強手腕部筋骨的張伸訓練,而握拳待發的狀態也就是『返嬰尋天籟』——仿學嬰幼兒時期的握拳,俗稱『抓撓兒』。抓而無物,握而不僵,食指第一關節略突,郭雲深先生的崩拳就是用此處略突出的部位『塞入』敵身的。

使用此種握拳法的優勢很大,效果亦佳。但大多數習武者都不適應,因爲一般人的食指關節的強度都不夠,重擊對手時,除非擊中對手腹部或其他比較軟的部位,才能承受對方的反作用力,但如擊撞到對手的骨骼或肌肉較豐滿的部位,自身的食指多因強度不夠也同時受損,所以不少人以『扶牆式』樁法補增指力。但最有效的辦法還是以另外的堅硬部位重擊對手,這就是掌指骨關節背側部位。掌指骨關節就是以掌握拳後的突出部位,最易使用和威力最大的當數食、中二指的掌指骨關節。用此部位如果是栽拳可擊斷對手的鎖骨和肋骨,反背劈拳和可重傷對手的面部。

摔打法也存在輕與重的問題,如前文談到的扛摔和夾脖摔,可將對手摔倒在地,也可以就勢以身體重砸對手。夾擊對手的部位也不一樣,如果是訓練和切磋,用以夾對手的部位是小臂內側的肌肉麵;如果是重擊,那就要用橈骨內側的鋒棱勒切,使對手窒息後,再施重摔或重擊。

人體還有一些用以打擊對手的部位,就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用的了,這是因爲每個人的先天生理素質不盡相同,如有的人尺骨小頭和橈骨頸突粗大隆起,使用削掌等即可用此處發力打擊對手,但有的人卻不突出。其他部位也是不會人人相同,所以只介紹掌指骨關節背側。明確了施發重拳的部位後,在平時就要注意加強這些部位的摩擦訓練,以增加這些部位的強度。

在此我要嚴肅提醒讀者朋友們注意,實作有對練、以武會友和對敵決鬥之分,所以使用重拳應分場合和對手。
並船 發表於 2025-3-30 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成拳述真——論重拳修煉之道

蒙各地武友垂問重拳之法,今以拳學本源爲綱,試析其要。重拳非奇技異術,實乃形神共鑄之功,其理法暗合【易】之"剛健中正",當以三綱爲本:功力爲體,時機爲用,擊位爲機。

功力之基首在樁功。站樁如鼎立,須達"六合"之境:筋與骨合,氣與力合,意與形合。此中真意非止肌肉之鬆緊,更在筋骨膜之抻拔。昔郭雲深先生"半步崩拳"冠絕武林,實乃數十年三體式樁功所化。習者當知,樁中求得的"筋骨齊鳴"方是重拳真源,此即【黃帝內經】"骨正筋柔,氣血以流"之奧義。

發力之妙貴在時空。孫子云:"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重拳之勢,要在得機得勢。交手之際,須明"三節"之理:梢節領,中節隨,根節催。彼力將發未發之際,我勁已透其重心,此謂"打悶勁"。如庖丁解牛,"以無厚入有間",方顯重拳摧枯拉朽之效。

擊位之精合乎經絡。拳經云:"打法定要先上身。"非惟形動,更在勁路。胸腹要衝當取膻中、鳩尾;頭面要害須擊人中、印堂。然最高境界乃"打人不知",如王薌齋先生所言:"渾身無處不彈簧",觸之即發,發之必中。此中玄機,暗合醫家經絡學說,非深研不能得。

習者當明:重拳乃水到渠成之功,非刻意追求可得。每日站樁如築基,試力如磨鏡,發力如淬劍。三年小成,十年大成,終可達"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化境。切記【周易】"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訓,以武入道,方爲大成真諦。
張岑 發表於 2025-5-10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成拳重拳三要闡微】

重拳一道,實爲武學至用。今觀習者多惑於表象,未得三昧,故不揣淺陋,試爲剖析。昔王薌齋先生有云:"拳道之大,實爲民族精神之結晶。"重拳之修,豈獨筋骨之力?實乃形神合一之徵驗也。

一曰功力築基。此非蠻力之謂,實關"六合"之妙。【黃帝內經】言"氣脈常通",正合拳家"筋長力大"之旨。站樁時當存"立天之道以定人"之念,肩胛如熊經,腰胯若魚躍。昔郭雲深"半步崩拳"之威,正由三體式苦修而得。習者須明"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之理,自指梢至足跟,皆須貫注驚彈之力。

二曰時機火候。【周易】有"時止則止,時行則行"之訓。交手之際,貴在得機得勢。如"打人如親嘴"之喻,非謂輕薄,實指間不容髮之距。趙道新先生雙掌取頸,正在對手舊力略過、新力未生之瞬。此中玄機,恰似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三曰部位精微。頸部乃"十二經之海",太陽穴爲"經外奇穴"。擊打之道,合於醫理。【靈樞】言:"形氣不足,病氣有餘,是邪勝也。"重拳落點,當取經絡交匯、氣血匯聚之處。然須謹記【拳論】"打法定要先上身"之誡,未得整勁,徒擊要害亦屬枉然。

今人習拳,多求速效。殊不知重拳如大匠斫輪,非朝夕可成。昔李洛能習形意十載方得真傳,王薌齋站樁七年乃悟渾圓。習者當以"守約施博"爲要,每日站樁如對至尊,試力若臨深淵。待到"周身無點不彈簧"時,自能體會"重拳無拳,意到勁到"之化境。

須知重拳終非目的,實爲證道之階。【易經】云:"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願諸君由武入道,以拳養正,方不負先賢創拳之苦心。若徒執殺傷之術,則與市井鬥毆何異?慎之!慎之!
賈況奕 發表於 2025-5-13 04:0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成拳重拳三要闡微】

重拳之道,實乃拳學體系中之核心要義。今觀習拳者多執著於表象技法,而昧於根本之理,故不揣淺陋,試爲諸君剖判三要。

一曰功力築基。此非徒指筋骨之力,實關"形、意、氣"三位一體之妙。【易筋經】有云:"筋長一寸,力猛三分",正合大成拳"筋腱拉伸"之要。站樁時當以"立地頂天"之意,使大筋騰起,肌群若網,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者,即此整體連接之象。昔年王薌齋先生教拳,必令學者先站渾元樁三年,正爲此中深意。今人每欲速成,殊不知"其進銳者其退速",終難臻"力透脊背"之境。

二曰時機把握。此中蘊含陰陽消長之機,【太極拳論】所謂"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者,即重拳發動之樞要。實戰中當取"舊力略過,新力未生"之隙,如庖丁解牛,"以無厚入有間"。趙道新先生之"閃電手",看似迅疾,實乃數十年聽勁功夫所化。學者當於推手中細味"截、順、化、發"之變,漸得"後發先至"之妙。

三曰部位精審。頸部諸穴,乃"十二經之海",【黃帝內經】明言"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太陽穴爲經外奇穴,耳門乃少陽經要衝,擊之可震盪清陽之府。然須謹記【拳誡】"不欺暗室"之訓,切磋時點到即止。昔年郭雲深"半步崩拳"之威,非特功力深厚,更在其認穴之准,每於"人迎""天突"間發勁,故能"打人如掛畫"。

今人習拳,多如鄭人買履,徒記尺寸而忘足形。須知重拳三要,實乃"體用一源"之理。站樁時當存"八面出鋒"之意,試力際須懷"透壁"之念,如此則"形不破體,力不出尖",自然漸入"周身無點不彈簧"之化境。願諸君勿逐外緣,返照自性,方得拳道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三日申時| 2025/5/20/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