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981|回復: 0

[气功] 论气功偏差之根源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5-12-26 08: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练而出现偏差,古今皆有之。据《志·传》裴松之注:董芬从甘始学吐纳之术,“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唐朝说李睦州“服气以来,貌加老而心少欢愉”(《·与李睦州论服气术》)。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指出:“但在僧道,不明此脉,各执所尚,禁食、禁足,禁语、断臂、燃指、烧身,枯坐而亡,良可悲夫!”可见古来练气功出现偏差,甚至深受其害者不乏其人。现代也有不少人练气功而出现偏差者,轻则头痛、胸闷、腹泄、狂舞,重则精神失常。其根源何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明其静而强求其功

练静气功者,首先要尽量去掉一切私心杂念,以清静为本。只有无欲,才能入静。但有不少炼功者为片面追求气盛,狂热地引导气机发动。在内气尚未充盈之时,急于求成,导致气。机出现各种紊乱状态。练动功者,如不明了动静互用之理,盲目追求所谓的气动、招式变化等,势必走向反面。武当祖师张三丰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穿,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分重视动作的“轻灵”。王宗岳反复强调气的“直养”与“顺遂”,说明自然而然练出的功夫才为真功夫。故练习动功必须以动求静,动中有静。
江步 發表於 2025-7-22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辨气功偏颇之本源》

气功之偏颇,自古为修真者所戒慎。董芬吐纳失度而厥、李睦州服气损形,乃至释道流弊中之禁足断臂诸端,皆显「过犹不及」之中道至理。今试析其本,要在三端:

一、 执动废静,悖逆中和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偏颇者多昧动静相济之机。静功求「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十六章),然今人常以妄心导气,如《黄庭经》所斥「意马狂奔」之态。张三丰《太极拳论》谓「神宜内敛」者,正破此弊。盖气机如春草,揠苗助长则槁,顺四时自生则蕃。王宗岳言「直养无害」者,实本《孟子》「浩然之气」说,强调「勿忘勿助」乃养气真诀。

二、 师承断绝,正脉湮微
杨继洲慨叹「僧道不明此脉」,实指唐宋以降丹道传承渐失其真。古之修习必有师授,《参同契》所谓「三五与一,天地至精」者,需口传心印。今人但执坊间功法,不辨龙虎铅汞之喻,如盲者扪象,安得不偏?葛洪《抱朴子》已明言「不得名师,犹立墙而望日月」,此理千年尤验。

三、 形神相戕,执相昧本
偏执肉身有为,乃释家所呵「着相」。燃指禁食诸端,皆违《庄子》「堕肢体黜聪明」之本旨。袁黄《静坐要诀》云:「调息之法,不在乎强而贵乎自然。」今人头痛狂舞诸症,多因强以意引气,如《清静经》所云「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李道纯《中和集》直指:「身心俱遣,物我两忘,方契无为。」

综而论之,气功之偏实源于三重迷障:不明阴阳消长之天道,不循师法自然之人道,不悟形神俱妙之圣道。昔广成子告黄帝:「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庄子·在宥》)诚哉斯言!修习者当以虚静为体,以中和为用,遵《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之训,方能免于歧途。

(全文计798字)
崔泓 發表於 2025-7-27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气功偏差辨微——兼论性命双修之本旨》

气功之偏,实为道术之殇。观历代典籍所载,偏执之害非止皮肉之苦,更伤性命之本。今就诸君所论,试析其要。

一、执相昧理之偏
董芬"气闭不通"之症,实为"执息太过"之弊。《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甘始之术本重自然,学者强为闭气,是谓"以人灭天"。庄子言"坐忘",佛家讲"无住",皆在破执。今人习功,或执守丹田如石压草,或导引周天如蚁爬竿,皆失"致虚极,守静笃"之旨。

二、动静失宜之弊
李睦州"貌老心郁"之态,恰证"偏守一隅"之害。张三丰《大道论》明示:"动静之间,须要中和。"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谓"气宜鼓荡",实指先天一气自然流行。今之习动功者,或如风摇败叶刻意抖颤,或似木偶登场强作开合,皆违"劲断意不断"之训。杨氏"枯坐而亡"之叹,正是对"偏静枯禅"的警醒。

三、性命割裂之失
《周易参同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今人练功,或执性功而废命功,如僧家"烧身断臂";或重命功而弃性功,若方士"导气妄行"。紫阳真人《悟真篇》斥为:"万般作用枉施功,争似真铅合圣功。"须知气机紊乱之症,多源于心性未调而强运精气。

四、今古通病考辨
现代所谓"走火入魔"现象,其本质与古人无异。或因师承不明而妄改功法,或因急功近利而揠苗助长。《唱道真言》早有告诫:"若有一毫胜人之心,便是入魔根基。"今之"自发功"致狂舞者,实为"识神作祟";所谓"开天目"致癫狂者,不过"阴魔现前"。

五、正本清源之道
《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习功当以"松静自然"为纲,谨记三要:
1. 明师正法:须得真传口诀,切忌自创改编
2. 循序渐进: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3. 性命双修:外炼筋骨皮,内养精气神

昔年广成子告黄帝:"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习气功者当知,偏差之生不在法门而在人心。若能持"勿忘勿助"之心,行"中正安舒"之法,自可"复归于婴儿",何偏之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