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72|回覆: 0

[儒家文化] 各方面的品性都可以通過讀書來培養

[複製鏈接]
+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16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學習是為了開發人的心智,利於人德行的提高

學習是為了開發人的心智,利於人德行的提高

【顏氏家訓】中有一段關於讀書目的的教誨『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學習是為了開發人的心智,利於人德行的提高。

讓不知道如何奉養父母的人看一看古人如何體察父母的心意,按照父母的意願辦事,如何輕言細語和顏悅色地與父母談話,如何不怕勞苦為父母弄到美味可口的食品,要讓他們感到惶恐慚愧,進而效法古人;

讓那些不知道如何侍奉國君的人看一看古人如何奉公守法,不侵凌犯上,在危急的關頭,不惜獻出生命,如何以國家利益為重,不忘自己忠心勸諫的職責,使他們痛心地對照自己,進而仿效古人;

讓那些平時驕橫奢侈的人看一看古人如何恭謹簡樸,節約費用,如何以謙卑自守,以禮讓為正教之本,以恭敬為立身之根,讓他們震驚變色,自感若有所失,從而收斂驕橫之態,抑制驕奢的心性;

讓那些向來淺薄吝嗇的人看一看古人如何貴義輕財,少私寡慾,忌盈惡滿,如何體恤救濟窮人,讓他們產生懊悔羞恥之心,從而做到既能積財又能散財;

讓那些平時暴虐兇悍的人看看古人如何小心恭謹,自我約束,懂得牙齒因為堅硬早脫而舌頭因柔軟得以久存的道理;看看下人如何寬仁大度尊重賢士,容納眾人,使他們氣焰頓消,顯出謙恭退讓的樣子;而對那些平時膽小懦弱的人,讓他們看看古人如何無牽無礙,順應天道,如何強義正直,言而有信,如何祈求福運,不違祖道,使他們能奮發振作,無所畏懼。

由此類推,各方面的品性都可以通過讀書的方法來加以培養。

比如說一個人不知道如何對治好色的習氣,可以看一看【安士全書·慾海回狂】,看一看歷代因為貪色而感召不良後果的善書,自然能夠對治自己的壞習氣。所以讀書是為了能夠力行『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才是『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真正的含義,不是在次序上講的。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7-3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讀書養德之本——申顏氏家訓要義】

顏氏家訓"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八字,實為讀書之綱宗。今人每以讀書為記誦詞章之具,而不知其根本在於變化氣質、敦倫飭行。茲就經史要義,申明讀書養德之實功。

一、讀書乃見性明倫之鏡
古人立言垂訓,皆從躬行實踐中來。讀【孝經】而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非徒解經義,實令讀者凜然於晨昏定省;覽【禮記】而見"不登高不臨深"之戒,非為考據,正使學者悚然於立身行己。此即顏氏所謂"開心明目"之真諦。昔程子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正是此理。

二、經史皆為對治之藥
【群書治要】所載,實為對治心疾之良方。如:
治不孝當讀【孝子傳】,見老萊子斑衣娛親,則忤逆者汗下;
治不忠當讀【出師表】,觀"鞠躬盡瘁"之語,則貳心者愧赧;
治奢靡當讀【訓儉示康】,味"由儉入奢易"之誡,則揮霍者惕厲。
【慾海回狂】載貪色禍患,非為駭人聽聞,實乃慈悲棒喝。昔張乖崖見弈棋者而悟"人無癖不可與交",讀書者亦當於古人行跡中得對治之方。

三、知行合一乃讀書真諦
朱子云:"讀書須將聖賢言語體之於身。"顏氏列舉六類人之對治,皆示人以反觀自照之法。今人讀書多止於"知",而疏於"行":
讀【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當自省晨省昏定是否如儀;
讀【論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當檢視諾言是否必踐。
陽明先生謂"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正可作顏氏註腳。

四、讀書次第本末之辨
【論語】"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非謂讀書居末,實示人:
1. 以德行為本:若未孝親敬長,縱讀萬卷終是玩物喪志
2. 以經義為用:所讀之書必能驗之於日用倫常
3. 以變化為驗:讀書前後氣象迥異方為真得
昔黃山谷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非為詞章,實因聖賢言語乃心性磨鏡石。

結語:讀書之道,當如顏氏所示,以聖賢言教為藥石,以日用倫常為爐鞴。今人若能依此而行,則展卷之際,即是修身之時;諷誦之間,便成養德之助。如此方不負古人著書、先賢傳燈之深心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八日子時| 2025/7/12/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