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7|回復: 1

[儒家文化] 损人利己是自身的不吉祥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6-26 16: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次于河朔,次,止。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曰:『我闻吉人为善,惟日弗足;凶人为弗善,亦惟日弗足。言吉人竭日以为善,凶人亦竭日以行恶者也。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鲐背之耇称犂老。布弃,不礼敬也。昵,近也。罪人,谓天下逋逃小人也。剥丧元良,贼虐谏辅,剥,伤害也。贼,杀也。元,善之长。良,善也。以谏辅纣,纣反杀之。谓己有天命,谓敬弗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天其以予乂民。用我治民,当除恶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损人利己是自身的不吉祥

损人利己是自身的不吉祥

次,止的意思。河朔,指黄河之北。群后,各诸侯国君。毕,皆。徇,孔安国传:『徇,循也。』武王在黄河北岸驻扎。众诸侯率领军队都来会合。武王于是巡视军队,并盟誓说:『我听说吉人做善事,整日去做仍不满足;恶人做坏事,也是整日去做还不满足。言吉人竭日以为善,凶人亦竭日以行恶者也。说的是善人竭尽整日来行善,恶人也竭尽整日来行恶。

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鲐背之耇称犂老。布弃,不礼敬也。昵,近也。罪人,谓天下逋逃小人也。剥丧元良,贼虐谏辅剥,伤害也。贼,杀也。元,善之长。良,善也。以谏辅纣,纣反杀之。谓己有天命,谓敬弗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天其以予乂民。用我治民,当除恶也。

播,广布。比,亲。鲐背,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是高寿的象征。布弃,孔颖达疏:『布者遍也。言遍弃之,不礼敬也。』乂,治。当今商王受,竭尽全力去做违反法度的事,抛弃有德望的老人,却亲近罪恶的小人。鲐背之耇称犂老。布弃,不礼敬也。昵,近也。罪人,谓天下逋逃小人也。背上长满鲐鱼斑纹的老人称「犂老」。布弃,即毫无礼敬之心。昵,亲近的意思。罪人,指天下逃亡的小人。伤害去除善良之人,杀害虐待谏辅之臣。剥,伤害也。贼,杀也。元,善之长。良,善也。以谏辅纣,纣反杀之。剥,伤害的意思。贼,杀的意思。元,众善之长。良,善的意思。良臣以谏诤辅佐纣王,纣王反而杀害他们。他说自己拥有天命,说恭敬不值得做,说祭祀没有益处,说残暴没有害处。是上天让我来治理人民的。用我治民,当除恶也。既然上天让我来治理人民,我应当铲除恶人。

〖孔子家语〗中记载,天下有五种不吉祥的事,商纣王全都做了。

鲁国国君请教孔子:『向东扩展房屋是不是一件不吉祥的事?』孔子说:『我听说有五种不吉祥的事,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在其中。』哪五种不吉祥的事?

夫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损人利己是自身的不吉祥。商纣王盘剥百姓,增加自己仓库的财宝,这是典型的『损人自益』。

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放弃老人不管,只知道取悦孩子,是家族的不吉祥。『播弃犂老,昵比罪人』这也是弃老取幼的一种表现,像现在很多人,放着老年人不孝顺,把所有的关爱都放在孩子身上,结果孩子被宠成小公主、小皇帝,家道、家风、家业不能承传。家庭的不吉祥就出现了。

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舍弃贤德之人,而任用小人、不贤德的人,是国家的不吉祥。像商纣王『剥丧元良,贼虐谏辅』,伤害去除善良之人,杀害虐待谏辅之臣,这就是弑贤。

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上了年纪的人不愿意教导,为什么?因为老年人不受重视,年轻人不屑一顾、不愿意学习,是社会风气的不吉祥。这也是『满招损,谦受益』,老人有很多经验、人生经历,都是后人可以参考借鉴的案例与教训。如果能向老人谦虚请教,自己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所以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吃的盐比你吃的粮食都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老人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作为晚辈一定要认真听取。

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圣人隐匿不出,而愚蠢的人专权,是天下的不吉祥。像商纣王杀了王子比干,囚禁箕子,太师疵、少师强也都投奔周,这都是天下的不吉祥。贤人不受重用,就会隐居或逃遁,那么自私自利的人把持领导的位置,天下就不吉祥了。这五种不吉祥,商纣王都做了,所以没有不灭亡的理由。

dunbar 發表於 2025-6-9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损人利己之非祥——从〈尚书〉誓词看商纣失德之鉴》

按语:观《群书治要》所载武王伐纣誓词,直指商王受「力行无度」「剥丧元良」之弊。今就「损人利己是自身之不祥」申而论之,以明圣贤垂训之深意。

一、吉凶之辨,在终日所为
武王誓词开宗明义:「吉人为善,惟日弗足;凶人为弗善,亦惟日弗足。」此语道破天道至理。吉人竭日行善,如《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凶人终日为恶,恰似《孟子》所言「率兽食人」。商纣「播弃犂老,昵比罪人」,正属后者。其弃耆德之臣如微子、箕子,亲费仲、恶来等逋逃小人(《史记·殷本纪》载),终致「毫社既屋」,此非「不祥」而何?

二、五不祥之诫与纣王之鉴
《孔子家语·正论解》载五不祥:「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取幼,家之不祥…」纣王所为,无一不中:
1. 损人利己:杀比干刳其心(《尚书·泰誓》),虐谏辅以逞私欲;
2. 弃老取幼:流放微子(《论语·微子》称「殷有三仁」),宠妲己幼子;
3. 释贤用不肖:囚西伯而用飞廉;
4. 老者不教:商容贤者,纣废其礼(《韩诗外传》);
5. 圣人伏匿:周文王被囚羑里。

此五者,较「东益宅」之类形煞,实为心性之灾。《说苑·敬慎》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纣谓「己有天命」而逆天暴物,终有牧野倒戈之祸。

三、古今通义:利人者实利己
《大学》言「财散则民聚」,与纣王「鹿台聚财」形成鲜明对比。管仲曰:「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霸形》),此即「吉人」之道;而「凶人」如纣,虽竭日行恶,终如《盐铁论》所讥「譬犹始皇之暴,非不欲为善,乃所以亡也」。王阳明《传习录》更直言:「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是知「损人利己」之念一起,已自绝于天地生生之德。

结语:
《尚书》此篇,非独周武誓师之辞,实为万世君臣镜鉴。今人若效纣王「谓暴无伤」,纵得一时之利,终如《周易·系辞》所警:「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故《菜根谭》云:「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此中消息,宜深味焉。

(全文798字)
天生审力 發表於 2025-7-28 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损人利己之非祥——从〈尚书〉〈家语〉析不祥之本》

(引经立论)
《群书治要》所载武王伐纣誓词,直指「凶人为弗善,惟日弗足」之害。商纣「播弃犂老,昵比罪人」「剥丧元良」诸恶,恰印证《孔子家语》「五不祥」之要义。今就经义申论:损人利己实为不祥之尤,非止道德沦丧,更是天道人伦之悖逆。

一、凶人竭恶的终极代价
《尚书》以「吉人」「凶人」对举,揭示「惟日弗足」乃心性使然。纣王「力行无度」非一时之失,而是「竭日以行恶」的必然结果。孔传释「播弃犂老」为「不礼敬也」,郑玄注「鲐背之耇」特表年高德劭者。当统治者戕害耆老、亲狎宵小(「逋逃小人」),实已自绝于「敬天法祖」的华夏政道。《泰誓》称「谓暴无伤」之妄,恰说明凶人终将因损人而害己——牧野倒戈,正是「天道好还」之验。

二、五不祥的伦理结构
《孔子家语·正论解》明言五不祥:「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取幼,家之不祥…」其首即揭「损人利己」之害。考诸《尚书》,纣王所为正合此五端:
1. 身不祥:杀比干、囚箕子以逞私欲
2. 家不祥:废微子启而立庶子禄父
3. 国不祥:「剜孕妇之腹」「斮朝涉之胫」的暴政
此与《大学》「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之理相通。王肃注《家语》时特别强调:「不祥非关方位,在逆人伦。」

三、祥与不祥的文明分野
《说文》释「祥」为「福也,从示羊声」,段玉裁注:「凡吉凶之兆皆曰祥。」吉凶之辨,在《尚书》语境中体现为「乂民」与「虐民」的对立。武王称「天其以予乂民」,正是以「养民之善」对治纣王「剥丧元良」之恶。孔颖达疏「犂老」时引《尔雅》「鲐背,寿也」,暗示敬老与损老乃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

(结语)
《韩诗外传》云:「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损人利己者,看似得一时之利,实则已种「惟日弗足」的祸根。观殷鉴不远,当知《尚书》「吉人」之道,方是「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的正途。今人读此,可不慎乎?

(全文798字)

[注]本文引证版本:
1.《尚书正义》孔颖达疏(阮元校刻本)
2.《孔子家语疏证》王肃注(四部丛刊本)
3.《说文解字注》段玉裁(经韵楼刻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