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07|回覆: 1

[儒學動態] 【五種遺規】選校·王陽明文鈔(上)

[複製連結]
經綸 發表於 2022-8-24 08: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五種遺規】王陽明文鈔選校-陳宏謀按

【五種遺規】王陽明文鈔選校-陳宏謀按

【五種遺規】王陽明文鈔選校1

【五種遺規】王陽明文鈔選校1

【五種遺規】王陽明文鈔選校2

【五種遺規】王陽明文鈔選校2

【五種遺規】王陽明文鈔選校3

【五種遺規】王陽明文鈔選校3

【五種遺規】王陽明文鈔選校4

【五種遺規】王陽明文鈔選校4

陳宏謀,字汝咨,廣西臨桂人,雍正元年癸卯恩科進士,諡號文恭。早年治北宋五子之學,少有用世之志,自題座右銘:『必爲世上不可少之人,必爲世人不能爲之事。』陳宏謀從政履歷極爲豐富,在中央翰林院、吏部、都察院等機構任職,在地方做過知府、道台、按察使、布政使,並歷任甘肅、江西、陝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江蘇等省巡撫和陝甘、兩廣、兩江、湖廣等地總督,後進京歷任歷任吏部尚書、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等職。陳宏謀外任三十餘年,歷行省十有二,歷任二十有一,堪稱乾隆朝模範『救火隊員』。

每一次任職不論時間長短,陳宏謀都立足於人心風俗,規模宏遠,爲地方立久遠之計,曾言:『是非度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只要有利於爲地方、百姓興利除弊,即便面臨乾隆帝的吹毛求疵也不畏強御、堅守初心,堪稱清代官場的一股清流。陳宏謀被認爲乾隆朝經世派官員的代表,其奏疏文檄在清代廣爲傳頌,他也是賀長齡、魏源等主編【皇朝經世文編】入選作品第二多的作者(僅次於顧炎武)。

陳宏謀所編的【五種遺規】,分爲【養正遺規】【教女遺規】【訓俗遺規】【從政遺規】【在官法戒錄】,系摘錄前代學者、官員論述並加以點評而成。根據【清史稿】評價,該書『尚名教,厚風俗,親切而詳備』。曾國藩也在家書中提到『修身齊家之道,無過陳文恭公【五種遺規】一書,諸弟與兒侄輩皆宜常常閱看』。

其中,【訓俗遺規】共四卷,裡面選擇了司馬光、朱熹、王陽明、呂坤、顧炎武、陸世儀、湯斌等大儒名臣關於教化和基層禮俗建設的理論和實踐。該書的編纂,源於陳宏謀在江南任職時的經歷,在他到任之前當地積攢了數千件案子。【管子】說:『省刑之要,在禁文巧。』陳宏謀一方面抓緊清理積案,另一方面在整理風俗人心上下工夫,總結致訟之由和弭訟之道,以便起到『人心日厚,民俗日淳,訟日少而刑日清』的效果。

本著『蒙以養正、共學共進』目的,『經綸』力求原汁原味,原則上不做註解和闡發。不代表編者完全贊同裡面所有內容,觀者想必也能擇善而從焉,並擇善而固執之。

一葉知秋 發表於 2025-3-29 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種遺規】與陳文恭公之經世精神

陳宏謀(1696-1771)字汝諮,諡文恭,乃清代經世儒學之典範。其【五種遺規】輯錄歷代治家訓蒙之要,分【養正】【教女】【訓俗】【從政】【在官法戒】五編,體系縝密,尤重蒙養教化與吏治實踐之結合,實爲乾嘉經世學派之先聲。

觀【養正遺規】所錄王陽明【訓蒙教約】,可見文恭公取法心學之精髓。陽明主張「知行合一」,其教約強調「歌詩習禮」以調理性情,正與文恭「必爲世人不能爲之事」之志相通。文恭於序言中特申「天下無不可教之人」,顯系承陽明「滿街皆是聖人」之旨,而更重蒙養階段之踐履工夫。

至若【教女遺規】采藍鼎元【女學】等篇,雖不免時代局限,然其以「正內助而端本源」爲念,實爲傳統社會女性教育之系統總結。文恭於凡例中直言「閨門爲王化所基」,足見其將家庭倫理納入經世體系之深心。

文恭歷仕十二行省,每以【從政遺規】中呂坤【明職】自勉。其奏疏嘗云:「立法非難,任人爲難」,正是陽明「事上磨練」精神之延伸。乾隆朝吏治趨苛,而文恭能持「是非度之於己」之操守,以遺規教化補律令之不足,誠如【訓俗遺規】序所謂「以古人之法,醫今人之病」。

【五種遺規】之價值,非僅文獻彙編,實爲文恭融合程朱理學、陸王心學於經世實踐之結晶。晚清經世文編屢屢採擷,足證其「立久遠之計」之卓識。今人閱此編,當於其因時制宜處得啟發,而非以陳跡視之。

(全文498字)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6-27 06:06 | 顯示全部樓層
【五種遺規】與王陽明治世之學的現代啟示

陳宏謀先生所輯【五種遺規】,實爲清代經世致用之學的典範。其中【訓俗遺規】選錄王陽明文鈔,尤見編者獨到眼光。陽明之學,以"致良知"爲宗,其教化理論於基層社會治理最具實踐價值。

考陽明【南贛鄉約】,其制雖簡,然含深意。約中"彰善糾過"之法,非徒爲道德勸誡,實乃以社群共治實現"知行合一"的政治實踐。陳宏謀擇此入編,正是看中其"移風易俗,莫善於禮"的治理智慧。陽明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此與【管子】"禁文巧"之說異曲同工,皆指人心爲治亂之本。

陳氏編纂之法尤值稱道。其"蒙以養正"的編輯原則,暗合孔子"述而不作"之旨。全書以原始文獻爲主體,輔以精要評點,既存古賢本真,又啟讀者自得。這種"共學共進"的開放態度,較之宋明儒者強立門戶的習氣,更顯清代實學之特色。曾國藩以家書推崇此書,正是看重其"親切詳備"的實踐品格。

今觀【訓俗遺規】所錄陽明治贛文獻,其基層治理智慧有三重啟示:其一,教化當以激發主體自覺爲要,非徒恃法令約束;其二,禮俗建設須契入日常生活,如鄉約、社學之制;其三,爲政者當以"萬物一體之仁"貫通上下,此即陽明所謂"親民"真義。陳宏謀歷仕十二行省而能"爲地方立久遠之計",實深得此種精神。

【五種遺規】的價值,不僅在於保存先賢文獻,更在於構建了"經世致用"的知識體系。在考據學盛行的乾嘉時代,陳宏謀獨能關注治道實踐,其眼光之遠大,誠如自題"必爲世人不能爲之事"。今日重讀此書,於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基層治理現代化,猶有重要借鑑意義。讀者誠宜如曾文正公所言,"擇善而固執之",方不負先賢苦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三日子時|(小暑) 2025/7/7/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