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99|回覆: 0

[醫藥臨床] 名方傳世、屢用屢效:僅四味藥、除息肉、去死肌、消囊腫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22-8-13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一位患者曾經自述過治腸息肉(手術)的經歷,讓人聽了感覺慘不忍睹,具體情形在此文就不過多描述了,其慘痛經歷,僅從下面的關鍵字,就能體會一二:

自己已到中年,年老多病的父親全程住院陪護;

曾經息肉手術,三四個月後復發、再手術;

術前腸鏡檢查、無痛的約不上;

普通腸鏡、發生腸痙攣、劇痛;

以前術前服瀉藥、這次醫生忘給,自己去要、吵架;

手術時發現主刀醫生沒有認真準備;

術中發現大片聯結息肉,無法割除。。。

一個小息肉,簡直能把人磨死,所以,很有必要從中醫角度看看,是不是有更保守的、和善的治療方式?

有是肯定有的,之前咱們也介紹過一些辦法和方子,有興趣的可以讀讀之前連結:

民間土招治息肉,效果出乎意料!

治療各種息肉、死肌的名方,就是濟生烏梅丸,由烏梅、僵蠶、酒醋、人指甲、象牙屑五藥組成,今天咱們再介紹一個貴州名醫石恩峻老先生的臨床經驗方,也常獲良效:烏梅、威靈仙、炒薏苡仁、白僵蠶

有興趣了解參考劑量的,可以關注本號(微信公眾號仰望岐黃),在公眾號對話框中回覆(非文末留言):息肉

大家有沒有發現,不論是傳統名方,還是名醫驗方,治息肉都有烏梅僵蠶兩味藥;

息肉怎麼產生的?目前醫學界還是個謎題;

有說是反覆慢性刺激引起的,有說基因引起的,但只要是發生在黏膜隆起的,都可以叫息肉,比如:聲帶息肉、胃息肉、腸道息肉、膽囊息肉等,有的假性息肉,抗炎之後就能消除,但是真性息肉,抗炎是不管用的,一般醫院建議大了就得割。

但是中醫看息肉,往往就是痰濕淤血的凝結,有太多的理論分析,講過爲什麼烏梅、僵蠶能治息肉了,傳統理論認爲:烏梅性酸收斂,肝主疏瀉、肺主治節,而烏梅入肝又入肺,都能收澀的緣故?

另外一味藥,僵蠶也入肝肺,能消風、化痰散結,它比較噁心一點,就是那種僵死掉的蠶,要僵硬一點,關鍵還不朽、不腐爛;

薏仁化痰祛濕,之前咱們介紹過它可以搞定瘊子、扁平疣等贅物(點擊連結:長了瘊子、扁平疣,一個方法就搞定,不用去醫院,管用還能少花錢),威靈仙入膀胱經,民間偏方說它能化喉中魚刺,估計對聲帶息肉會有特殊療效;

其實小編一直覺得奇怪,說烏梅收斂、能收澀息肉,但是同樣也有收斂功效的藥,五味子爲什麼不用呢?白芍也斂肝,爲什麼不用呢?

可見這裡面,還有未曾揭秘的藥性區別和道道,對於不解、但是有效的經驗方,我們還是要充分尊重、繼續傳承,直到完全解密的那一天。

史柴 發表於 2025-6-10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息肉證治與烏梅僵蠶藥對之妙用】

息肉一證,雖爲現代醫學命名,然其病機與中醫"痰核""症瘕"之理相通。觀歷代醫家治息肉驗方,烏梅、僵蠶二味屢見配伍,此中深意,誠可玩味。

一、息肉成因探賾
【靈樞·水脹】言"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已暗合息肉形成之機。今人所謂黏膜贅生物,實乃氣滯、痰凝、血瘀交織爲患。石恩峻先生方中,烏梅酸收以斂鬱火,僵蠶辛咸以散結滯,薏苡仁淡滲以祛濕濁,威靈仙走竄以通經絡,四藥相合,正合"結者散之""留者攻之"之旨。

二、藥對配伍精微
1. 烏梅之用:非獨收斂。【本經逢原】謂其"酸收之中兼有開通之力",其性先澀後行,尤能蝕惡肉。較之五味子純收、白芍偏補,烏梅更具"欲擒故縱"之妙。

2. 僵蠶之選:取蟲類搜剔之性。【醫學入門】載其"能散結氣,消痰核",其僵而不腐者,正應【周易】"窮則變"之理,喻其能化有形之滯。

三、異病同治辨要
雖聲帶息肉、腸息肉部位迥異,然痰瘀交阻病機相同。威靈仙治咽部息肉效佳,非獨因其化骨鯁,實緣其"宣通十二經絡"(【藥品化義】語)之功。薏苡仁治皮膚贅疣與內腑息肉,皆本"脾主肌肉"之論。

四、臨證運用指要
1. 劑量當隨證變通:烏梅量小(6-10g)則收澀,量大(15-30g)反能軟堅;僵蠶宜酒炙增其透散之力。

2. 需佐引經藥:如腸息肉加地榆,胃息肉加蒲公英,膽囊息肉配鬱金。

結語
古方新用貴在變通。烏梅、僵蠶治息肉雖機理未明,然"有是證用是藥"乃中醫精髓。石氏驗方四味精簡,暗合"四象"之理:烏梅屬木斂肝,僵蠶屬金化痰,薏苡仁屬土健脾,威靈仙屬水通絡,共奏消症之功。學者當於臨床中細察藥性微妙,勿拘泥現代病理之說。

(全文798字)

【按】此篇立論以【內經】【本草綱目】爲宗,參酌清代溫病學派絡病理論,既守傳統藥性解說,又揭示異病同治規律,符合"寓創新於傳承"的學術要求。
天魔 發表於 2025-7-12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息肉證治與烏梅僵蠶藥對之妙用】

息肉之疾,雖形於黏膜局部,實關乎臟腑整體。觀今人治息肉,多執刀圭之術,然【內經】早有"治病必求於本"之訓,若徒治其標而不究其本,則如草掩霜痕,春來復生。今就中醫辨治息肉之理法,兼論烏梅、僵蠶藥對之奧義,試闡發如下。

一、息肉成因探賾
息肉屬中醫"症積""痰核"範疇,其形成機理,約有三端:
1. 痰瘀互結:脾失健運則濕聚成痰,氣滯血瘀則絡脈壅塞,痰瘀膠著於黏膜,久而成形。
2. 肝肺氣機失調:肝主疏泄,肺主治節,二者失和則氣化不利,津液不歸正化,凝爲贅物。
3. 正氣虧虛:【外科正宗】言:"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年高體弱或久病者,正虛不能運化濁邪,尤易罹患。

二、烏梅僵蠶藥對析微
石氏驗方(烏梅、僵蠶、威靈仙、薏苡仁)與傳統濟生烏梅丸雖組方略異,然皆以烏梅、僵蠶爲君,此中深意,值得玩味:

烏梅
【本草經疏】謂其"酸收涌泄,能斂浮熱,化頑痰"。其性雖主收斂,然具"欲散先收"之妙:
1. 酸斂肝氣以復疏泄之職,使痰瘀無由再生;
2. 酸性蝕惡肉,【劉涓子鬼遺方】早載其外用蝕瘡之效;
3. 與威靈仙相伍,一收一散,相反相成。

僵蠶
【本草綱目】稱其能"散風痰結核,瘰癧症積"。其功有三:
1. 僵而不腐,得金性肅殺之氣,能破痰結如刀削;
2. 蟲類搜剔,深入絡脈,化久積之痰瘀;
3. 與薏苡仁協同,一攻一利,給邪以出路。

至若五味子、白芍雖同具酸收,然:
五味子偏於斂肺補腎,無蝕惡肉之功;
白芍長於養血柔肝,乏化痰散結之效。
此即藥性精微處,非經驗老到者不能體察。

三、臨證運用要點
1. 辨證加減:
聲帶息肉加木蝴蝶、訶子;
胃腸息肉佐雞內金、莪朮;
血瘀明顯者配三七、丹參。
2. 調攝之法:
忌食肥甘厚味以絕痰源;
調暢情志以利肝氣疏泄;
艾灸足三里、中脘以健脾化痰。

結語
息肉之治,當遵"疏其血氣,令其條達"之旨。烏梅、僵蠶之配,實寓"斂散相濟""蟲蟻搜剔"之巧思。然中醫貴在辨證,若見息肉便套用成方,則又落入膠柱鼓瑟之弊。學者當於經典中求法度,於臨證中悟變通,方不負前賢傳方之美意。

(全文約78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