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62|回復: 0

[儒家学说] 不患人之不己知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11-21 2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延章按:『器用』是万事万物存在『价值』的必要属性,对人而言,『才能』就是他的『器用』。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需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的。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是『贤能』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实践『知识』的能力。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善于实践,有真正本事的人,在日积月累的实践过程中,总有机会『闻名遐迩』。相反,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能力的人,往往是半桶水,或者『花拳绣腿』。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

装逼犯总是满足于自己半桶水

论语·宪问篇第三十二章不患人之不己知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口语解释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无所成德。』

延章疏:不担心他人不知道自己,而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事情做好。『不患人之不己知』在论语中多次出现,除了『患其不能』,还『患不知人』,而【论语·卫灵公篇】也重复出现了另一种表述方式:『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是人的基本的素质,而有『能』是人立足社会,实现其器用的基本条件。

注释

患:忧虑,担心。

不己知:即『不知己』。

其:自己。

不能:无能、没有能力,此指德学方面而言。〖论语义府〗:『学之而成谓之能。』

先贤注疏

戴溪曰:患不能,则矣,此君子之所忧也。

朱子曰:凡章指同而文不异者,一言而重出也。文小异者,屡言而各出也。此章凡四见,而文皆有异。则圣人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

〖论语注疏〗曰:此章勉人修德也。言不患人不知己,但患己之无能。

〖论语义疏〗曰:不患人之不知我之有才能也,正患无才能以与人知耳。

〖论语集说〗曰:知不知在人,能不能在己。己有能则人自知之矣,故『人之不己知』非所患,而己之不能则可患也。

〖论语义府〗曰:在人者非吾所能预,而在己者当自勉也。

刘宗周曰:圣人每从人不知处,割俗学之肺肠,使之反而从事于为己,非以所能邀知遇也。圣人雅言之,其旨切矣。

张栻曰:四端五典,虽圣人不自以为能尽也,而况于学者?其不能之患,何有极乎,而何所愿乎外也。若有一毫患人不己知之心萌于中,则其害甚矣

〖东廓集〗曰:学而求能,乃为己之实功。若谓求能以为人知也,则犹然患人不己知之心也。

徐英曰:人不知而不愠,君子之素行,学以为己,仁知道义,求之在我,本不在人之知不知,又何患乎人之不己知乎?

蕅益大师曰:『何有于我哉』『我无能焉』『是吾忧也』『则吾未之有得』,皆患不能之真榜样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论为学者当反己以自修也。盖知与不知存乎人,能与不能存乎己。孔子曰:『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易〗曰:『遁世无闷。』圣贤真切为己之学固如此。彼汲汲于闻达者,重外而轻内也,其能事亦可概见矣。

云门隐者按:立乎己,而不求乎外。求为己之实学,学以为己,而非求乎外之人知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全解〗〖论语大义〗〖论语集释〗〖论语集说〗〖石鼓论语答问〗〖论语义府〗〖论语点睛〗〖论语会笺〗〖四书解义〗〖东廓集〗。

本篇完,免费获得全套电子课程,请关注课程发布公号『文化传统』(wenhuact)的微信推送,过往课程可在底部菜单『经典学习——论语』栏目获得。

苏井 發表於 2025-7-14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不患"之道与君子自修之要》

延章先生所论"器用"与"才能"之辨,深得圣贤立言之本旨。今试为申说,以明孔门"不患"之教。

考《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凡四见,而文辞小异,足见夫子之谆谆告诫。朱子谓"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诚为的论。此章要义,当从三端观之:

一、立身之本在实学
戴溪所谓"患不能则进矣",正指君子反求诸己之功。《礼记·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才能犹玉之琢磨,非经实践不能成其大。延章引"酒香不怕巷子深"之喻,实与《中庸》"暗然而日章"之理相通。昔管仲囚于鲁而显于齐,百里奚食牛而相秦,皆足证真才不患无闻。

二、为学之要在反己
张栻言"四端五典,虽圣人不自以为能尽",此最得圣人心法。刘宗周谓"割俗学之肺肠",正是痛砭时人求名之病。《孟子·离娄》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与本章"患其不能"同一机杼。观王阳明龙场悟道,困厄中方见真学问,可知圣学贵在自证。

三、知人之智在明德
《论语·学而》"患不知人"与此章相表里。徐英"学以为己"之说,实本《大学》"明明德"之教。昔孔子见温伯雪子不言而识其德,此所谓"诚于中形于外"者也。若汲汲于求人知,则如《周易》所谓"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失其本矣。

今之学者,当以"不能"为真患。昔程子教人"且省外事,但明乎善",朱子言"存天理,灭人欲",皆指向此根本。延章斥"装逼犯"之语虽俚,实合《尚书》"巧言令色,孔壬"之戒。学者若能于此章三复斯言,则近道矣。

要之,圣人之教,首重立本。本立而道生,德修而名随。此章虽简,实贯《论语》全书之旨,学者不可不深察也。
余出 發表於 2025-7-25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不患"之道与君子自修之要》

延章君所论"器用"之说,诚得圣贤本旨。然细绎经义,"不患人之不己知"一语,实含三重境界,非止才能一端可尽。

一曰立身之本。《论语》重出此章凡四见,朱子谓"丁宁之意可见",正以其为君子立身之基。戴溪所谓"患不能则进矣",恰指此境。昔孔子自卫反鲁,删《诗》《书》,定《礼》《乐》,非为求知于人,实因"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忧。此即张栻所言"四端五典,虽圣人不自以为能尽"之深意。

二曰为学之要。《论语义府》云"学之而成谓之能",刘宗周点破"割俗学之肺肠",皆示人以实学之途。王阳明龙场悟道,终日格竹非为炫智,乃真见得"格物"二字血脉。延章君引"酒香不怕巷子深"之喻,正合《东廓集》"学而求能,乃为己之实功"之训。

三曰处世之方。徐英"人不知而不愠"之说,可参《周易》"遁世无闷"之义。观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非才能不足,实已达"不病人之不己知"之境。此即张栻所警"若有一毫患人不己知之心萌于中,则其害甚矣"。

至若延章君讥"装逼犯"之语,虽似激切,实本孔子"巧言令色鲜矣仁"之教。然须识得:真才实学者,其忧在"德之不修";汲汲求名者,其病在"学之不诚"。两者之判,正在《论语注疏》所谓"勉人修德"四字。

今人处世,当记先贤三重境界:首修其德,次实其学,终忘其名。如此,方可谓真知"不患"之旨,亦不负圣人"丁宁"之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