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14|回复: 0

[儒家学说]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复制链接]
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19-6-18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白话译文

孔子说:“南方人有这么句话:‘作为一个人却没有恒德,连巫和医都不能治好他的病。’说得好啊!”《易经》上说到:“德行不恒定,常会继之以羞辱。”孔子说:“无恒之人,《易》所不占而已。”

注释

南人:南方之人。

恒:久常。

作:用。郑康成:“言巫医不能治无常之人。”徐英:“依郑注‘作’字似训‘用’,盖本《缁衣》。”

巫:交鬼神之人。

医:治病之人。朱子:“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

善:好。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易经》恒卦九三爻辞。承,受的意思,后面继之、承续的意思。郑康成注《诗经》:“或,常也。”荀爽:“意无所定,故不恒其德。”孔安国:“德无常则羞辱承之。”

子曰:此处复加“子曰”字,以别于前面所引用的《易》文。

不占而已矣:占,占卜。《论语义疏》:“卜筮亦不能占无恒之人。”《论语偶记》:“卦兆不能见其情、定其吉凶,盖即经‘不占’之意。”钱穆:“即为之占,亦将无准。”

前贤注疏

《论语注疏》曰:此章疾性行无恒之人也。巫主接神除邪,医主疗病。巫医不能治无恒之人也。《易·恒卦》之辞,孔子引之,言德无恒则羞辱承之也。又言夫《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也

管同曰:占以决疑,无恒之人,其情屡变,虽明示以占,必不信,鬼神如之何哉?《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即不占之说也。

唐文治曰:心无定主,则事无定业。人之烦渎无常,虽鬼神犹厌弃之。

徐英曰:无恒之人,巫不能为之祈祷,医不能为之方剂,即蓍龟亦不能知,故曰“不占而已”,此不恒其德者之可羞也。

《四书賸(shèng)言》曰:此言不可作巫医以治此人,非谓此人不可作巫医也。作,立也,《尚书》“乃建立卜筮人”是也。盖无恒之人,祈祷所不加,医药所不及,故云然。若谓此人作巫医,则巫医岂易作者?《周礼》司巫、司医,皆是士大夫试而为之,极其郑重,故不占而已矣。《易》所不占,与巫医不治并同

苏辙曰:以巫医之明,不能治无常之疾。陆贽之于唐德宗是也。

戴溪曰:人而无常,不特不可为善,止他事亦做不得。夫子曰:“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常矣。”人而至此,其身且不知,所在何以为人?

刘宗周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人得之以为心,则为恒德。善人君子圣人之学,皆由此而进之,所谓恒其德也。德不恒,则立身皆败矣。先正曰:“士君子有三可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也。”

《养一斋札记》曰:《论语》于六十四卦专举《恒》者,此教人“主一”也。“主一”是下手功夫,而归宿亦在此。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故下手要“主一”。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故归宿要“主一”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致思有恒也。学者进德修业,贵有恒久不变之心。盖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作圣之功,自强不息。是者,乃天地不贰之真,而生人立命之原也。君子恒其德则可以为圣贤,圣人久其道则可以化天下

附录

《礼说》曰:古者巫彭初作医,故有祝由之术,移精变气以治病。《春官》大小祝、男巫、女巫皆传其述。祝祈福祥,则曰“求永贞”。贞,正也。精爽不贰,敬恭明神,然后神降之嘉生,祈福则福来,却病则病去,故孔子思见有恒者。无恒之人,巫医弗为,信矣。

本章参考书目

《易经》《礼记》《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讲要》《论语学案》《论语会笺》《论语偶记》《论语新解》《论语大义》《论语拾遗》《石鼓论语答问》《周易集解》《礼说》《四书賸言》《四书解义》《养一斋札记》。

道法自然 发表于 2025-6-27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恒德之体用与巫医之辨》

孔子引南方古谚"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此语实含三重深意。郑康成注"作"为"用",谓巫医不能治无常之人,此解最得圣意。盖巫者通神明,医者达生死,二者皆需以恒德为本。朱子谓"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正揭示其神圣性本质。无恒之人,神鬼不享其祀,药石难疗其疾,此第一义也。

《易·恒卦》"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子特引此爻,明德无常则辱必及之。荀爽注"意无所定,故不恒其德",实指心性浮动之害。徐英谓"无恒之人,蓍龟不能知",正与《论语义疏》"卜筮亦不能占无恒之人"相发明。此第二义在于:恒德乃天人感应之枢机,失此则占卜失据,如《易》所谓"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管同"占以决疑"之说,尤见精微。无恒者情伪反复,虽示以占亦不信,此即孔子"不占而已"之深意。唐文治"心无定主则事无定业"之论,更推及立身处世。《四书賸言》辨"作"当训"立",引《周礼》司巫、司医之制,可见巫医乃圣王所立重职。此第三义阐明:恒德非仅个人修养,实为文明制度之基。

刘宗周"天地之道恒久不已"之说,直溯恒德本体。戴溪谓"无常则他事亦做不得",正合夫子"亡而为有"之戒。巫医之辨,实为君子修德之镜鉴。今人解此章,当知恒德乃贯通形上形下之道:于形上为天道之常,于形下为事为之则,此即"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之终极警示。圣人之言,岂徒为巫医设哉?实为万世立恒久之范也。
gyz9999 发表于 2025-6-30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无恒"之病与圣学工夫》

(甲)经义发微
孔子引南方古谚"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其深意当从三重视域解之:其一,郑玄注"作"为"用"字确诂,谓巫医之术不能疗治无常之人,此病理维度;其二,朱子"交鬼神、寄死生"之说,揭示巫医乃通天人之际的圣职,无恒者不足与天地精神往来,此宇宙维度;其三,徐英《论语会笺》点明"作"字本于《缁衣》,暗含政治教化之意,此人文维度。三义环环相扣,正合《中庸》"至诚无息"之旨。

(乙)爻辞新诠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九三爻辞,诸家多解为道德劝诫。然细玩荀爽"意无所定"之注,实指心体流行失其常度。阳明先生云"恒德即是良知本体",无恒即是良知昏蔽,故"承羞"非指外辱,实为心性自戕之状。管同"占以决疑"说尤精,无恒者心镜蒙尘,纵有蓍龟亦不能照见本心,此即孔子"不占"真义。

(丙)工夫实证
刘宗周"恒久不已"之说,直指圣学血脉。《易·恒·彖》"日月得天而久照"的宇宙论,落实到心性工夫即是"主敬立极"。唐文治谓"心无定主则事无定业",恰可作"不恒其德"注脚。今人当效法程子"主一之谓敬"的修养:读书时心在册页,应事时心在当下,此即"恒德"实功。陆贽事德宗而道不行,正坐此病,可为明鉴。

(丁)现代启示
戴溪"无常之人诸事不成"的断语,于今尤验。当代社会"碎片化生存"之弊,恰是"不恒其德"的现代变相。夫子"亡而为有"之叹,直指后现代虚无病症。修复之道,当依《尚书》"念兹在兹"之训,于手机电脑前持守专注,在信息洪流中养吾浩然之气。此非复古,实为对治时代痼疾的良方。

结语:恒德非外在规范,实为天地之心在人伦日用中的呈现。巫医不治者,非谓其术不精,实因无恒之人已自绝于天地生化之机。读此章者,当反观自心:可有一事能终身守之?可有一念能历久不渝?此即入圣之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六日戌時| 2025/7/10/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