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54|回覆: 2

[醫藥臨床] 桔梗湯治感冒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6-11 15: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對於感冒,余每用桂枝湯、麻黃湯、銀翹散、桑菊飲、參蘇飲之類解表方劑辨證使用,幾劑見效。去冬今春季的流感,每每病患感覺感冒好轉,但乾咳綿綿不止,甚者月余不休,咳起時,來勢洶洶,涕泣俱出,甚者伴嘔吐,苦不堪言。

面對病患之苦,辨證用藥而不應,作為醫者輾轉難眠,是辨證有誤還是是用藥有錯?細細思之,每每病患複診,感冒症狀基本已不明顯,而主訴大都為咽癢乾咳難了。複診用感冒類方劑是自己先入為主,總糾結於感冒而沒有仔細辨證推敲。感冒已了而咽部受損未除,再施感冒類方劑怎麼得應?此時,腦子閃現新思路,何不用桔梗湯一試?

傷寒論】少陰病篇有:『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門診時遇到一患者,女,35歲,告知自年前感冒至今月余,遍服中、西藥至今未愈。現症見:咽癢,咳少痰。遂投桔梗15克,甘草15克。3劑。告知可為茶飲,隨泡隨飲。後電話隨訪,1劑見效,2劑咳止。

某童男,9歲,初診感冒發熱,投葛根湯1劑。今熱退,然偶有咳嗽伴嘔吐,隨即開甘草10克,乾薑10克,桔梗10克,大棗4枚。3劑。思考【傷寒論】第29條:『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燥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於是處方桔梗湯合甘草乾薑湯。第三天患者家長來電話訴1劑平,2劑了,是否把第3劑喝完,告之可喝完以鞏固。

雖後又有不少病患得此方獲效,然余不敢自喜。治病救人是醫者的本分,況自己曾辨證不明而致病患受累該當自責反省。 (汪千龍)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遊客  發表於 2019-6-11 16:05
面對病患之苦,辨證用藥而不應,作為醫者輾轉難眠,是辨證有誤還是是用藥有錯?細細思之,每每病患複診,感冒症狀基本已不明顯,而主訴大都為咽癢乾咳難了。

學術型的人文醫生,永遠比奸商型的資本家醫生要靠譜得多
盧朱伍 發表於 2025-5-14 01:58 | 顯示全部樓層
【桔梗湯治咽源性咳嗽辨治心悟】
汪君所述醫案,實為經方活用之典範。余觀此證,乃外感後期邪客少陰之經、鬱熱結於咽門所致,正合仲景"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之旨。今試析其理法如下:

一、病機樞要
此證咳嗽纏綿,實非表邪未解,乃風熱郁久傷陰,邪客咽嗌使然。【靈樞·經脈】云:"腎足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外感後期,餘熱循經上灼,咽喉為少陰經門戶,故見咽癢乾咳。桔梗湯中,甘草甘緩潤燥,桔梗開提肺氣,二者相伍,正合"其在上者因而越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治則。

二、方證對應
仲景立桔梗湯本為少陰咽痛設,然臨床可見其妙用有三:
1. 宣郁透熱:桔梗辛平,專入肺經,【本草求真】謂其"為肺部引經藥,能開提氣血,載藥上行";
2. 緩急潤燥:生甘草清熱解毒,合桔梗則成"舟楫之劑"(李東垣語),使藥力上浮咽喉;
3. 排膿利咽:現代藥理證實,二者所含皂苷成分能稀釋痰涎,修復黏膜。

三、加減法度
汪君合甘草乾薑湯治童男咳嘔,尤見匠心。此乃據【傷寒論】"咽中干,煩躁吐逆"之訓,取乾薑溫中復陽,防苦寒傷胃。若兼:
陰虛燥咳者,可加麥冬、玄參(即【醫學心悟】玄麥甘桔湯);
痰黏難咯者,酌加杏仁、紫菀;
氣逆嘔甚,仿半夏厚朴湯意。

四、臨證啟悟
1. 辨病位:外感後久咳,當察三焦。病在上焦咽喉者,桔梗湯主之;在中焦脾胃者,苓桂術甘類主之;在下焦腎者,麥味地黃輩主之。
2. 審病勢:若見舌紅少津、脈細數,慎防化燥傷陰,當佐養陰之品。

汪君由困惑而悟道,正是醫者"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傷寒論】第16條)的體現。然須申明:經方運用貴在"觀其脈證",非謂桔梗湯可通治一切久咳。今人治咳多囿於"消炎止咳",而仲景早已示人"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金匱要略】),此中深意,值得三思。

(註:本文所述治法需四診合參,切勿執方套病。經方之用,法度謹嚴,差之毫厘則謬以千里。)
馬食木甸呈 發表於 2025-5-16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桔梗湯治咽源性咳嗽辨治心悟】
(按:本文依仲景經方思維,結合臨證案例,析理辨治)

一、經方本源與病機鈎玄
桔梗湯載於【傷寒論】少陰病篇,原文"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此乃仲景為少陰客熱咽痛所設。然細究其理,桔梗苦辛平,專入肺經,功擅宣肺利咽、排膿消癰;甘草生用甘涼,清熱解毒而緩急痛。二藥相合,實為"宣清並舉"之妙劑。今人但知其治咽痛,而忽略其"開提肺氣、清解鬱熱"之深層機轉,此正合"肺主皮毛""咽喉為肺之門戶"之經旨。

二、誤治反思與辨證轉軌
汪君所遇諸案,初投解表劑而咳不止,實因未識"表解里未和"之變。感冒後期多見兩種轉歸:一則余邪戀肺,肺失宣降;二則苦寒過劑,咽喉受損。此際若執表證方藥,猶以斧鑿冰——非但無功,反傷正氣。觀患者"咽癢乾咳、痰少難咯"之症,恰合【金匱要略】"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之描述,當屬肺氣鬱閉、咽喉失濡之候。

三、方證對應與化裁心法
1. 單純型咽咳:取桔梗湯原方,桔梗與甘草等量(各15克),借桔梗舟楫之性載藥上行,甘草緩急潤燥。現代藥理證實,此方可抑制氣道高反應性,修復咽部黏膜。
2. 兼陽虛嘔逆:合甘草乾薑湯(如童男案),此乃"從太陰少陰兩經論治"之法。乾薑溫中化飲,大棗培土生金,合桔梗湯則成"溫陽利咽"格局,暗合"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訓。

四、臨證要點與戒忌
1. 必見"咽癢如蟻行、咳聲清脆、痰少難咯"三大主症方可投劑
2. 若見痰黃黏稠、舌紅苔黃者,需加黃芩、桑白皮;聲嘶者佐木蝴蝶、胖大海
3. 忌用於脾胃虛寒便溏者,桔梗過量易致噁心嘔吐

結語
仲景雲"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桔梗湯之妙,不在治"感冒"而在調"氣機"。醫者當破除"感冒必解表"之窠臼,識得"咽喉為樞機要道"之真義,方能於千變萬化中把握病機。然經方運用貴在"病機相符,非症相類",學者當於此處着力,庶幾不負仲景垂教之心。

(註:本文所述劑量為成人常規用量,臨證需因人制宜。陰虛燥咳及過敏體質慎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