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56|回复: 2

[医药临床] 桔梗汤治感冒的功效和作用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6-11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对于感冒,余每用桂枝汤、麻黄汤、银翘散、桑菊饮、参苏饮之类解表方剂辨证使用,几剂见效。去冬今春季的流感,每每病患感觉感冒好转,但干咳绵绵不止,甚者月余不休,咳起时,来势汹汹,涕泣俱出,甚者伴呕吐,苦不堪言。

面对病患之苦,辨证用药而不应,作为医者辗转难眠,是辨证有误还是是用药有错?细细思之,每每病患复诊,感冒症状基本已不明显,而主诉大都为咽痒干咳难了。复诊用感冒类方剂是自己先入为主,总纠结于感冒而没有仔细辨证推敲。感冒已了而咽部受损未除,再施感冒类方剂怎么得应?此时,脑子闪现新思路,何不用桔梗汤一试?

伤寒论》少阴病篇有:“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门诊时遇到一患者,女,35岁,告知自年前感冒至今月余,遍服中、西药至今未愈。现症见:咽痒,咳少痰。遂投桔梗15克,甘草15克。3剂。告知可为茶饮,随泡随饮。后电话随访,1剂见效,2剂咳止。

某童男,9岁,初诊感冒发热,投葛根汤1剂。今热退,然偶有咳嗽伴呕吐,随即开甘草10克,干姜10克,桔梗10克,大枣4枚。3剂。思考《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于是处方桔梗汤合甘草干姜汤。第三天患者家长来电话诉1剂平,2剂了,是否把第3剂喝完,告之可喝完以巩固。

虽后又有不少病患得此方获效,然余不敢自喜。治病救人是医者的本分,况自己曾辨证不明而致病患受累该当自责反省。 (汪千龙)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游客  发表于 2019-6-11 16:05
面对病患之苦,辨证用药而不应,作为医者辗转难眠,是辨证有误还是是用药有错?细细思之,每每病患复诊,感冒症状基本已不明显,而主诉大都为咽痒干咳难了。

学术型的人文医生,永远比奸商型的资本家医生要靠谱得多
卢朱伍 发表于 2025-5-14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桔梗汤治咽源性咳嗽辨治心悟》
汪君所述医案,实为经方活用之典范。余观此证,乃外感后期邪客少阴之经、郁热结于咽门所致,正合仲景"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之旨。今试析其理法如下:

一、病机枢要
此证咳嗽缠绵,实非表邪未解,乃风热郁久伤阴,邪客咽嗌使然。《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外感后期,余热循经上灼,咽喉为少阴经门户,故见咽痒干咳。桔梗汤中,甘草甘缓润燥,桔梗开提肺气,二者相伍,正合"其在上者因而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治则。

二、方证对应
仲景立桔梗汤本为少阴咽痛设,然临床可见其妙用有三:
1. 宣郁透热:桔梗辛平,专入肺经,《本草求真》谓其"为肺部引经药,能开提气血,载药上行";
2. 缓急润燥:生甘草清热解毒,合桔梗则成"舟楫之剂"(李东垣语),使药力上浮咽喉;
3. 排脓利咽:现代药理证实,二者所含皂苷成分能稀释痰涎,修复黏膜。

三、加减法度
汪君合甘草干姜汤治童男咳呕,尤见匠心。此乃据《伤寒论》"咽中干,烦躁吐逆"之训,取干姜温中复阳,防苦寒伤胃。若兼:
阴虚燥咳者,可加麦冬、玄参(即《医学心悟》玄麦甘桔汤);
痰黏难咯者,酌加杏仁、紫菀;
气逆呕甚,仿半夏厚朴汤意。

四、临证启悟
1. 辨病位:外感后久咳,当察三焦。病在上焦咽喉者,桔梗汤主之;在中焦脾胃者,苓桂术甘类主之;在下焦肾者,麦味地黄辈主之。
2. 审病势:若见舌红少津、脉细数,慎防化燥伤阴,当佐养阴之品。

汪君由困惑而悟道,正是医者"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第16条)的体现。然须申明:经方运用贵在"观其脉证",非谓桔梗汤可通治一切久咳。今人治咳多囿于"消炎止咳",而仲景早已示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此中深意,值得三思。

(注:本文所述治法需四诊合参,切勿执方套病。经方之用,法度谨严,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
马食木甸呈 发表于 2025-5-1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桔梗汤治咽源性咳嗽辨治心悟》
(按:本文依仲景经方思维,结合临证案例,析理辨治)

一、经方本源与病机钩玄
桔梗汤载于《伤寒论》少阴病篇,原文"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此乃仲景为少阴客热咽痛所设。然细究其理,桔梗苦辛平,专入肺经,功擅宣肺利咽、排脓消痈;甘草生用甘凉,清热解毒而缓急痛。二药相合,实为"宣清并举"之妙剂。今人但知其治咽痛,而忽略其"开提肺气、清解郁热"之深层机转,此正合"肺主皮毛""咽喉为肺之门户"之经旨。

二、误治反思与辨证转轨
汪君所遇诸案,初投解表剂而咳不止,实因未识"表解里未和"之变。感冒后期多见两种转归:一则余邪恋肺,肺失宣降;二则苦寒过剂,咽喉受损。此际若执表证方药,犹以斧凿冰——非但无功,反伤正气。观患者"咽痒干咳、痰少难咯"之症,恰合《金匮要略》"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描述,当属肺气郁闭、咽喉失濡之候。

三、方证对应与化裁心法
1. 单纯型咽咳:取桔梗汤原方,桔梗与甘草等量(各15克),借桔梗舟楫之性载药上行,甘草缓急润燥。现代药理证实,此方可抑制气道高反应性,修复咽部黏膜。
2. 兼阳虚呕逆:合甘草干姜汤(如童男案),此乃"从太阴少阴两经论治"之法。干姜温中化饮,大枣培土生金,合桔梗汤则成"温阳利咽"格局,暗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

四、临证要点与戒忌
1. 必见"咽痒如蚁行、咳声清脆、痰少难咯"三大主症方可投剂
2. 若见痰黄黏稠、舌红苔黄者,需加黄芩、桑白皮;声嘶者佐木蝴蝶、胖大海
3. 忌用于脾胃虚寒便溏者,桔梗过量易致恶心呕吐

结语
仲景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桔梗汤之妙,不在治"感冒"而在调"气机"。医者当破除"感冒必解表"之窠臼,识得"咽喉为枢机要道"之真义,方能于千变万化中把握病机。然经方运用贵在"病机相符,非症相类",学者当于此处着力,庶几不负仲景垂教之心。

(注:本文所述剂量为成人常规用量,临证需因人制宜。阴虚燥咳及过敏体质慎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