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933|回覆: 2

[中草藥學] 薑黃莪朮鬱金三者區別及關係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5-12 08: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薑黃、鬱金、莪朮三藥均有行氣活血之功,臨床常相須使用,但三者本是同根生,臨床應用時,功效有些許差異。

鬱金,又名玉金、川鬱金、廣鬱金,爲姜科多年生宿根植物鬱金和莪朮,或薑黃,或廣西莪朮的塊根,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本品辛、苦、寒,歸心、肝、膽經。有活血行氣、清心解郁、涼血止血、利膽退黃等功,適用於肝氣鬱滯及血瘀內阻等所致的胸腹脅肋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濕溫病、濁邪蒙蔽清竅、胸脘痞悶、神志不清及痰氣阻閉、心竅被蒙所致的癲癇或癲狂;肝鬱化熱,迫血忘行所致的吐血、尿血、黃疸、膽石症等。【本草備要】言其『行氣,解郁,泄血,破瘀。涼心熱,散肝鬱。治婦人經脈逆行』。【本草綱目】言其『治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攻心欲死』。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揮髮油、薑黃素、薑黃酮等,有輕度利尿、鎮痛作用;能減輕主動脈及冠狀動脈內膜斑塊的形成和脂質沉積;薑黃素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減少尿中尿膽元;水浸劑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莪朮,又名蓬莪朮,爲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朮、鬱金、或廣西莪朮的根莖。莪朮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之功,適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經閉腹痛、癓瘕積聚、飲食不節、脾運失常所致的積滯不化、脘腹脹滿疼痛等。【日華子本草】言其『治一切氣,開胃消食,通月經,消瘀血,止撲損痛,下血及內損惡血等』。【開寶本草】言其『主心腹痛,中惡』。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莪朮油、莪朮醇等,有抗腫瘤,抗炎,抗潰瘍,且能芳香健胃,興奮腸道和抗早孕作用,並能抑菌和促進自體血塊吸收。對實驗性高脂血症大鼠及兔有明顯降血脂作用。

薑黃,又名片薑黃,爲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薑黃的根莖。本品辛、苦、溫,歸肝、脾經,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適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經閉腹痛、風寒濕痹等,尤其是以肩背疼痛者。【新修本草】言其『主心腹結積,疰杵,下氣,破血,除風熱,消癰腫。功力烈於鬱金』。【本草綱目】言其『治風痹臂痛』。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揮髮油,油中含薑黃酮、姜油烯、去氫薑黃酮、薑黃素等,可增加犬的膽汁分泌,使膽汁成分恢復正常,並能增強膽囊收縮,其作用弱而持久。薑黃素爲膽甾醇溶劑,可用於治療膽結石。對子宮有興奮作用,使子宮收縮加強。對實驗性高脂血症大鼠及兔有明顯的降膽固醇、甘油三酯及β脂蛋白作用,並能使主動脈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其中尤以醇提物及薑黃素作用明顯。能增強心肌營養性血流量。能增加纖溶酶活性,有抑制血小板聚積的作用。薑黃素有抗炎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由此可知,三者均有活血行氣止痛之功,且莪朮有破血之功,行氣作用最強,薑黃次之,鬱金最弱。但鬱金性寒清熱,對氣血瘀滯伴血熱者尤宜,正如【本草綱目】所言:『薑黃、鬱金、蒁藥三物,形狀功用皆相近,但鬱金入心治血,而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蒁藥則入肝,兼治氣中之血,爲不同爾』。現介紹三則粥療方,供選用。

鬱金粥:鬱金10g,大米100g,白糖適量。將鬱金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可行氣止痛。適用於肝氣鬱滯所致、血瘀內阻所致的胸腹脅肋脹痛、月經不調、痛經等。

薑黃粥:薑黃10g,大米100g,白糖適量。將薑黃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可行氣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經閉腹痛、肩臂疼痛等。

(胡獻國 湖北省遠安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發表於 2025-7-31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薑黃、莪朮、鬱金三藥辨析及臨床應用要旨

(一)本源考辨
此三藥皆屬姜科植物,然藥用部位有別。鬱金取自塊根,莪朮、薑黃則用根莖。李時珍【本草綱目】詳載:"鬱金生蜀地及西域,苗似薑黃,花白質紅,末秋出莖心而無實。"其基原植物存在交叉,廣西莪朮(Curcuma kwangsiensis)的塊根作鬱金,根莖則作莪朮入藥,此乃"一物二用"之典型。

(二)性效異同
1. 鬱金:味辛能散,苦寒降泄,尤擅解郁開竅。其性下行,既入血分以涼血破瘀,又入氣分以疏肝利膽。朱丹溪謂:"鬱金,清氣化痰,散瘀血之要藥。"臨床凡見熱鬱血瘀之證,如癲狂、黃疸、血證等,必當首選。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薑黃素具有顯著保肝利膽作用,此與古籍"利膽退黃"之載不謀而合。

2. 莪朮:辛溫峻烈,破血之力尤勝。【本草經疏】稱其"入肝破血行氣,爲消症瘕之專藥"。其揮髮油中莪朮醇具明確抗腫瘤活性,恰應古謂"消積止痛"之功。然須注意,張景岳警示:"莪朮性剛氣峻,非大實之證不可輕用。"

3. 薑黃:辛散苦泄,溫通兼備。其特點在於"橫行肢節",張元素言:"薑黃其味辛勝苦劣,能橫行手臂,治風寒濕痹。"現代藥理顯示其薑黃酮能顯著抑制環氧酶活性,此乃其抗炎鎮痛之物質基礎。較之鬱金,其性偏溫;較之莪朮,其力稍緩。

(三)配伍精要
1. 氣血並治:鬱金配莪朮(6:4),破血不忘行氣,治症瘕積聚效佳。李東垣【醫學發明】載"鬱金莪朮散"即此配伍。
2. 寒溫相濟:薑黃佐鬱金(5:3),治痹證兼鬱熱者,取薑黃通絡、鬱金清熱之長。
3. 三藥並用:治頑固性痛經,以莪朮破瘀、鬱金解郁、薑黃通經,常佐香附等分,此乃【婦人良方】化裁之法。

(四)臨證要點
1. 鬱金慎用於虛寒出血,莪朮禁用於孕婦,薑黃不宜於陰虛有熱者。
2. 現代應用拓展:鬱金用於心腦血管疾病(降脂抗凝)、莪朮用於腫瘤輔助治療(直接殺瘤細胞)、薑黃用於關節炎(抗炎鎮痛)。
3. 炮製差異:醋制增強鬱金止痛之效,酒制加強莪朮破血之功,薑黃生用則力專走表。

結語:三藥同源異功,正如【本草崇原】所言:"薑黃入脾,莪朮入肝,鬱金入心,各有所主。"明辨其性,方能曲盡其用。今人用藥,當遵古而不泥古,參西而不背中,方得其中三昧。
條皮飛彈 發表於 2025-7-31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薑黃、莪朮、鬱金三者異同考辨

薑黃(Curcumae Longae Rhizoma)、莪朮(Curcumae Rhizoma)、鬱金(Curcumae Radix)皆屬姜科薑黃屬植物,雖同源異用,然其性味歸經、功效主治各有側重。三者皆具行氣活血之共性,然臨床應用實有微妙差異,今詳辨如下。

一、基原辨析
三者雖同科同屬,然藥用部位殊異。鬱金取塊根(Radix),莪朮、薑黃則用根莖(Rhizoma)。【本草圖經】明言:"鬱金生蜀地及西域,苗似薑黃,根如指頭,色黃。"此正言其藥用部位之別。現代植物學考證表明,現行商品鬱金主要來源於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薑黃(C. longa)、廣西莪朮(C. kwangsiensis)等植物的塊根,而莪朮則多取自蓬莪朮(C. phaeocaulis)等根莖。

二、性味功效異同
1. 鬱金
性味辛苦寒,歸心肝膽經,功擅解郁涼血。【本草經疏】謂其"入手少陰、足厥陰,兼通足陽明經",其涼血清心之效尤爲獨到。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薑黃素(curcumin)具有顯著抗炎、抗氧化作用,此與其傳統"涼血"功效相印證。臨床用於情志疾患時,常配伍梔子、淡豆豉,取【溫病條辨】梔子豉湯之意;治肝膽濕熱則伍茵陳、大黃,效法茵陳蒿湯。

2. 莪朮
辛苦溫,歸肝脾經,破血之力最峻。【本草匯言】稱其"破瘕癖,消積聚,通月經,逐瘀血"之要藥。其揮髮油中含莪朮醇(curcumol)等成分,現代證實具有抗腫瘤活性。臨床應用時,治症瘕積聚常與三棱相須爲用,如【證治準繩】莪朮散;治食積氣滯則配青皮、檳榔,取【醫宗金鑒】莪朮丸之意。

3. 薑黃
辛苦溫,歸肝脾經,尤擅通絡止痛。【本草求真】指出:"薑黃功用頗類鬱金、三棱、莪朮,但鬱金入心,專瀉心包之血;莪朮入肝,治氣中之血;薑黃入脾,兼治血中之氣。"其薑黃酮(turmerone)等成分具有顯著抗炎作用。臨床治肩臂痹痛,常與羌活、防風配伍,如【婦人良方】舒筋湯;治胸脅刺痛,則與柴胡、香附同用。

三、臨床應用要點
1. 血瘀證候選擇
鬱金宜於血瘀兼熱者;莪朮適於瘀重積堅者;薑黃長於瘀滯兼寒者。如【醫學入門】所言:"鬱金治上,薑黃治中,莪朮治下。"

2. 配伍禁忌
三者均屬破泄之品,【本草經集注】告誡:"虛人慎用,孕婦禁服。"鬱金惡丁香,莪朮畏鬱金,薑黃忌冷水,此皆配伍之要。

四、現代研究進展
最新藥理研究表明:三者在抗腫瘤方面呈現協同效應——鬱金提取物誘導腫瘤細胞凋亡,莪朮油抑制腫瘤血管生成,薑黃素則調控相關信號通路。然其具體作用機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結語
薑黃、莪朮、鬱金三者同源異流,各有所主。明辨其性味功效差異,方能準確運用。昔張介賓【景岳全書】有云:"用藥如用兵,貴在精專。"臨證當審證求因,辨證施藥,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