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891|回復: 2

[中草药学] 姜黄莪术郁金三者区别及关系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5-12 08: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姜黄、郁金、莪术三药均有行气活血之功,临床常相须使用,但三者本是同根生,临床应用时,功效有些许差异。

郁金,又名玉金、川郁金、广郁金,为姜科多年生宿根植物郁金和莪术,或姜黄,或广西莪术的块根,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本品辛、苦、寒,归心、肝、胆经。有活血行气、清心解郁、凉血止血、利胆退黄等功,适用于肝气郁滞及血瘀内阻等所致的胸腹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湿温病、浊邪蒙蔽清窍、胸脘痞闷、神志不清及痰气阻闭、心窍被蒙所致的癫痫或癫狂;肝郁化热,迫血忘行所致的吐血、尿血、黄疸、胆石症等。〖本草备要〗言其『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本草纲目〗言其『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攻心欲死』。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挥发油、姜黄素、姜黄酮等,有轻度利尿、镇痛作用;能减轻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和脂质沉积;姜黄素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中尿胆元;水浸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莪术,又名蓬莪术,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术、郁金、或广西莪术的根茎。莪术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经闭腹痛、癓瘕积聚、饮食不节、脾运失常所致的积滞不化、脘腹胀满疼痛等。〖日华子本草〗言其『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等』。〖开宝本草〗言其『主心腹痛,中恶』。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莪术油、莪术醇等,有抗肿瘤,抗炎,抗溃疡,且能芳香健胃,兴奋肠道和抗早孕作用,并能抑菌和促进自体血块吸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及兔有明显降血脂作用。

姜黄,又名片姜黄,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本品辛、苦、温,归肝、脾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疼痛、经闭腹痛、风寒湿痹等,尤其是以肩背疼痛者。〖新修本草〗言其『主心腹结积,疰杵,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本草纲目〗言其『治风痹臂痛』。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挥发油,油中含姜黄酮、姜油烯、去氢姜黄酮、姜黄素等,可增加犬的胆汁分泌,使胆汁成分恢复正常,并能增强胆囊收缩,其作用弱而持久。姜黄素为胆甾醇溶剂,可用于治疗胆结石。对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加强。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及兔有明显的降胆固醇、甘油三酯及β脂蛋白作用,并能使主动脉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其中尤以醇提物及姜黄素作用明显。能增强心肌营养性血流量。能增加纤溶酶活性,有抑制血小板聚积的作用。姜黄素有抗炎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由此可知,三者均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且莪术有破血之功,行气作用最强,姜黄次之,郁金最弱。但郁金性寒清热,对气血瘀滞伴血热者尤宜,正如〖本草纲目〗所言:『姜黄、郁金、蒁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蒁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现介绍三则粥疗方,供选用。

郁金粥:郁金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郁金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行气止痛。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血瘀内阻所致的胸腹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姜黄粥:姜黄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姜黄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行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疼痛、经闭腹痛、肩臂疼痛等。

(胡献国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發表於 2025-7-31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姜黄、莪术、郁金三药辨析及临床应用要旨

(一)本源考辨
此三药皆属姜科植物,然药用部位有别。郁金取自块根,莪术、姜黄则用根茎。李时珍《本草纲目》详载:"郁金生蜀地及西域,苗似姜黄,花白质红,末秋出茎心而无实。"其基原植物存在交叉,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的块根作郁金,根茎则作莪术入药,此乃"一物二用"之典型。

(二)性效异同
1. 郁金:味辛能散,苦寒降泄,尤擅解郁开窍。其性下行,既入血分以凉血破瘀,又入气分以疏肝利胆。朱丹溪谓:"郁金,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要药。"临床凡见热郁血瘀之证,如癫狂、黄疸、血证等,必当首选。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姜黄素具有显著保肝利胆作用,此与古籍"利胆退黄"之载不谋而合。

2. 莪术:辛温峻烈,破血之力尤胜。《本草经疏》称其"入肝破血行气,为消癥瘕之专药"。其挥发油中莪术醇具明确抗肿瘤活性,恰应古谓"消积止痛"之功。然须注意,张景岳警示:"莪术性刚气峻,非大实之证不可轻用。"

3. 姜黄:辛散苦泄,温通兼备。其特点在于"横行肢节",张元素言:"姜黄其味辛胜苦劣,能横行手臂,治风寒湿痹。"现代药理显示其姜黄酮能显著抑制环氧酶活性,此乃其抗炎镇痛之物质基础。较之郁金,其性偏温;较之莪术,其力稍缓。

(三)配伍精要
1. 气血并治:郁金配莪术(6:4),破血不忘行气,治癥瘕积聚效佳。李东垣《医学发明》载"郁金莪术散"即此配伍。
2. 寒温相济:姜黄佐郁金(5:3),治痹证兼郁热者,取姜黄通络、郁金清热之长。
3. 三药并用:治顽固性痛经,以莪术破瘀、郁金解郁、姜黄通经,常佐香附等分,此乃《妇人良方》化裁之法。

(四)临证要点
1. 郁金慎用于虚寒出血,莪术禁用于孕妇,姜黄不宜于阴虚有热者。
2. 现代应用拓展:郁金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降脂抗凝)、莪术用于肿瘤辅助治疗(直接杀瘤细胞)、姜黄用于关节炎(抗炎镇痛)。
3. 炮制差异:醋制增强郁金止痛之效,酒制加强莪术破血之功,姜黄生用则力专走表。

结语:三药同源异功,正如《本草崇原》所言:"姜黄入脾,莪术入肝,郁金入心,各有所主。"明辨其性,方能曲尽其用。今人用药,当遵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方得其中三昧。
条皮导弹 發表於 2025-7-31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姜黄、莪术、郁金三者异同考辨

姜黄(Curcumae Longae Rhizoma)、莪术(Curcumae Rhizoma)、郁金(Curcumae Radix)皆属姜科姜黄属植物,虽同源异用,然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各有侧重。三者皆具行气活血之共性,然临床应用实有微妙差异,今详辨如下。

一、基原辨析
三者虽同科同属,然药用部位殊异。郁金取块根(Radix),莪术、姜黄则用根茎(Rhizoma)。《本草图经》明言:"郁金生蜀地及西域,苗似姜黄,根如指头,色黄。"此正言其药用部位之别。现代植物学考证表明,现行商品郁金主要来源于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姜黄(C. longa)、广西莪术(C. kwangsiensis)等植物的块根,而莪术则多取自蓬莪术(C. phaeocaulis)等根茎。

二、性味功效异同
1. 郁金
性味辛苦寒,归心肝胆经,功擅解郁凉血。《本草经疏》谓其"入手少阴、足厥阴,兼通足阳明经",其凉血清心之效尤为独到。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姜黄素(curcumin)具有显著抗炎、抗氧化作用,此与其传统"凉血"功效相印证。临床用于情志疾患时,常配伍栀子、淡豆豉,取《温病条辨》栀子豉汤之意;治肝胆湿热则伍茵陈、大黄,效法茵陈蒿汤。

2. 莪术
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之力最峻。《本草汇言》称其"破瘕癖,消积聚,通月经,逐瘀血"之要药。其挥发油中含莪术醇(curcumol)等成分,现代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时,治癥瘕积聚常与三棱相须为用,如《证治准绳》莪术散;治食积气滞则配青皮、槟榔,取《医宗金鉴》莪术丸之意。

3. 姜黄
辛苦温,归肝脾经,尤擅通络止痛。《本草求真》指出:"姜黄功用颇类郁金、三棱、莪术,但郁金入心,专泻心包之血;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其姜黄酮(turmerone)等成分具有显著抗炎作用。临床治肩臂痹痛,常与羌活、防风配伍,如《妇人良方》舒筋汤;治胸胁刺痛,则与柴胡、香附同用。

三、临床应用要点
1. 血瘀证候选择
郁金宜于血瘀兼热者;莪术适于瘀重积坚者;姜黄长于瘀滞兼寒者。如《医学入门》所言:"郁金治上,姜黄治中,莪术治下。"

2. 配伍禁忌
三者均属破泄之品,《本草经集注》告诫:"虚人慎用,孕妇禁服。"郁金恶丁香,莪术畏郁金,姜黄忌冷水,此皆配伍之要。

四、现代研究进展
最新药理研究表明:三者在抗肿瘤方面呈现协同效应——郁金提取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莪术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姜黄素则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然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结语
姜黄、莪术、郁金三者同源异流,各有所主。明辨其性味功效差异,方能准确运用。昔张介宾《景岳全书》有云:"用药如用兵,贵在精专。"临证当审证求因,辨证施药,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