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92|回覆: 2

[醫藥臨床] 黃連和胡黃連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4-28 13: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黃連的形態特徵:根狀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鬚根。葉有長柄;葉片稍帶革質,卵狀三角形,寬達10cm,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狀菱形,長3~8cm,寬2~4cm,頂端急尖,具長0.8~1.8cm的細柄,3或5對羽狀深裂,在下面分裂最深,深裂片彼此相距2~6mm,邊緣生具細刺尖的銳鋸齒,側全裂片具長1.5~5mm的柄,斜卵形,比中央全裂片短,不等二深裂,兩面的葉脈隆起,除表面沿脈被短柔毛外,其餘無毛;葉柄長5~12cm,無毛。蓇葖長6~8mm,柄約與之等長;種子7~8粒,長橢圓形,長約2mm,寬約0.8mm,褐色。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於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等。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薑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濕熱中陰、痞滿嘔吐等。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黃連的應用

濕熱痞滿,嘔吐吞酸 尤長於清中焦之熱,治療由於濕熱阻滯中焦,氣機不暢所致的脘腹痞滿、噁心嘔吐常配蘇葉用,如蘇葉黃連湯。或配黃芩乾薑半夏如半夏瀉心湯。配石膏,可治胃熱嘔吐,如石連散。

濕熱瀉痢 本品為治療瀉痢的要藥,單用有效。

高熱神昏,心煩不寐 血熱吐衄尤善清瀉心經實火,可用於治療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煩躁之證。

消渴 善清胃火可用於治療胃火熾盛,消谷善飢之消渴證常配麥冬用如消渴丸。

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制為軟膏外敷可治皮膚濕疹,濕瘡。取之浸汁塗患處,可治耳道流膿。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紅腫。

黃連的副作用

中藥成分複雜,藥理作用更是複雜,現在的技術水平還不能準確的說明黃連的不良反應。黃連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拉肚子,影響到腸胃的運化功能,從而會影響到食慾,導致消化不良。除非體內有實熱,否則慎用。

黃連具有清熱解毒以及消炎作用,對於大腸桿菌等,都具有抑制作用。可以泡水喝,但是對於脾胃虛寒的人不宜服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因為是苦寒之品。

一般中病即止,不宜久服,最好飯後服用。黃連的用量病輕者每日2~3g,病重者每日5~6g。兒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黃連。

胡黃連

胡黃連為玄參科植物西藏胡黃連和胡黃連的根莖。與黃連名稱相似,且均為苦寒清熱燥濕之品,善除胃腸濕熱,同為治濕熱瀉痢之良藥。多年生草本,有毛。莖根圓柱形,稍帶木質,長15~20cm。生於海拔3.6~4.4km的高寒地區的岩石上及石堆中,或淺土層的向陽處。胡黃連善退虛熱,除疳熱;而黃連則善清心火,瀉胃火,為解毒要藥。

胡黃連味苦,性寒。入肝、胃、大腸經。功效清熱、涼血、燥濕。主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自汗、盜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瘺、瘡瘍等。(王鈴)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葉住秒 發表於 2025-7-25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黃連與胡黃連藥性辨微】

黃連者,味連、雅連之屬也。其根莖色黃,形如鷹爪,質堅體重,乃【本經】上品。觀其葉形卵狀三角,三全裂如鳳尾,葉脈隆起若筋骨,此得天地苦寒之氣,稟南方赤火之精。故【本草備要】謂其"瀉心火而除濕熱",誠為的論。

其效有三:一者清熱瀉火,直折心經實熱。凡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者,非此不能除。二者燥濕解毒,善療濕熱蘊結。觀仲景半夏瀉心湯、葛根芩連湯皆用為君藥,可知其治痢止嘔之功。三者療瘡消癰,外敷可治濕疹耳膿,內服能解疔毒瘡瘍。然須辨明炮製之法:酒制上行清頭目,薑汁制和中止嘔,吳茱萸制則疏肝和胃。

然其性大苦大寒,過服則伐胃氣。張景岳云:"苦寒敗胃,非有實熱者慎投。"今人常見脾胃虛寒而妄用黃連,致脘冷腹瀉而不自知,可不慎歟?

至若胡黃連,雖名相近而實非一物。此乃玄參科植物,主產西域,其根細如鼠尾,斷面灰黑。與黃連相較,其清熱之力稍遜,而尤擅退虛熱、除疳熱。錢乙【小兒藥證直訣】用治小兒疳積發熱,取其"苦而不燥,寒能除熱"之性。今之醫者,每見骨蒸潮熱、小兒疳熱,必用此物。

二者之別,李時珍辨之甚明:"黃連治濕熱,胡黃連退骨蒸。"然皆需中病即止,蓋苦寒之品,久服必傷真陽。今附用量要訣:黃連成人日不過6克,胡黃連量宜更減,小兒尤當酌減。煎服之法,飯後溫飲為佳,佐以生薑、大棗可制其寒。

醫者用藥,須知物性。二連雖佳,須辨證而施。若不明虛實寒熱而妄投,猶以冰投冰,以火濟火,豈不謬哉?
劉嘉玲好 發表於 2025-7-29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黃連與胡黃連藥性辨微】

黃連者,味連、雅連之屬也。其根莖色黃,質堅而苦,稟天地清寒之氣而生。【本草備要】謂其"大苦大寒,瀉心火而除濕熱",誠為確論。觀其葉形卵狀三角,三全裂如鳳羽,葉脈隆起而具短柔毛,此乃其得少陽相火之象而具瀉火之能的形質基礎。其效專三焦,尤擅清中焦濕熱,故仲景諸瀉心湯皆以為君。然須明辨者,黃連非獨清熱,更具堅陰之妙,如交泰丸中與肉桂相伍,正取此義。

胡黃連雖與黃連名近,實為玄參科植物,其性味苦寒而質潤,與黃連之燥烈有別。【開寶本草】載其"主久痢成疳,傷寒咳嗽",其功專下焦,善退虛熱而除骨蒸,小兒疳積發熱尤宜。二者雖同治濕熱痢疾,然黃連偏於實證熱痢,胡黃連則長於久痢傷陰之證,此乃根本之別。

臨床應用之要,首當明辨體質。黃連苦寒敗胃,若見舌紅少津、脈細數者,縱有熱象亦當慎用。胡黃連雖較和緩,然久服亦能耗氣。今人每見炎症輒投苦寒,不察【內經】"壯火食氣"之戒,致使脾胃陽氣衰微,反生他變。故用黃連治濕熱痢,當佐木香調氣;用胡黃連療小兒疳熱,需配白朮健脾,此即"治熱以寒,溫而行之"之妙。

至於現代所謂"消炎殺菌"之說,實難盡闡中藥奧義。黃連抑菌之效,實因其能調節人體氣化,使濕熱之邪無以為附。若執菌毒之說而濫用,則如以冰覆火,暫伏其焰而終傷其陽。昔張錫純用黃連必佐生薑,即深諳固護胃氣之道。

要之,二連之用,貴在"中病即止"。黃連如猛將,可蕩寇於頃刻;胡黃連似謀臣,能徐圖其根本。醫者當參合脈證,使苦寒之品得展其長而不致為害,方為用藥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