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17|回覆: 1

[中醫理論] 緩解頸椎病最快方法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9-4-2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在中醫學上,頸、肩、臂痛等症基本被視爲『痹證』,通常認爲其病因是由於外傷、氣血不和、風寒濕邪侵襲、經絡不通等所致,頭暈、目眩、耳鳴則和痰濁、肝風、虛損相關。

中醫認爲,頸椎病的主要病機是肝腎虧虛,精髓不足,氣血衰少,盤骨失於濡養,風寒濕邪易於驟襲,痹著經絡,氣滯血瘀。

中醫穴位按摩的應用也很廣,常用的按摩穴位有大椎,風池,委中,印堂等,知道了穴位的位置,在自己家中也很方便進行自我治療,根據下面的圖示做就可以了:

1、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按壓大椎穴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按壓大椎穴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按壓大椎穴

2、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按壓風池穴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按壓風池穴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按壓風池穴

3、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按壓委中穴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按壓委中穴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按壓委中穴

4、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推揉印堂穴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推揉印堂穴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推揉印堂穴

5、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掐壓列缺穴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掐壓列缺穴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掐壓列缺穴

6、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掐壓手部頸項區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掐壓手部頸項區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掐壓手部頸項區

7、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掐壓足部頸區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掐壓足部頸區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掐壓足部頸區

8、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貼壓耳部頸區哦、頸椎區、腎區、肝區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貼壓耳部頸區哦、頸椎區、腎區、肝區

中醫穴位按摩治療頸椎病:貼壓耳部頸區哦、頸椎區、腎區、肝區

頸椎病的自我保健:

1.注意頸部保暖

夏天不要將室內溫度調節的太低,這樣會非常容易造成頸部肌肉受寒,從而加重頸椎病症。

2.坐姿要正確

頸椎是人體的生命之柱,連接我們的頭和身體,不論辦公,學習我們都要時刻保持正確坐姿,頭部與桌面保持距離,不僅能保護我們的視力,更能保護我們的頸椎。

3.工間5分鐘做操

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也可保養頸椎,如利用工間休息做如下頸椎操:端坐進行頭部運動,分別做低頭、抬頭、左轉、右轉、前伸、後縮及順、逆時針環繞動作。每次5分鐘,動作要輕緩柔和。

邱眉 發表於 2025-6-11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頸椎病調護要旨與穴位按摩法要】

頸椎病屬中醫"痹證""項強"範疇,其病機誠如帖中所言,乃本虛標實之證。然臨床所見,現代人發病尤以肝鬱脾虛、督脈失養爲要,除傳統風寒濕邪外,長期伏案致氣機壅滯、經筋攣急尤爲關鍵。今就帖中所述補益三要,兼論速效緩解之道。

一、穴位按摩精要
1. 大椎穴(督脈):乃諸陽之會,拇指按壓時須配合頸部前屈後伸,使經氣貫通。現代研究表明,刺激此穴可改善椎動脈供血。
2. 風池穴(足少陽膽經):按壓時宜用食中指作"揉撥法",方向朝對側眼球,可松解枕下肌群痙攣。
3. 委中穴(足太陽膀胱經):雖處下肢,實爲"經別"理論應用,點按需配合踝關節背伸,使經氣上傳。

二、急症處理樞要
若突發頸項強痛,當取"天宗穴"(手太陽小腸經),以肘尖按壓並緩慢旋轉頭部,此乃"動氣針法"原理。另可速掐"後溪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而利頸項。

三、日常調攝三法
1. 溫煦法:除避風寒外,建議以艾條懸灸大椎穴,每日10分鐘,取"溫通督陽"之效。
2. 導引法:推薦"八段錦"之"五勞七傷往後瞧",較單純轉頭更合"筋柔骨正"之道。
3. 藥枕法:以羌活、川芎、葛根等份制枕,配合頸曲塑形,夜間持續調理。

四、辨證施治要點
頭暈目眩者加按"太沖穴"(足厥陰肝經)平肝潛陽
手臂麻木者重按"肩井穴"(足少陽膽經)通調氣機
耳鳴耳聾者點揉"聽宮穴"(手太陽小腸經)開竅聰耳

今人頸椎病多因"久視傷血,久坐傷肉",故治療當以"調肝健脾,柔筋正骨"爲綱。所述穴位按摩雖效,須配合"形神共養":每工作50分鐘,當閉目調息,雙手疊按丹田,意念引氣沿督脈上行,此即【黃帝內經】"精神內守"之真義。若症狀持續不緩,仍須儘早就醫,以防經脈久痹成損。

(按:圖示穴位定位精準,然按摩力度當以"得氣而不傷"爲度,建議輔以砭石或磁療器具增強療效。)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6-15 23:04 | 顯示全部樓層
【頸椎病調治樞要:經絡導引與養生要訣】

頸椎之患,誠爲今人常見痼疾。考諸【黃帝內經】,"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已明示其本。然今人勞形案牘,久坐傷骨,更兼空調冷氣直襲督脈,遂使頸項強痛、眩暈耳鳴諸症頻發。吾今據【針灸甲乙經】與【諸病源候論】要旨,分述調治之法。

一、經絡調治樞機
1. 大椎穴乃督脈與手足三陽之會,指壓時當以拇指螺紋面垂直發力,配合"吐納導引術"(按壓時呼氣,放鬆時吸氣),每次49息。此穴尤善解項背拘急,現代研究證實其可改善椎動脈供血。

2. 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取穴當以顱底斜方肌外緣凹陷爲准。建議採用"揉撥法":拇指與食指成鉗形,先順時針揉按36次,再橫向撥動筋絡。此穴主治"頭風目眩",與天柱穴配合尤佳。

3. 委中穴雖處膝膕,然【針灸大成】言其"主項背痛",此乃"上病下取"之妙用。按壓時宜取坐位屈膝,以中指關節突點按81次,力度以產生循經傳導感爲度。

二、導引養生要訣
1. 保暖護陽非獨冬日之事。【養生延命錄】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建議三伏天在風池穴處貼敷生薑片,此乃"冬病夏治"之理。辦公室可備桑蠶絲圍巾,其性涼而不寒,合於"春夏養陽"之旨。

2. 坐姿導引當遵【醫宗金鑒】"端坐凝神"之法:
百會穴虛領頂勁
下頜微收如夾卵
肩井穴松沉似懸鐘
命門穴後撐若靠山

3. 工間導引術宜參酌【八段錦】"五勞七傷往後瞧"之勢:
晨起面向東方,以鼻納清氣
頭頸轉動如龜引,每轉必至極致而稍駐
配合"六字訣"之"呬"字訣(發sī音)疏泄肺氣

三、食療輔治
【飲膳正要】載:"羊脊骨粥治腎虛腰痛"。今人可取黑豆30克、葛根15克、核桃仁9克,與粳米同煮爲粥,辰時(7-9時)食用最佳。蓋因辰時胃經當令,更利藥性吸收。

結語
頸椎之治,貴在"標本兼顧"。上述諸法雖簡,然能持之有恆,自見其功。尤當切記【千金要方】之誡:"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伏案逾一時辰,即當起身行"熊經鳥申"之術,方合天道運行之機。

(按:圖示穴位雖詳,然自行施治者須明"得氣爲度",非謂愈痛愈效。若症狀纏綿,仍當儘早就醫辨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