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2|回覆: 2

[醫藥臨床] 附子四金湯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連結]
+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3-30 12: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章浩軍,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龍巖中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十二五』國家重點中醫專科——脾胃病專科學科帶頭人、福建省名中醫。從事中醫教學、科研、臨床30餘載,善用經方治療久痢(潰瘍性結腸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腸疾病)、胃脘痛(胃潰瘍)、頑痹(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疑難雜症。主持並參與省、市科研課題8項,主編【傷寒心悟】【六經辨治脾胃病】等專著,並在國家級、省級公開發表60餘篇學術論文。

組成:制附子10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朮20克,白芍10克,紅參10克,乾薑10克,鬱金10克,金錢草30克,海金沙10克,雞內金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溫腎助陽,佐以清熱利濕排石。

主治:中老年人腎、輸尿管、膀胱等泌尿繫結石,證屬腎陽虧虛,膀胱濕熱,日久煎熬成石。臨證多以腰部酸痛或絞痛或沉重,小便頻澀痛,尿色黃赤,或小便短少,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膩或膩微黃,脈沉弦或沉細等爲主要表現。

用法:以上諸藥,加水浸過藥面,浸泡1小時,制附片先煎半小時,後納諸藥,武火煎開,文火煎煮20~30分鐘,倒出藥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兩次藥液,分早晚飯後1小時溫服。

方解:泌尿繫結石是常見的泌尿系疾病,中醫屬石淋範疇,其病因早在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就曾提出:『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中老年人因勞累過度或年事漸高,腎氣漸虧、腎陽不足,膀胱氣化功能失司,水濕內蘊,日久化熱,濕熱煎熬尿液,結爲砂石阻滯尿路。本證若徒清熱利濕排石,則腎陽虧虛日甚,徒溫腎助陽,則膀胱濕熱難去,均不可獲得良效。故筆者以溫補腎陽爲主,佐以利清熱利濕排石功效藥物製成附子四金湯。本方由附子湯、甘姜苓術湯、四金湯化裁而成,方中制附子、紅參、乾薑溫腎助陽;茯苓、白朮煨土治水;白芍【神農本草經】記載『主邪氣腹痛……破堅積寒熱……利小便』,取其破堅積、利小便的功效;金錢草、海金沙清熱利濕;鬱金、雞內金行氣化積以助排石;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助陽、清熱利濕排石之功。

臨證加減:根據患者腎陽虧虛與膀胱濕熱程度不同,酌情調整藥物用量,濕盛加車前子、澤瀉;尿血加大薊、小薊、地榆;噁心嘔吐,加大量生薑、丁香。

驗案舉證:沈某,男,38歲。2018年10月24日初診。訴近1周腰部酸痛,勞則加劇,小便頻澀痛,色黃,平素怕冷,舌淡苔白膩,脈沉弦。B超檢查:右腎結石。中醫診斷:石淋病,證屬腎陽虧虛、濕熱內蘊。治以溫腎助陽,佐以清熱利濕排石。方選附子四金湯加減7劑。11月6日二診,患者訴服藥期間腰痛緩解,小便利,停藥後再次出現腰部酸痛,勞則明顯,排尿不利,守原方加琥珀10克、山萸肉30克再服7劑。11月20日三診,訴服藥後排出1粒『黃豆』大小的結石,尿頻痛、腰痛明顯減輕。守方再進7日。隨訪未再腰痛,小便通利。

(福建中醫藥大學喻愛萍整理 章浩軍指導)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偷月 發表於 2025-6-10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四金湯的學術價值與臨證應用探析

章浩軍教授所創製的附子四金湯,乃融匯仲景經方精髓與後世臨床經驗之結晶,其組方嚴謹,切中泌尿繫結石『腎虛膀胱熱』之病機關鍵。茲從學術源流、方義解析及臨證要點三方面論述如下:

一、學術源流考辨
泌尿繫結石屬中醫『石淋』範疇,其理論肇端於【諸病源候論】『腎虛膀胱熱』之說,至【丹溪心法】明確提出『清熱利濕』治法。然章教授深諳『治病求本』之旨,指出中老年患者多兼腎陽式微,若單執清利之法,易犯『虛虛』之戒。故以【傷寒論】附子湯溫腎固本,合【金匱】甘姜苓術湯(腎著湯)健脾化濕,更佐四金湯(金錢草、海金沙、鬱金、雞內金)通淋排石,形成攻補兼施之複方結構,實承古而不泥古。

二、方義解析與藥對配伍
1. 溫陽固本:制附子、紅參、乾薑構成『三陽開泰』之局,附子溫命門之火,紅參補元氣之虛,乾薑守中焦之陽,共復腎之氣化功能。
2. 健脾利濕:茯苓、白朮取『治濕必先健脾』之意,佐白芍破積利水(【本經】謂其『利小便』),暗合真武湯『土中治水』之法。
3. 通淋排石:金錢草、海金沙爲清熱利濕要藥,現代研究證實可降低尿草酸濃度;鬱金行氣解郁,雞內金消積化石,二者相配,氣血同治以助石動。

三、臨證應用要點
1. 辨證關鍵:必見腰酸形寒、舌淡苔膩等陽虛之象,兼小便澀痛、尿色黃赤等濕熱標證,脈沉弦或沉細者爲宜。純實熱證或陰虛火旺者忌用。
2. 加減法度:
濕濁偏盛:加車前子、澤瀉各15克,增強淡滲利濕之力;
絡傷尿血:酌加大薊、小薊各10克,地榆炭15克,涼血止血而不留瘀;
絞痛劇烈:可加延胡索、烏藥各10克,行氣止痛。
3. 煎服禁忌:附子須先煎30分鐘以減毒性,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宜輔以跳躍運動助石下行。

結語
此方之妙,在於『溫陽不助熱,清利不傷正』,體現了章教授『六經辨治』學術思想中『三陰爲基,調和寒熱』的核心理念。然需強調,結石直徑超0.8cm或合併嚴重積水者,當配合現代醫學手段綜合治療,方爲中醫『衷中參西』之正道。
事無巨細 發表於 2025-7-11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四金湯的學術解析與臨證應用

章浩軍教授所創製的附子四金湯,乃融匯經方精髓與臨床經驗之驗方,針對中老年泌尿繫結石(中醫『石淋』)屬腎陽虧虛兼膀胱濕熱證者,頗具卓效。茲從方劑源流、配伍法度及臨證要點三方面析之。

一、方劑源流與病機契合
石淋之論肇始於【諸病源候論】『腎虛膀胱熱』之說,後世醫家多從濕熱論治。然章教授深諳『治病求本』之旨,指出中老年患者腎陽衰憊乃結石形成之根,濕熱爲標。若徒清利濕熱,易伐腎氣;單溫補陽氣,則濕熱膠結難化。附子四金湯以【傷寒論】附子湯溫腎固本,合【金匱要略】甘姜苓術湯(腎著湯)健脾利濕,更佐四金湯(金錢草、海金沙、鬱金、雞內金)清熱排石,標本兼顧,深得『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妙。

二、配伍法度與藥效解析
方中制附子、紅參、乾薑爲君,溫補命門之火,助膀胱氣化;茯苓、白朮爲臣,健運脾土以制水濕,合【內經】『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之訓;白芍破積利水,既緩附子燥烈之性,又通利水道;金錢草、海金沙清熱利濕,爲排石要藥;鬱金行氣解郁,雞內金化積消石,二者相須爲用,增強砂石鬆動之效。全方溫陽不助熱,清利不傷正,暗合『陰中求陽』之旨。

三、臨證要點與加減法
應用本方需緊扣『腰酸冷痛、小便澀痛、形寒脈沉』之主證。若濕熱偏盛,加車前子、澤瀉以增利水之力;尿血明顯者,佐大薊、小薊涼血止血;結石久滯難排,可酌加威靈仙、王不留行通絡下行。然須注意,附子必先煎以減其毒性,服藥期間忌生冷,並輔以適量飲水及跳躍運動,以助石下移。

結語
附子四金湯之特色,在於突破石淋『清熱通淋』之常法,以溫陽爲本,清利爲標,體現了『扶正祛邪』的辨證思維。章教授此方,非唯治石淋一病,更爲老年虛損兼雜病之治療提供範式,值得後學深研。

(全文約78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