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77|回覆: 0

[醫藥臨床] 五苓散加麥芽的作用和功效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3-10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流涎(口水)症以小兒居多,但成人也並非鮮見。成人流涎多與脾虛有關,患者如表現出經常流口水、唾液清稀、熟睡時流涎更甚、兼現面色白光白、神色困頓、納少、舌淡胖、苔白滑或微膩等者,可判斷為脾虛流涎。現推薦一個治這類流涎的有效方。白朮15g,生、炒麥芽各30g,豬苓、茯苓各12g,澤瀉10g,桂枝6g,加水600ml,煎煮取藥液約300ml,分2次服完,1日1劑,連服3~7劑。

中醫有『脾主涎』之說,認為成人流涎主要與脾有關。由於脾失健運,水濕難運,水液無法輸布全身,會沿本經上溢,而脾脈與舌相聯,故導致口流涎水。治宜健脾利水。上方為五苓散加麥芽,方中白朮甘溫,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功效,可治食少、神疲乏力以及脾虛水停引起的痰飲、水腫等;生、炒麥芽都能健脾和胃,生麥芽善治脾虛食少、食滯,炒麥芽偏重行氣消食,二味合用,可助脾胃健運以收攝流涎;茯苓補脾化濕,能治脾虛和水濕泛濫;豬苓、澤瀉性味甘淡,均為利濕化飲(痰)之品,合用可引水下行。成人流涎清稀,多屬有寒;桂枝辛溫,意在溫陽化氣以助利水,與茯苓合用,還有平沖降逆之功,能阻遏唾液外泄;以上諸味相配,具有健脾和胃、溫陽化氣、滲濕利水之功效。本方對單純流涎過多,症屬脾虛濕盛之成人流涎症,當有較好效果。如患者兼有小便頻數或遺尿不止,可酌加芡實、金櫻子、烏藥以補腎。

成人流涎可能是口腔或咽喉部炎症,偏癱或藥物中毒等引起,也可能病因不明,但流涎者只要符合上述脾虛主症,均可酌情選用本方。如屬疾病引起,也要重視原發病治療。(蒲昭和 成都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蘇井 發表於 2025-4-22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苓散加麥芽調治脾虛流涎芻議】

蒲昭和先生所述五苓散加麥芽方,實為仲景五苓散化裁之妙用。此方配伍精當,深合"脾主運化""飲邪上逆"之病機,今就學理與臨證意義略陳管見。

一、方義解析
五苓散本為太陽蓄水證設,今移治脾虛流涎,乃"異病同治"之典範。方中白朮為君,取其"守而不走"之性,既健脾益氣,又燥濕利水,正合【本草求真】""白朮味苦性溫,為補脾臟第一要藥"之論。生炒麥芽相須為用,暗合"脾升胃降"之樞機,生者升發胃氣,炒者消導食滯,共奏醒脾開胃之功。

二、病機闡微
脾虛流涎之證,實為"土不制水"之變。脾陽不振則津液不歸正化,遂成涎飲上泛。桂枝在此方中非為解表,實取【傷寒論】"""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之意,與茯苓配伍可平沖降逆。澤瀉、豬苓導水下行,使濕濁從水道而出,正應"""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訓。

三、臨證要點
1. 辨證關鍵在"涎清、面㿠、舌淡胖",此三者乃脾陽虛衰之確證
2. 若兼腎陽不足者,可仿【景岳全書】""""五君子煎"之意,加益智仁、補骨脂
3. 現代醫學之口腔潰瘍、胃食管反流等病見上述證候者,亦可化裁應用

四、使用注意
1. 濕熱蘊結之流涎(症見口苦黏膩、舌紅苔黃)禁用
2.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宜輔以艾灸中脘、足三裏
3. 連服七日不效者,當考慮是否存在顱神經病變等器質性疾病

此方之妙,在於融健脾、溫陽、利水於一爐,較單用六君子湯類方更切合"""""水飲上逆"之病機。然須切記,中醫治病重在辨證,縱是效方亦不可膠柱鼓瑟。學者當參酌【臨證指南醫案】"""痰飲門"諸案,細辨虛實寒熱,方能得心應手。

(本文所述方藥用法用量,須在註冊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