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來源: 科技日報    條目 
 
 可能出自曾氏【農器譜】的部分
 可能是王禎新增部分
 
 架
 ,集韻作#,竹竿也,或省作。今湖湘間收禾,並用架懸之,以竹木構如屋狀,若麥若稻等稼,獲而jian之,悉倒其穗,控於其上;久雨之際,比於積垛,不致郁擰
 
 
 江南上雨下水,用此甚宜;北方或遇霖潦,亦可仿此,庶得種糧,勝於全廢。今特載此,冀南北通用。
 
 
 喬扦
 
 喬扦,掛禾具也。凡稻皆下地沮濕,或遇雨潦,不無淹浸;其收穫之際,雖有禾(禾),不能臥置。乃取細竹,長短相等,量水淺深,每以三莖爲數,近上用篾縛之,叉于田中,上控禾把。又有用長竹橫作連脊,掛禾尤多。凡禾多則用架,禾少則用喬扦;雖大小有差,然其用相類,故並次之。
 
 
 綜上所述,【王禎農書】中的【農器圖譜】中的『耒耜門』,除『牛』一節加入了周必大爲【農器譜】所題敘詞之外,可能都來自【農器譜】的『耒耜』目;『a門』除『劐』一節來自【農桑輯要】外,其餘可能都來自【農器譜】的『耒耜』和『耨D』兩目;『錢D門』中除『耬鋤』爲【農器圖譜】新加外,其餘可能沿自【農器譜】。
 
 
 從【農器圖譜】和【農器譜】門類比較表中還可以看出,真正屬於王禎〖農器圖譜〗增加的項目主要有:利用、E麥、蠶繅、蠶桑、織、纊絮、麻苧等主要與紡織相關的農器。這些在曾氏〖農器譜〗中是沒有的,因爲曾氏〖農器譜〗是從曾安止〖禾譜〗中發展出來的,〖禾譜〗是以水稻栽培爲對象的譜錄性著作,〖農器譜〗自然也是以水稻栽培農具爲主要對象,同時也涉及歷史典籍中所提到的一些大田農具,從現存〖農器譜〗的類目中也看不出與蠶桑、麻苧有關的內容。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爲,【王禎農書】中的『農器圖譜』部分可能書中的『農桑通訣』和『百穀譜』兩個部分一樣,大部分內容是根據曾之謹的【農器譜】改寫的,同時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
 
 
 作者: 曾雄生
 
 
 [1] 王毓瑚校,王禎農書,校者說明,北京:農業出版社,1981年,2頁。
 
 [2] 【王禎農書】的另一個特色即它是第一部兼論南北農業的農書。
 
 [3] 周必大,曾氏農器譜題辭,文忠集,卷五十四,文淵閣四庫全書,1147-570頁。
 
 [4] 周必大,曾氏農器譜題辭,文忠集,卷五十四,文淵閣四庫全書。
 
 [5] 周必大,曾氏農器譜題詞,文忠集,卷五十四,四庫全書,1147-570頁。
 
 [6] 詳見,曾雄生,中國歷史上的黃c稻,農業考古,1998年第3期,292-311頁。
 
 [7] 東魯王氏農書譯註,繆啟愉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617頁。
 
 [8] 宋・曹勛【松隱集】,卷二0
 
 [9] 繆啟愉,東魯王氏農書譯註,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