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w3 v, R Z6 e( n2 M0 z$ T4 [
" o0 _+ e1 {" L8 T6 M( F3 [( W4 D
杜丽娘题诗相赠梦中情郎。网上图片
4 m+ y& H7 p1 ~/ B M
1 J6 ^: q/ T8 I o4 ^
+ W7 G$ {" ?% E$ M- w 稀里糊涂地在电话里答应了朋友,要给她们讲一次《牡丹亭》。当下那是一时兴起,也许还有点逞能吧?到了需要兑现允诺的时候,却不免有些踌躇。《牡丹亭》,这不是个爱情的题目吗? + f! r* ?5 R+ x V% ]4 j
# n \' |& ~3 R0 L m F+ Z$ |
世间多少风流佳事,清词丽曲,皆因多情而起;多少云谲风诡,阴晴圆缺,皆因无情而生。一个“情”字,颠倒众生。去涉及这种能够覆天盖地的大题目,有个好处是随便往哪个方向讲两句都出不了边,坏处是再怎么使劲,恐怕也难有什么“新”意吧?
4 H( ] `! T% H) d: D7 v/ p w% [4 R/ ~ a$ v+ _
《牡丹亭》是一本有“毒”的书
8 ~* z# G( z9 b
! L! P4 K7 ?$ z a% V4 }8 q 我无意在此危言耸听,随便抽出点资料就足以证明。自《牡丹亭》问世以来,不知天下有多少女子,为此感慨缠绵,曲惊芳心。甚或摄魂夺魄,幽怨而终。
9 ~4 Z& \1 m* M* }1 H) z; ]2 \3 N2 L' E8 X* u
明代娄江有个叫俞二娘的青年女子,得到了《牡丹亭》一口气把它看完了。说:“凡是书必以达意为上品,但自古以来的作者多不能尽意而出。假如生不可死,死不可生,都不能算达意之作,唯有汤临川这本书才是达意之作。”因为共鸣,她在“惊梦”一折中注道:“我睡觉时也常常做梦,而在梦中也往往能见到平时所看不到的东西。丽娘所梦,我也曾梦见过。”本打算拿了这些心得和批注去拜见汤显祖,未料她入戏太深,悲伤过度,等不及先走了。汤显祖就此替她赋诗写序,“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年十七惋愤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