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Q/ C$ C t( z
4 `! C& {; Y3 R/ j0 i; B
生与死是自然法则,人不能选择生,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选择死。生都一样,死可各异。死有多种,有平静的、痛苦的、悲壮的、英勇的死,还有无奈窝囊的死。近期看《三国》,看到吕布的死法,我觉得太窝囊――被“缢死,然后枭首”。 9 r+ _3 Y a2 h) p$ ]
) G$ b' N( n/ ]0 Y. S/ o! C4 e+ d5 `
按理在群雄争锋时,被杀死理属正常,但吕布像娘们一样被绳子缢杀而死。这种死法放在吕布这个大英雄身上,让人不禁扼腕长叹。
& |+ a% D/ a( S' d2 l" x1 k1 E6 N7 I, B# x$ i2 J
吕布何许人也?世人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他相貌英俊,骁勇善战,膂力过人,加上方天画戟竟无人能敌。据史书记载,吕布一人能抵十万大军。征伐若有难,吕布定乾坤。丁原有了他,可以称霸一方;董卓有了他,可以傲视群雄;王允有了他,可以力挽狂澜。 , Y3 F e' e; v7 `1 K4 d u3 E {' P
# }; o6 J4 e( ], I i 像刘、关、张这样的英雄,战吕布时,先搞车轮战,后搞联手战,即便如此,也是打得难分难解,平手结束。可见在当时兵对兵,将对将的情况下,吕布愿意以一当三,与刘、关、张恶斗,没有超人的胆气和武功是断然不行的。 * H7 [" C9 q. k3 _7 L, q( T0 }& \
! d* x5 m1 j+ w0 w; ]) W5 _4 Z 想那关羽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是何等的威风,张飞当阳长坂坡喝断桥头水倒流,曹军闻风丧胆,那是何等勇猛,但与吕布相比有云泥之别。吕布无疑是卓尔不群,无人与之伯仲。就是立场鲜明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不得不发出赞叹: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 U0 R* |6 o1 f2 M/ E) @
/ F: L. r# K b8 S) E 可这样一位超级大英雄,谁敢驾驭呢?这就注定了吕布死得难堪。 8 T8 k8 E$ N, I1 X
# W0 i) ~ s( s3 u* C' o" J1 k 吕布虽说弃丁原,是因为没有遇到明主。试想一个想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在昏主的庸政下难有作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乱世中的他投奔董卓何以指责。董卓独霸朝纲,倒行逆施,君臣敢怒不敢言,吕布迷途知返,大义灭亲又有何错。可这些居然也成了吕布“背主弑父”的罪名。 ( x- I8 q& C! k% k
' C5 r K$ B7 M* i. \8 q 吕布本可以战死沙场,但命运没有成全他。他在睡梦中被身边的人五花大绑地出卖给了曹操。醒似猛虎无人可敌,睡如沉狮遭人暗算。这窝囊自不必说,可更为窝囊的是这位大英雄,竟仗依“辕门射戟”之恩,白门楼下求刘备说情。大丈夫站立是一座塔,倒下是一座山,按理像吕布这样出生入死的应视死如归,可最后有点英雄气短,实则是因为貂蝉。为了貂蝉他不听陈宫之计而贻误战机,为了貂蝉他临死之前少了点英雄气。吕布走不出温柔乡,死得窝囊也就不足为奇了。) q1 X6 K. v/ O6 N% c
9 u {2 g8 D, I/ w/ r6 t) U
: e$ X i$ x- i, ]' g. G8 T
6 q3 K3 r) G0 c7 L; \3 h
! F" }) ?$ b; l" I" |) |7 L
5 g) Q% K; H9 E( r% G0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