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 A# X5 L) b( y # J) w3 w" g" C( G/ `) y' F" ^
畫像磚【庖廚】彭州出土
+ r4 k! c2 @3 C8 `, j n5 s" w& f T- d0 [0 H
" O6 I) G7 H* @
" H& d* F2 P' g0 b9 l2 E( M 杜甫像
# F) ~6 w* K7 ?( c% O0 ] & n4 l8 p8 x( Q- B/ @- ]* F
儘管川味不只是一個辣字了得,但辣卻是川味中最具影響力的味道。那麼,製造辣味的辣椒是什麼時候擺上四川人餐桌的?我們所吃的辣椒全都都源自南美洲嗎?我國有沒有本土的原生辣椒?探詢杜甫是否栽種過辣椒,或許能打開思路去找到歷史的真相。 ( _2 z6 l: m- f* M* K6 l1 ^
- {8 r, }, R2 [' [5 a 是花椒?還是辣椒?
. [: n* K4 v! ^4 P; ^. X! k5 g! V! Y
. A, d8 T6 O4 ^3 H' |+ i" P 公元764年,統領西蜀軍政大權的節度使嚴武聘任杜甫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杜甫時常因公務與同僚一起吃住在官府。習慣了自由散漫生活的杜甫,已經極不適應官場的做派和氛圍,加上同僚的猜疑和嫉妒,心情十分鬱悶。這年秋天,杜甫寫了題為【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向嚴武表示,自己渴望辭去官職,回歸自由自在的生活。其中有:『西嶺紆村北,南江繞舍(草堂)東。竹皮寒舊翠,椒實雨新紅。』所謂椒有花椒、胡椒、辣椒。此詩之『椒』肯定不是指胡椒。有學者認為是花椒,也有學者認為是辣椒。『椒實雨新紅』,意思是辣椒經雨後由綠變紅了。從此詩語境分析,很容易聯想到這就是辣椒。
9 n8 _8 @. t! \( E3 h7 y2 r
! T: S3 m" @( J. |$ Y4 e, r* { 就在同一年夏天,杜甫寫的【絕句四首】其一曰:『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詩中草堂邊的椒已成行,顯然是人工栽種,而非野生。如果認定此椒就是辣椒的話,還可以推測:很可能是杜甫親自栽種的。杜甫當初營建草堂的同時,開墾了大片菜圃,也常常採摘自種的時令蔬菜款待來訪的朋友。杜甫【有客】詩就這樣寫到:『有客過茅宇,呼兒正葛巾。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杜甫栽種辣椒應該不是為了觀賞,而是滿足口福,算是入鄉隨俗吧。如果真是這樣,辣椒入饌的歷史就將改寫,而且很可能我國最早吃辣椒者就是成都人。 . B5 p7 ~0 @& v$ m* i, N) X
& u6 C$ H5 k+ y( C
辣椒為何叫海椒? ; X4 t, X2 a: H) w0 w
8 t# O" `! Q0 A k3 {7 \/ ?
一般認為辣椒是舶來品,野生在智利叢林,經墨西哥人採集栽培,成了當地人喜愛的食品調料。1493年,西班牙人首先將辣椒帶到歐洲,後傳向世界各地,明末傳入我國。明人的【草花譜】稱辣椒為番椒。明人高濂【遵生八箋】(1591年)說:『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頹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可見,辣椒引進初期,多作為觀賞植物。清初,辣椒被廣泛用於餚饌調味。陳B子【花鏡】(1688年)記載:『番椒……其味最辣,人多採用。研極細,冬月取以代胡椒。』而且,最早嘗試吃辣椒的國人,是江南人而非四川人。不過,辣椒並沒有被喜歡甜酸的江南人普遍認同。 6 A- L: [8 s8 s, u z
( \" Q4 H# x8 b# ~0 f1 S7 C/ V* ^" Z$ K 辣椒出現在四川的記載,最早見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大邑縣誌】,但其中沒有說明它是作為觀賞花卉呢還是食品。稍後,川人李化楠撰寫飲食專著【醒園錄】,共搜集了烹飪法39種、糕點法24種、食物加工法25種、釀造法24種、飲料作法4種、食品儲藏法5種,均不見辣椒影子。大約嘉慶年間,辣椒才正式進入四川人的菜譜。由於辣椒是從海外傳來,又逆長江而上傳至四川,所以四川人多把辣椒稱作海椒。清末傅崇矩編撰的【成都通覽】記載,成都農民就將辣椒稱作海椒,種植的辣椒品種有:大紅袍海椒、朝天子海椒、鈕子海椒、燈籠海椒、牛角海椒、雞心海椒。如果按上述說法,唐代是沒有辣椒的,杜甫也就不可能栽種辣椒了。 ; d; `- n7 _ \+ ?
" N8 ?' w2 V/ K% `/ A; X 四川有本土辣椒嗎?
8 e) g0 h! G# j& b$ Y' K# [5 {* v( X: Q/ {. P' r6 C4 ]
也有人持異議,理由是李化楠的【醒園錄】記載的大多是江浙一帶的烹飪方法,沒有反映出川菜特色,不能以此認定清代之前的川菜中沒有辣椒。辣椒進入川菜的時間之久遠,或許超出人們的想像,只是沒有文獻記載,或者文獻佚失。有專家認為:我國同樣有辣椒的原生品種。比如廣東、廣西等地的樹辣椒和海南的黃帝椒,就是本土原生辣椒。上世紀70年代,西雙版納原始森林中發現野生小米椒;90年代,湖北神農架發現野生黃辣椒,也都是本土原生辣椒。與雲南、湖北相鄰的四川有沒有本土辣椒呢?不排除這種可能性。晉人左思的【蜀都賦】說:『異類眾伙,於何不育?……或豐綠荑,或蕃丹椒。』意思是蜀地奇異的物種眾多,各類物種都可以生長繁育,有豐富的綠荑,有茂盛的丹椒。這丹椒也許就指紅辣椒。若此推論成立,那麼,我國栽種辣椒的歷史可以提前到魏晉時期,而且成都還可能是我國種植辣椒的始源地。以前認為是海外傳入的許多物種,近年考古發現,在我國也有原生品種。比如西紅柿,一直以為原產於南美,與辣椒同一時期傳入我國。然而,1983年7月中旬,成都北郊鳳凰山一西漢墓出土了2000多年前的種子,經培植後結出果實,不少專家認為是小西紅柿。所以杜甫在成都草堂種沒種過辣椒,目前還難以下結論。
: U( b/ B H$ o0 f6 [1 |. x
1 c0 T6 K) `0 ]* [' s 不過,可以明確的是:現在我們所吃的辣椒多是源於南美辣椒,而且,經過一代又一代培植,衍生出數以百計的不同品種。當然,不排除有本土原生辣椒混雜其中,或者是土洋結合的雜交品種。形形色色的辣椒,適應了不同口味的需求。特別是四川的二荊條、七星椒……為歷史悠久的川幫菜重構了整體的風格體系,塑造了享譽世界的味覺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