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89|回覆: 0

鍾情荔枝的漢武帝(圖)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0-8-9 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809357761444027.jpg
* R) D( p% X# @" @
' [2 T( U1 I$ N
    漢武帝對荔枝的興趣明顯要大於對鯊魚的興趣,一方面自然是因為荔枝味美,另一方面或許也跟【列仙傳】『有食其華實為荔枝仙人』的記載有關。 & s4 |  I  v, x$ I9 I4 O

6 O1 E. J0 i' t; k    漢武帝第一次品嘗到荔枝,大約是在建元元年,那一年他剛剛登基為皇帝。當時南越王趙佗獻上了一些貢品,據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這貢品是兩樣,一樣是鮫魚――就是鯊魚,另一樣則是荔枝。 7 J( u* \0 _* g, u! [5 v8 ?  y
* S! V3 L5 t/ z, `
    很難判斷送到漢武帝宮中的荔枝是否仍舊新鮮,因為一直到唐朝,從嶺南通過郵路運送荔枝到長安,仍然是一件困難的事,所以雖然楊貴妃喜食荔枝,而嶺南的荔枝又比四川的味美,但唐玄宗仍然只能選擇讓四川涪州進貢荔枝,因為距離要近一半。   g7 X+ Y" u! J3 b1 }
6 W* r9 L2 E0 L1 K/ l
    但是估計趙佗所進貢的荔枝,也不會是醃漬或者曬乾後的,因為當時還沒有進貢荔枝的先例,而通過醃漬或日曬來保存荔枝,應該是因為進貢的需要而逐漸發展出來的方法。總之趙佗為了討好漢武帝必定是花了大本錢,鯊魚還可以通過水箱慢慢地運去,而荔枝對保存的要求非常之高,而能保存的時間又非常之短(白居易【荔枝圖序】: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因此趙佗必定是派出了大批的人馬,一站一站將荔枝接力運到長安去的。
6 f. x& u1 z( n/ G7 ?  {- J$ ]. Z( E& E- ?; C* j& E
    漢武帝得到這兩樣貢品,龍顏大悅,用葡萄和彩錦答謝了趙佗。
3 E9 M/ L  Q0 h0 w6 c: _' H8 y
! ?$ X& ]- D8 ]; F9 J6 F; P8 u    漢武帝對荔枝的興趣明顯要大於對鯊魚的興趣,一方面自然是因為荔枝味美,另一方面或許也跟【列仙傳】『有食其華實為荔枝仙人』的記載有關。眾所周知,漢武帝對求仙一直都是鍥而不捨的。因此他不僅下令嶺南繼續進貢荔枝,而且還建起了荔枝培育基地。那一年大漢帝國的軍隊擊破南越,為了慶祝這次勝利,漢武帝在上林苑建起了扶荔宮,把許多從嶺南帶回的植物都種在宮內,這其中就包括百餘株荔枝。但荔枝畏寒,尤其是初生的荔枝,即便是在南方,到了冬天都要覆上乾草以避霜寒。這樣的植物在長安城自然無法成活,但漢武帝仍然堅持着不斷種植,希望能夠像培育葡萄和苜蓿一樣在長安城培育出荔枝。
  B2 Y- j. t2 C( p7 C) {9 x5 Q
3 d- \( O/ o, f: j8 f: b5 Z8 A3 c    或許真的是工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他種活了一株,雖然這株荔枝既不能開花,更不能結果,但是畢竟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但是這株荔枝後來竟然也枯萎而死,漢武帝大怒,便把負責種植荔枝的幾十個守吏都殺了,而他終於也死了心,沒有繼續把荔枝種下去。而進貢荔枝的事情卻是每年都要做的,直到東漢安帝時,才有一位官員(臨武縣長)名叫唐羌的,因為不忍看『郵傳者疲斃於道』而上書一封,終於把進貢荔枝的事情停止了。
6 \2 ?4 y+ Y3 D. P
! M3 U9 p% C; t& F7 o) g4 d    到唐朝時,還有一個老婦人,也差點兒因為荔枝而送了命。據宋人蔡襄的【荔枝譜】描述,唐末時,閩南有一株『宋公荔枝』,極高大,已有三百歲,果實雖小而味極美,當時是屬於王家的。黃巢兵過境時,想把這株荔枝砍掉,王氏媼為了保住這株荔枝,就緊緊地抱着它,大哭着乞求黃巢的士兵讓自己與這株荔枝一起死去。那些士兵大約是動了惻隱之心,既沒有砍這株荔枝,也沒有要王氏媼的命。這是很有些讓人驚訝的,因為據史書所載,黃巢這些士兵,是不憚於掠人而食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