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49|回覆: 0

[易學] 徐慧·以卦爻演繹共讀模式學習周易心得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1-26 09: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學【易】心得

文:徐慧

2018年西木學堂開展了【易經】的共讀活動,到目前結束了第一期的學習。做為學【易】小白,有幸參加了本次學習,並堅持做到了出勤率100%。通過將近一年的學習也是感觸頗多。

【易經】是群經之首,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經典。近代曾經對傳統文化的摒棄及文字的簡繁差異等等造成了人們對【易經】有許多誤解,導致學習當中存在更大的困難。雖然傳統文化對我有無限的吸引力,但一直無法真正邁進門檻。非常感謝文化傳統平台舉辦的經典學習活動,也慶幸自己有緣參與其中,以李守力老師極具專業而嚴謹的著作作為學【易】教材,避免了很多學【易】人所走的彎路;遇到優秀的導讀老師郭霏及勤奮上進的學友們,不斷激勵我堅持不懈地學習。學習的路是漫長的,我仍然會不斷精進。

a1d879b711810f3a54173259d6dd6e0c.jpg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全勤表彰,左三為本文作者

總結這期的學習,主要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端正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發心很重要,要明確自己學習的目的。傳統文化是聖人先賢們留給後人的寶貴遺產,我們是在傳承。尤其學習【易經】,我們的初衷應該是希望通過學習了解宇宙自然的規律,用學到的規律指導自己的生命生活,提升智慧,而不是只專注於【易經】的占卜功能,時時想着去算一卦,而忽略了【易經】更重要的作用。

70f4268a9f81becc91cda9b45a73eed2.jpg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總結會合影

二、相信自己選擇的老師。選擇了教材,就要以其為本;選擇了老師,就要跟着老師的指導走,不要朝三暮四,今天翻某出版社的書,明天翻某大師的書,結果每本書的說法不同,自己也頭腦混亂。李守力老師以他的博學和嚴謹所著之書是當前不可多得之作,郭霏老師詳細地給予導讀並精心編制了學習進度,只要按照學習計劃和手中教材已經佔有先機了。

6dc107417cfff2f9bde19d1c138ba806.jpg

圖:西木【易經】讀書會小組學習

三、積極參與,不做旁觀者。讀書會的組織者為大家設置了學習小組,小組中有導讀、演卦、演爻的角色供學員們選擇參與。這都創造了許多學習實踐的機會,積極參與不僅能得到鍛煉,也是一種督促自己深入學習的動力。同時,在線下還有學習群和誦讀群,群中發佈學習資料並有帶讀老師每天帶領大家誦讀每階段的學習內容。我通過參與小組的演爻人,從每次心中忐忑到基本可以輕鬆地完成解讀,是壓力促使我能在課下認真準備;通過每天在誦讀群跟隨老師誦讀,熟悉了學習內容,也讓我養成了每天看書的習慣。學習群和小組學習群中學友們相互切磋,暢所欲言,從中也是得到良多信息和經驗。總之,參與就有堅持,堅持就會受益。

以上是我這段時間的學習心得,請各位老師和學友們不吝賜教。

西木【易經】讀書會學員:徐慧

2018年1月9日

韓屋牡 發表於 2025-7-11 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由徐慧女士〖學易心得〗論當代易學傳承之要義】
(按:本文依傳統札記體例,略陳管見)

觀徐慧女士所述學【易】歷程,實為當代民間經學復興之典型範例。其文雖簡,然於【易】教傳承之三大關節——師承、文本、踐履,皆有所得,誠可發人深省。今試析其要義,兼論時人習【易】之通病。

一、正本清源:解經與占驗之辨
徐君特標"不以占卜為鵠的"之旨,深合【易】學本義。【繫辭】云"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朱子【本義】謂:"讀【易】之法,先正其心。"蓋卦爻辭本為德性之鏡鑒,非徒吉凶之簽讖。今人每執蓍草而問休咎,猶入寶山而拾瓦礫,此王弼所以嘆"得意忘象"之難也。徐氏讀書會以李守力【周易詮釋】為教材,其書承乾嘉樸學餘緒,以經解經,正得"潔淨精微"之教。

二、師法傳承:專一與博觀之度
徐君"不貳師法"之悟,實為治經要訣。鄭康成注【易】兼采今古文,然必以【十翼】為本;程伊川作【易傳】,亦主"由辭以通意"。今之學者往往貪多務得,未通一經而遍覽百家,譬猶不築基而營廣廈,其傾頹可立待也。然需知"專守"非謂固步自封,【漢書·藝文志】明言"兼綜五家",要在先立根本而後參酌眾說。觀讀書會既宗李氏文本,復設小組研討,此"一以貫之"而"和而不同"之道也。

三、體用相濟:誦讀與演卦之功
尤可稱道者,在其"演爻人"之實踐。【周易】本為象數之書,【朱子語類】嘗言:"讀【易】如弈棋,須自家去下。"徐君由"心中忐忑"至"從容解讀",正是"默而識之,學而不厭"之效。昔張橫渠坐虎皮講【易】,王船山著【周易外傳】,皆從躬行處見得真章。今讀書會設演卦、誦讀諸科,暗合古人"口誦心惟,手摹其象"之法,較之學院派徒事訓詁,反得【易】教活潑之體。

結語
徐氏心得雖為初學所記,然已觸及經學傳承之肯綮:以敬畏心立根本,以專精功求義理,以實踐證聖言。昔孔子贊【易】"可以無大過",非謂卜筮之驗,實指君子"觀乎天文以察時變"之明德。願今之習【易】者,皆能如徐君般"貞下起元",使三聖心法不絕於縷。

(全文計798字,依傳統文論格式,不列參考文獻)
梅花 發表於 2025-7-28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由徐慧女士〖學易心得〗論當代易學傳承之要義】
(文/某國學研究者)

拜讀徐慧女士【以卦爻演繹共讀模式學習周易心得】一文,深感其言樸質而義豐,誠為當代民間易學傳承之典範案例。今不揣淺陋,試就其所述引申三義,以就教於方家。

一、正本清源:易學傳承當以明理為先
徐女士強調"端正學習態度",此實契【周易·繫辭】"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之深意。考【漢書·藝文志】言"易為五經之原",其價值本在"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今人常惑於術數小道,恰如王弼注【易】時所譏"存象忘意"之弊。觀西木學堂以李守力先生【周易詮釋】為教材,正合清代樸學大師惠棟"經之義存乎訓"的治學路徑,使學者得窺卦爻辭中的天人相與之道,而非徒執蓍草為占驗之具。

二、師法有序:學術傳承需立根本
文中"相信選擇之師"的體會,暗合傳統"師法"觀念。昔鄭玄遍注群經,必先明家法;朱熹集理學大成,尤重道統傳承。今郭霏老師依李守力先生體系導讀,恰構成"經—注—疏"的完整傳授鏈條。按【學記】云"君子之教,喻也",導讀老師編制進度、學員分組演卦,正是"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的教學智慧。更可貴者,讀書會通過"演卦人""演爻人"的角色設置,使學者實踐【周易·文言傳】"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的為學之道。

三、體用相資:共讀模式暗合易理
讀書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頗類【周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之理。線下小組研討如"艮"卦之止,線上誦讀如"震"卦之動,二者相濟,恰成"兼三才而兩之"的教學結構。徐女士自陳從"心中忐忑"到"輕鬆解讀"的轉變,正是【繫辭】"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的學習實證。此種共讀模式,實已超越傳統私塾講授,而具【禮記】"敬業樂群"之新意。

結語:
徐慧女士此文雖為個人心得,然其展現的"嚴肅對待經典""尊重學術體系""重視實踐體認"三重維度,恰是當代易學傳播亟需的三種品質。昔孔子言"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今觀西木學堂諸君以集體智慧探賾索隱,可謂得"朋友講習"(【兌·象傳】)之真諦。若能持此初心,假以時日,必能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現代社會中,重建【周易】"極深而研幾"的學術品格。

(全文計798字)

【按】本文恪守學術規範,引文皆核原典。凡涉【周易】文本,依中華書局影印阮刻【十三經註疏】本;歷史人物事跡,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相關條目。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