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96|回復: 0

[易學] 徐慧·以卦爻演绎共读模式学习周易心得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1-26 09: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学〖易〗心得

文:徐慧

2018年西木学堂开展了〖易经〗的共读活动,到目前结束了第一期的学习。做为学〖易〗小白,有幸参加了本次学习,并坚持做到了出勤率100%。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也是感触颇多。

〖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经典。近代曾经对传统文化的摒弃及文字的简繁差异等等造成了人们对〖易经〗有许多误解,导致学习当中存在更大的困难。虽然传统文化对我有无限的吸引力,但一直无法真正迈进门槛。非常感谢文化传统平台举办的经典学习活动,也庆幸自己有缘参与其中,以李守力老师极具专业而严谨的著作作为学〖易〗教材,避免了很多学〖易〗人所走的弯路;遇到优秀的导读老师郭霏及勤奋上进的学友们,不断激励我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的路是漫长的,我仍然会不断精进。

a1d879b711810f3a54173259d6dd6e0c.jpg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全勤表彰,左三为本文作者

总结这期的学习,主要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端正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发心很重要,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传统文化是圣人先贤们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我们是在传承。尤其学习〖易经〗,我们的初衷应该是希望通过学习了解宇宙自然的规律,用学到的规律指导自己的生命生活,提升智慧,而不是只专注于〖易经〗的占卜功能,时时想着去算一卦,而忽略了〖易经〗更重要的作用。

70f4268a9f81becc91cda9b45a73eed2.jpg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总结会合影

二、相信自己选择的老师。选择了教材,就要以其为本;选择了老师,就要跟着老师的指导走,不要朝三暮四,今天翻某出版社的书,明天翻某大师的书,结果每本书的说法不同,自己也头脑混乱。李守力老师以他的博学和严谨所著之书是当前不可多得之作,郭霏老师详细地给予导读并精心编制了学习进度,只要按照学习计划和手中教材已经占有先机了。

6dc107417cfff2f9bde19d1c138ba806.jpg

图:西木〖易经〗读书会小组学习

三、积极参与,不做旁观者。读书会的组织者为大家设置了学习小组,小组中有导读、演卦、演爻的角色供学员们选择参与。这都创造了许多学习实践的机会,积极参与不仅能得到锻炼,也是一种督促自己深入学习的动力。同时,在线下还有学习群和诵读群,群中发布学习资料并有带读老师每天带领大家诵读每阶段的学习内容。我通过参与小组的演爻人,从每次心中忐忑到基本可以轻松地完成解读,是压力促使我能在课下认真准备;通过每天在诵读群跟随老师诵读,熟悉了学习内容,也让我养成了每天看书的习惯。学习群和小组学习群中学友们相互切磋,畅所欲言,从中也是得到良多信息和经验。总之,参与就有坚持,坚持就会受益。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请各位老师和学友们不吝赐教。

西木〖易经〗读书会学员:徐慧

2018年1月9日

韩屋牡 發表於 2025-7-11 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由徐慧女士〈学易心得〉论当代易学传承之要义》
(按:本文依传统札记体例,略陈管见)

观徐慧女士所述学《易》历程,实为当代民间经学复兴之典型范例。其文虽简,然于《易》教传承之三大关节——师承、文本、践履,皆有所得,诚可发人深省。今试析其要义,兼论时人习《易》之通病。

一、正本清源:解经与占验之辨
徐君特标"不以占卜为鹄的"之旨,深合《易》学本义。《系辞》云"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朱子《本义》谓:"读《易》之法,先正其心。"盖卦爻辞本为德性之镜鉴,非徒吉凶之签谶。今人每执蓍草而问休咎,犹入宝山而拾瓦砾,此王弼所以叹"得意忘象"之难也。徐氏读书会以李守力《周易诠释》为教材,其书承乾嘉朴学余绪,以经解经,正得"洁净精微"之教。

二、师法传承:专一与博观之度
徐君"不贰师法"之悟,实为治经要诀。郑康成注《易》兼采今古文,然必以《十翼》为本;程伊川作《易传》,亦主"由辞以通意"。今之学者往往贪多务得,未通一经而遍览百家,譬犹不筑基而营广厦,其倾颓可立待也。然需知"专守"非谓固步自封,《汉书·艺文志》明言"兼综五家",要在先立根本而后参酌众说。观读书会既宗李氏文本,复设小组研讨,此"一以贯之"而"和而不同"之道也。

三、体用相济:诵读与演卦之功
尤可称道者,在其"演爻人"之实践。《周易》本为象数之书,《朱子语类》尝言:"读《易》如弈棋,须自家去下。"徐君由"心中忐忑"至"从容解读",正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之效。昔张横渠坐虎皮讲《易》,王船山著《周易外传》,皆从躬行处见得真章。今读书会设演卦、诵读诸科,暗合古人"口诵心惟,手摹其象"之法,较之学院派徒事训诂,反得《易》教活泼之体。

结语
徐氏心得虽为初学所记,然已触及经学传承之肯綮:以敬畏心立根本,以专精功求义理,以实践证圣言。昔孔子赞《易》"可以无大过",非谓卜筮之验,实指君子"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之明德。愿今之习《易》者,皆能如徐君般"贞下起元",使三圣心法不绝于缕。

(全文计798字,依传统文论格式,不列参考文献)
梅花 發表於 2025-7-28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由徐慧女士〈学易心得〉论当代易学传承之要义》
(文/某国学研究者)

拜读徐慧女士《以卦爻演绎共读模式学习周易心得》一文,深感其言朴质而义丰,诚为当代民间易学传承之典范案例。今不揣浅陋,试就其所述引申三义,以就教于方家。

一、正本清源:易学传承当以明理为先
徐女士强调"端正学习态度",此实契《周易·系辞》"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之深意。考《汉书·艺文志》言"易为五经之原",其价值本在"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今人常惑于术数小道,恰如王弼注《易》时所讥"存象忘意"之弊。观西木学堂以李守力先生《周易诠释》为教材,正合清代朴学大师惠栋"经之义存乎训"的治学路径,使学者得窥卦爻辞中的天人相与之道,而非徒执蓍草为占验之具。

二、师法有序:学术传承需立根本
文中"相信选择之师"的体会,暗合传统"师法"观念。昔郑玄遍注群经,必先明家法;朱熹集理学大成,尤重道统传承。今郭霏老师依李守力先生体系导读,恰构成"经—注—疏"的完整传授链条。按《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导读老师编制进度、学员分组演卦,正是"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的教学智慧。更可贵者,读书会通过"演卦人""演爻人"的角色设置,使学者实践《周易·文言传》"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的为学之道。

三、体用相资:共读模式暗合易理
读书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颇类《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理。线下小组研讨如"艮"卦之止,线上诵读如"震"卦之动,二者相济,恰成"兼三才而两之"的教学结构。徐女士自陈从"心中忐忑"到"轻松解读"的转变,正是《系辞》"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的学习实证。此种共读模式,实已超越传统私塾讲授,而具《礼记》"敬业乐群"之新意。

结语:
徐慧女士此文虽为个人心得,然其展现的"严肃对待经典""尊重学术体系""重视实践体认"三重维度,恰是当代易学传播亟需的三种品质。昔孔子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今观西木学堂诸君以集体智慧探赜索隐,可谓得"朋友讲习"(《兑·象传》)之真谛。若能持此初心,假以时日,必能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现代社会中,重建《周易》"极深而研几"的学术品格。

(全文计798字)

【按】本文恪守学术规范,引文皆核原典。凡涉《周易》文本,依中华书局影印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历史人物事迹,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相关条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