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10|回覆: 1

[講古] 王莽改制失敗的原因在哪裏?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青禾田講古 發表於 2019-1-25 17: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平心而論,王莽的改制,很多時候確實是找到了當時社會矛盾最尖銳的地方,而且是有針對性的想出了解決辦法。

就拿王田制和奴婢私屬制來說,就完全是針對當時最嚴重的兩大社會問題。

當時的漢朝,土地兼併嚴重,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賣兒賣女。而這些,又嚴重影響了國家人口及稅收,同時造成了嚴重的社會隱患。而土地國有,不許私人買賣土地,可以非常有效的緩解這些問題。

但是,王莽忽略了,所有的政策,都是需要各級官吏去實施的,而他的改制,又徹底的將各級官吏都推到了他的對立面,得罪了整個官宦、貴族階層。

還是拿王田制和奴婢私屬制來說,這一條就將所有的豪門貴族、大小官吏都得罪了。因為這些人正是土地兼併和大量買賣奴婢的受益者,是既得利益者。現在他們的根本利益受到損害,必然遭到強烈反對,某些地方,甚至舉兵反抗,其烈度,比王莽篡漢時,還要激烈。

那些朝廷內部,追隨在王莽身邊的大臣們也群起抗議,或推諉搪塞,或拒不執行。

那農民得到了好處,應該支持這條政策吧?也不是,大部分農民也沒得到任何好處,反而處於更加悲慘的境地,所以也不支持。

因為即使拋開那些拖沓、推諉,或者拒不執行的豪強地主,使得很多農民根本沒得到國家承諾的土地,即使是那些真得到了土地的農民,也很難從中受益。

種地得需要種子、農具、耕牛吧,而這些,很多農民是不具備的。原來在租種地主土地的時候,一般可以由主家提供,至少是可以借貸,秋後以糧食償還。但是現在,那些原來的主家氣得恨不得要造反了,怎麼可能還管這些?而一窮二白的農民,眼看着屬於自己的土地,可是,沒能力耕種啊。官府?官府中的人基本上都是原來的主家,消極怠工算是最好的態度了,你還能指望什麼?

但是,土地分給你了,你種的了種不了是你的事,國家的事不能耽誤,你或者得無償的給國家種田,或者得給國家交稅,這可是跑不了的。辦不到,那就等着國家的處罰吧。

因而,王田制的實施,不但沒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反而更加的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就這樣,在朝野上下一片的反對聲中,焦頭爛額的王莽,不得不在詔令頒佈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11年,宣佈取消『王田』和『奴婢私屬』制度:『諸名食王田,皆得賣之,勿拘以法。犯私買賣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這一禁一放,弄得全天下人都無所適從,混亂不堪。

在商業上,王莽的改制也不成功。

王莽改革了幾項重要的商業制度,並強調,鹽、鐵、酒等物品由國家專賣,鑄錢由國家專營,又多次改革幣制。

王莽採取這些措施,目的是希望通過控制商業行為,平抑物價,減輕普通百姓的負擔,同時增加稅收,加強皇權。但是在運營過程中,因為觸及到豪強、商賈的核心利益,還是都走了樣。尤其是幣制的反覆改變,更是導致幣制混亂,商業交易不順暢,百姓手中僅有的一點點錢,在不斷改革的幣制中,徹底的被蒸發,苦不堪言。

另外,王莽規定山川河流都屬於國有的目的,是讓那些叢中取利的職業,包括樵夫、漁民、獵戶、養蠶等等,都必須交使用國家山河稅。

這樣,靠山川河流生活的百姓也越發艱難。

當然,王莽的改制並非一無是處,很多地方,即使在今天看來,也還有閃光之處。

近現代以來,也有很多文學大家、歷史學家為王莽翻案。例如近代文學大家胡適先生就認為王莽是中國的第一位社會主義者;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在【中國史綱】一書中提出,王莽不失為中國史上最有膽識的最聰明的一位政治家……王莽改制,是要將當時矛盾百出的社會經濟制度加以改良;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也認為,王莽是企圖解決問題的人。

但是不管怎麼說,王莽改制,從其主體來看,泥古復古,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草率躁進的結果,必然是失敗。

王莽改制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無可用之人和用人不當,是最重要的一環。或者說,王莽的改制過於理想化,脫離實際,將絕大多數階層,包括他依之為靠的豪門權貴、官吏儒生等,都主動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想當年,王莽曾經因為令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的各階層、各類型的人都獲得好處,積累起極大的人望,獲得了幾乎全社會各階層的支持。

但是,那時他是在慷國家之慨,社會總財富並沒有增加,靠的是國家以前的積蓄在支撐。等王莽坐到皇位上的時候,國庫早被他揮霍一空,這時候,就需要從社會各階層抽血反哺國庫了。

可是,那些曾經的支持者,還等着更多的收穫和好處呢,現在見支持的王莽當皇帝了,我們這些人不但沒有更大的好處,反而要從我們的碗裏搶食,太不像話了。於是,這些支持者馬上變成了反對者。

而這些人,又都是王莽統治天下的核心力量。這些人的集體反對,必然導致王莽所有的決策都難以正常實施,別說改制,連國家的正常運作都成了困難,於是國家越發混亂,最終王莽的統治走向滅亡。

這裏可以說,王莽是成也這群人,敗也這群人。

遊客  發表於 2019-1-26 08:19
王莽忽略了,所有的政策,都是需要各級官吏去實施的,而他的改制,又徹底的將各級官吏都推到了他的對立面,得罪了整個官宦、貴族階層。
馬奇 發表於 2025-7-19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王莽改制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制度理想主義與政治現實主義的斷裂

王莽改制之敗,非敗於其理想不高遠,非敗於其洞察不深刻,而敗於其政治操作與現實土壤的嚴重脫節。細究其因,可得三昧:

其一,王莽之改制,實為一場脫離政治現實的制度烏托邦實驗。他以【周禮】為藍本,試圖在漢代社會重建井田制度,卻忽視了經過戰國秦漢四百年發展的社會經濟結構已發生根本性變革。土地私有制經過商鞅變法已深入人心,而王莽強行推行"王田制",要求將天下田畝收歸國有,重新分配,這等於是對既得利益集團的全面宣戰。其政策設計雖切中時弊,卻缺乏必要的政治緩衝與利益補償機制,導致整個統治集團與其離心離德。

其二,王莽忽視了官僚體系作為政策執行關鍵環節的重要性。漢代官僚體系經過二百餘年發展,已與地方豪強形成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王莽在缺乏可靠執行力量的情況下,貿然推出損害官僚集團根本利益的政策,無異於自毀長城。史載當時"吏緣為奸,天下謷謷",正說明再完美的政策設計,若無得力執行者,終將淪為害民之政。王莽既未能建立新的官僚隊伍,又未能有效駕馭舊有體系,致使政令不出未央宮。

其三,王莽對民眾承受能力的誤判尤為致命。他以為將土地分給無地農民即可贏得支持,卻不知小農經濟的脆弱性。失去地主提供的生產資料借貸渠道後,貧農反而陷入更深的生存危機。這種脫離經濟基礎的政策設計,暴露出王莽團隊缺乏實際治國經驗。正如當時民謠所諷:"莽新政,農失耕",理想化的制度設計在實踐中走向了反面。

王莽改制的悲劇在於,他看到了問題卻開錯了藥方。後世王安石變法之"青苗法"、張居正改革之"一條鞭法",皆汲取王莽教訓,注重在既有體制內漸進改革。王莽案例警示後人:治國之道,不僅需要高遠的理想,更需要實現理想的政治智慧與務實路徑。制度創新若不能與政治現實相調適,再美好的藍圖也終將化為泡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