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18|回覆: 1

[儒家學說] 道千乘之國

[複製連結]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19-1-20 08: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白話】

孔子說:『治理一個能出千乘兵車的大國,臨事要謹敬並且講求信用,節約用度並且愛護人民,使用民力要按照時令不違農時。』

【釋詞】

道:導(導),領導、治理。道,本道路之名,人所循之而行。道(導)國,亦須有所循之而行者,古人稱之爲『政教』。政教,治國者必行之路。政者,正也;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本章孔子所示之政教即是『敬、信、節、愛、時』五大方面。

乘:音shèng,兵車,以四馬一車爲一乘。

敬事而信:敬,謹慎專一。事,政事。信,信實、誠信,做事要誠信,爲政要取信於民。朱子曰:敬其事而信於民也。【荀子】曰: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

節用而愛人:節約用度,不奢侈,以愛人爲念。用,用度、財用。愛人,即愛民、惠民。包咸曰:國以民爲本,故愛養之。

使民以時:使,用。時,農時。國家徵發使用民力應當在農隙,不妨礙其農作。不違農時,才能保證人民安居樂業,進而保證國家政治穩定。『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榖梁傳】曰:民者,君之本也。君主乎國,故國以民爲本。【論語正義】曰:春秋時,兵爭之禍亟,日事徵調,多違農時,尤治國所宜戒也。

【雪公講要】

此說國家大事。

道,包咸注作治字講。

乘,音勝,兵車也。古時能出千輛兵車,謂之大國。

治大國有五種要道:

敬事者,事爲國事,敬爲謹慎。

信者誠信。爲國者必須舉事敬慎,與民誠信。

財物出自民間,必須節用。大學云:『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爲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此爲理財之要。

愛人者,知民之疾苦,愛養之也。使民以時者,農工商民各有忙時,不在其忙時使之也。

敬事而信,則民悅服。節用物力則足食。愛人、使民以時,則足兵。敬事、誠信、節用、愛人、使民以時,具此五者,方能治國。

【先賢精義】

包咸曰:爲國者,舉事必敬慎,與民必誠信,節用不奢侈。國以民爲本,故愛養之。作事使民必以其時,不妨奪農務。

朱子曰:言治國之要,在此五者,亦務本之意也。

【論語義疏】曰:爲人君者,事無小大悉須敬,故云『敬事』也。【曲禮】云『毋不敬』是也。有與民必信,故云『信』也。雖富有一國之財,而不可奢侈,故云『節用』也。雖貴居民上,不可驕慢,故云『愛人』也。使民,謂治城及道路也;以時,謂出不過三日,而不防奪民農務也。

程子曰:聖人言雖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極,堯舜之治亦不過此。

楊氏曰:上不敬則下慢,不信則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易】曰: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蓋侈用則傷財,傷財必至於害民,故愛民必先於節用。然使之不以其時,則力本者不獲自盡,雖有愛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澤矣。然此特論其所存而已,未及爲政也。苟無是心,則雖有政,不行焉。

張栻曰:道千乘之國,猶言治千乘之國之道也。敬事者,事無小大一於敬也;信者,信於己也(一作:不欺之也);節用者,爲之制度也;愛人者,無往而不存其愛也;使民以時,愛人者之先務也。於是五者之中,敬事而信又其本也。蓋敬與信不立,則無適而可耳。以是五者爲先,王政之行,斯有序而四達矣。

蕅益大師曰:五者,以敬事爲主。敬事,又從敬止功夫得來。

康有爲曰:孔子貴卑宮而惡雕牆,尚節儉而惡奢侈,誠惡不愛人而妄使民也。

錢穆先生曰:本章孔子論政,就在上者之心地言。……所言雖淺近,然政治不外於仁道,故惟具此仁心,乃可在上位,領導群倫。此亦通義,古今不殊。若昧忽於此,而專言法理權術,則非治道。

【說苑】曰:武王問於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

【管子】曰:國侈則用費,用費則民貧,民貧則奸智生。奸智生,則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於匱不足;匱不足之所生,生於侈;侈之所生,生於無度。故曰:審度量,節衣服,儉財用。禁侈泰,爲國之急也。

【四書讀】曰:不曰『治』而曰『道』(導)者何?治者,法術之名;道者,仁義之用也。若千乘固是舉以爲例。第夫子時,上而周室不能有爲,下而小國不足有爲,惟大國可以自奮。然不曰『大國』而即兵車言者,蓋當時大國惟利是務,其於敬信五者闕焉弗講,夫子蓋有爲而言也。

【附錄】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左右止文侯。不聽,曰:『不可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爲也。』遂自驅車往,犯風而罷虞人。(【韓非子】)

晉平公春築台。叔向曰:『不可。古者聖王貴德而務施,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築台,是奪民時也。夫德不施,則民不歸;刑不緩,則百姓愁。使不歸之民,役愁怨之百姓,而又.奪其時,是重竭也。夫牧百姓,養育之,而重竭之,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爲人君於後世哉?』平公曰:『善。』乃罷台役。【說苑】

【本章參考書目】

【周易】【禮記】【榖梁傳】【荀子】【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新解】【論語講要】【論語集釋】【論語義疏】【癸巳論語解】【論語點睛】【論語正義】【論語注】【說苑】【管子】【韓非子】【四書讀】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延章 發表於 2019-1-20 08:15 | 顯示全部樓層
主帖的註疏有誤,原本意義應當如此: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白話】
孔夫子說,掌管一個千乘的諸侯國,能敬重其事(執事),又能言行有果,對於國家資源(包括勞役、丁壯人民)儉用,對於人民要有父母之心,勞役、丁壯人民要要講究時、度,比如農耕時期要使民以耕。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4-28 12:0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治國五要:釋"道千乘之國"章精義】

孔子此章雖簡,實蘊王道之全體。所謂"道千乘之國"者,非僅言大國之治,實爲萬世立治國之綱常。今試分疏五要義:

一、敬事爲政本
"敬"字乃聖學第一義。【尚書】"欽明文思",【周易】"敬以直內",皆與此章"敬事"一脈相承。朱子謂"敬者,主一無適之謂",非獨臨事謹慎,實乃心體常存敬畏。昔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正是此"敬"字真踐履。今之治政者,當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心處萬機。

二、信爲政樞機
孔子言"民無信不立",與本章"信"字相發明。管子云:"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觀春秋鄭子產不毀鄉校,漢文景之治輕徭薄賦,皆以誠信爲樞機。今人常謂"塔西佗陷阱",實因失信於民所致。故【貞觀政要】云:"爲國之基,必資於德禮;君子所保,惟在於誠信。"

三、節用合天道
"節用"二字,深合【周易】"節以制度"之旨。昔禹卑宮室,文王關市譏而不征,皆示儉德之重要。司馬光【資治通鑑】論梁武帝之失,特標"用度太奢"爲戒。今觀"節用"非僅經濟策略,實爲"克己復禮"之延伸,與"愛人"形成體用關係。

四、愛人即仁政
"愛人"之說,當與【論語】"泛愛眾"、【孟子】"仁政"互參。包咸注"國以民爲本",實爲"民爲邦本"之古訓。唐太宗"水能載舟"之喻,宋儒"民胞物與"之懷,皆從此出。然須注意,儒家"愛人"有別於墨家"兼愛",乃是有差等之愛,以孝悌爲始基。

五、使時契陰陽
"使民以時"最見先王智慧。【月令】載三代授時之法,【孟子】詳論不違農時之要。漢文帝詔"朕親率天下農耕以供粢盛",即得此意。今人當知,此"時"字不僅指農時,更含【易經】"與時偕行"之深意,爲政者當法天地四時之序。

五者實爲一體:敬事則心正,心正則信立,信立則用度有節,節用則能愛人,愛人必順天時。程子謂"上下皆通",誠哉斯言!自天子至庶人,莫不由此五者得其本。若推其極,確如堯舜之道,然其入手處,不過"敬"字工夫而已。學者當於此章細玩,方知聖人之言,近在咫尺而遠包六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