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21|回復: 1

[儒家学说] 道千乘之国

[複製鏈接]
文化传统 發表於 2019-1-20 08: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白话】

孔子说:『治理一个能出千乘兵车的大国,临事要谨敬并且讲求信用,节约用度并且爱护人民,使用民力要按照时令不违农时。』

【释词】

道:导(導),领导、治理。道,本道路之名,人所循之而行。道(导)国,亦须有所循之而行者,古人称之为『政教』。政教,治国者必行之路。政者,正也;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本章孔子所示之政教即是『敬、信、节、爱、时』五大方面。

乘:音shèng,兵车,以四马一车为一乘。

敬事而信:敬,谨慎专一。事,政事。信,信实、诚信,做事要诚信,为政要取信于民。朱子曰:敬其事而信于民也。〖荀子〗曰: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节用而爱人:节约用度,不奢侈,以爱人为念。用,用度、财用。爱人,即爱民、惠民。包咸曰:国以民为本,故爱养之。

使民以时:使,用。时,农时。国家征发使用民力应当在农隙,不妨碍其农作。不违农时,才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进而保证国家政治稳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榖梁传〗曰:民者,君之本也。君主乎国,故国以民为本。〖论语正义〗曰:春秋时,兵争之祸亟,日事征调,多违农时,尤治国所宜戒也。

【雪公讲要】

此说国家大事。

道,包咸注作治字讲。

乘,音胜,兵车也。古时能出千辆兵车,谓之大国。

治大国有五种要道:

敬事者,事为国事,敬为谨慎。

信者诚信。为国者必须举事敬慎,与民诚信。

财物出自民间,必须节用。大学云:『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此为理财之要。

爱人者,知民之疾苦,爱养之也。使民以时者,农工商民各有忙时,不在其忙时使之也。

敬事而信,则民悦服。节用物力则足食。爱人、使民以时,则足兵。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具此五者,方能治国。

【先贤精义】

包咸曰:为国者,举事必敬慎,与民必诚信,节用不奢侈。国以民为本,故爱养之。作事使民必以其时,不妨夺农务。

朱子曰:言治国之要,在此五者,亦务本之意也。

〖论语义疏〗曰:为人君者,事无小大悉须敬,故云『敬事』也。〖曲礼〗云『毋不敬』是也。有与民必信,故云『信』也。虽富有一国之财,而不可奢侈,故云『节用』也。虽贵居民上,不可骄慢,故云『爱人』也。使民,谓治城及道路也;以时,谓出不过三日,而不防夺民农务也。

程子曰: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治亦不过此。

杨氏曰: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然使之不以其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虽有爱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泽矣。然此特论其所存而已,未及为政也。苟无是心,则虽有政,不行焉。

张栻曰:道千乘之国,犹言治千乘之国之道也。敬事者,事无小大一于敬也;信者,信于己也(一作:不欺之也);节用者,为之制度也;爱人者,无往而不存其爱也;使民以时,爱人者之先务也。于是五者之中,敬事而信又其本也。盖敬与信不立,则无适而可耳。以是五者为先,王政之行,斯有序而四达矣。

蕅益大师曰:五者,以敬事为主。敬事,又从敬止功夫得来。

康有为曰:孔子贵卑宫而恶雕墙,尚节俭而恶奢侈,诚恶不爱人而妄使民也。

钱穆先生曰:本章孔子论政,就在上者之心地言。……所言虽浅近,然政治不外于仁道,故惟具此仁心,乃可在上位,领导群伦。此亦通义,古今不殊。若昧忽于此,而专言法理权术,则非治道。

〖说苑〗曰: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管子〗曰: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无度。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四书读〗曰:不曰『治』而曰『道』(导)者何?治者,法术之名;道者,仁义之用也。若千乘固是举以为例。第夫子时,上而周室不能有为,下而小国不足有为,惟大国可以自奋。然不曰『大国』而即兵车言者,盖当时大国惟利是务,其于敬信五者阙焉弗讲,夫子盖有为而言也。

【附录】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韩非子〗)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夫德不施,则民不归;刑不缓,则百姓愁。使不归之民,役愁怨之百姓,而又.夺其时,是重竭也。夫牧百姓,养育之,而重竭之,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说苑〗

【本章参考书目】

〖周易〗〖礼记〗〖榖梁传〗〖荀子〗〖论语集解〗〖论语集注〗〖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集释〗〖论语义疏〗〖癸巳论语解〗〖论语点睛〗〖论语正义〗〖论语注〗〖说苑〗〖管子〗〖韩非子〗〖四书读〗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9-1-20 08:15 | 顯示全部樓層
主帖的注疏有误,原本意义应当如此: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白话】
孔夫子说,掌管一个千乘的诸侯国,能敬重其事(执事),又能言行有果,对于国家资源(包括劳役、丁壮人民)俭用,对于人民要有父母之心,劳役、丁壮人民要要讲究时、度,比如农耕时期要使民以耕。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4-28 12:0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治国五要:释"道千乘之国"章精义》

孔子此章虽简,实蕴王道之全体。所谓"道千乘之国"者,非仅言大国之治,实为万世立治国之纲常。今试分疏五要义:

一、敬事为政本
"敬"字乃圣学第一义。《尚书》"钦明文思",《周易》"敬以直内",皆与此章"敬事"一脉相承。朱子谓"敬者,主一无适之谓",非独临事谨慎,实乃心体常存敬畏。昔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正是此"敬"字真践履。今之治政者,当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心处万机。

二、信为政枢机
孔子言"民无信不立",与本章"信"字相发明。管子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观春秋郑子产不毁乡校,汉文景之治轻徭薄赋,皆以诚信为枢机。今人常谓"塔西佗陷阱",实因失信于民所致。故《贞观政要》云:"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子所保,惟在于诚信。"

三、节用合天道
"节用"二字,深合《周易》"节以制度"之旨。昔禹卑宫室,文王关市讥而不征,皆示俭德之重要。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梁武帝之失,特标"用度太奢"为戒。今观"节用"非仅经济策略,实为"克己复礼"之延伸,与"爱人"形成体用关系。

四、爱人即仁政
"爱人"之说,当与《论语》"泛爱众"、《孟子》"仁政"互参。包咸注"国以民为本",实为"民为邦本"之古训。唐太宗"水能载舟"之喻,宋儒"民胞物与"之怀,皆从此出。然须注意,儒家"爱人"有别于墨家"兼爱",乃是有差等之爱,以孝悌为始基。

五、使时契阴阳
"使民以时"最见先王智慧。《月令》载三代授时之法,《孟子》详论不违农时之要。汉文帝诏"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即得此意。今人当知,此"时"字不仅指农时,更含《易经》"与时偕行"之深意,为政者当法天地四时之序。

五者实为一体:敬事则心正,心正则信立,信立则用度有节,节用则能爱人,爱人必顺天时。程子谓"上下皆通",诚哉斯言!自天子至庶人,莫不由此五者得其本。若推其极,确如尧舜之道,然其入手处,不过"敬"字工夫而已。学者当于此章细玩,方知圣人之言,近在咫尺而远包六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