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学术动态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重建信仰,使被边缘化的德性重回人心(4)
中华民族由几千年来信仰天道的民族,变成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民族,再变成现在的丧失了信仰维度的民族,其中深刻的思想和历史教训更是值得认真总结,当以专文另述。概括地说,从历史过程来看,自1915年陈 ...
2012-8-28 19:37 | 查看: 1928|評論: 0
重建信仰,使被边缘化的德性重回人心(3)
三,重建信仰与重树德性的任务             要如何挽救信仰被解构、德性被边缘化、人变成平面化的存在这种文化危机呢?            制度建设当然必不可少,然而信仰、德性与健全的 ...
2012-8-28 19:36 | 查看: 1814|評論: 0
重建信仰,使被边缘化的德性重回人心(2)
二,德性与信仰的关系             麦金太尔在《德性之后》一书中,多次强调构成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传统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其自觉的目的论意识:“除非有一个目的(telos),一个借助构 ...
2012-8-28 19:36 | 查看: 1973|評論: 0
重建信仰,使被边缘化的德性重回人心(1)
本文所言的“德性的边缘化”,非常明确地指的是规范人心向善的道德标准被解构,人们的道德理性和伦理生活陷入混乱,道德水平普遍下滑的现象。相应的“人的平面化”,则是指人不再追求精神的垂直向上的超越,不再追求 ...
2012-8-28 19:35 | 查看: 1819|評論: 0
马一浮先生的国学观(2)
(二)   各民族的学术文化往往会因其所处之环境不同而在经验层面上有所不同,故而形成其特殊表现形式。然同为人类,在其理性层面则总会有其深层之同,而其同者即是有着“普世价值”的意义。作为中国学术文化之 ...
2012-8-28 19:17 | 查看: 2109|評論: 0
马一浮先生的国学观(1)
马一浮先生是我国“现代儒学三圣之一”,如果说熊十力先生是哲学家,梁漱溟先生是思想家,那么马一浮先生可以说是经学家。“经学家”与“经学史家”不同,“经学史家”可以是学术大师,而“经学家”不仅是“学术大师 ...
2012-8-28 19:16 | 查看: 2000|評論: 0
二十四孝走过六百余年 中国孝文化怎传承(4)
链 接 郭居敬版24孝故事 1、孝感动天2、戏彩娱亲3、鹿乳奉亲4、百里负米5、啮指痛心6、芦衣顺母7、亲尝汤药8、拾葚异器9、埋儿奉母10、卖身葬父11、刻木事亲12、涌泉跃鲤13、怀橘遗亲14、扇枕温衾15、行佣供 ...
2012-8-28 18:11 | 查看: 2039|評論: 0
二十四孝走过六百余年 中国孝文化怎传承(3)
传统的孝道要去芜存菁,以扬弃的态度加以继承 客观地说,不管哪一个版本,传统的“24孝故事”都良莠不齐。以鲁迅所批判的“郭巨埋儿”为代表,的确有违反人性的地方。时代不同了,古人能做的,我们未必能做;古 ...
2012-8-28 18:10 | 查看: 1810|評論: 0
二十四孝走过六百余年 中国孝文化怎传承(2)
中国孝道故事远播国外,欧美国家也有自己的独特“孝道” 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因此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普遍都推崇孝道,24孝的故事也都有所传播 ...
2012-8-28 18:02 | 查看: 2014|評論: 0
二十四孝走过六百余年 中国孝文化怎传承(1)
  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如果这些你都能做到,那么就称得上是当 ...
2012-8-28 17:55 | 查看: 2167|評論: 0
怎样的文学基本理论研究才更加成熟
  怎样的文学基本理论研究才更加成熟   文学基础理论研究面对的不是思想和资源的贫乏,而是方法和意义的泡沫化和过剩问题。   如果说历史性意味着基本理论研究的境界和格局的话,那么当代性则代表着基本理 ...
2012-8-28 17:51 | 查看: 1943|評論: 0
国家京剧院走进多伦多 观众领略到中国国粹风采
8月25日晚,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与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走进京剧:感受东方艺术之美”北美专题演讲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让当地华侨华人和加拿大观众领略中国国粹风采。   这是中国 ...
2012-8-28 00:37 | 查看: 2003|評論: 0
范美忠拟办"私塾"读经典 称自由办学是自己理想
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语文教师范美忠5月22日在天网上发布《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由此引发了关于师德问题的广泛争论。 近日,范美忠在博客贴出一则经典研讨班 ...
2012-8-27 18:31 | 查看: 2160|評論: 0
和平传统与中国崛起(2)
今天该如何对待这一和平传统?仁恕之道的推行、文化主义对种族主义、和平主义对暴力主义的超越,曾经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中国内部不同种族间的相对和谐,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屡屡在分裂之余还是统一在“天下主义”下,形 ...
2012-8-24 23:44 | 查看: 1701|評論: 0
和平传统与中国崛起(1)
 内容提要:古代中国存在于观念和制度层面的和平传统,以文化主义超越种族主义和军事主义,曾经造就了中国内部多种族间的相对和谐,也使东亚区域形成稳定有序的朝贡格局。这一传统对今天的“中国崛起”仍具启发意义 ...
2012-8-24 23:43 | 查看: 1767|評論: 0
“发展”的“异化”与“经济”的“文化”(2)
康德从科学、经济、人文、道德多重价值区分的观点入手,演绎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乃是多重价值的制度化,而事实的结局常导致后两者的失落。为此他严肃地告诫世人:“不应把人当工具,而要把人当目的”。   出于 ...
2012-8-24 23:43 | 查看: 1948|評論: 0
“发展”的“异化”与“经济”的“文化”(1)
 发展唯一,量化第一、经济至尊、效率至上,一种蔓延于基层的唯经济主义的气氛是不是正在悄然蒸腾,犹如瓦斯,无声无嗅?其结果将导致“发展”的异化。   若为中国发展把脉,问题可能会出在“文化”上,中国 ...
2012-8-24 23:42 | 查看: 1801|評論: 0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2)
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儒家语言集中存在于《四书》、《十三经》等经典中。经过白话文运动和以 ...
2012-8-24 23:40 | 查看: 2236|評論: 0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1)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发展着,不管是令人欣喜地还是令人讨厌地。所以我们同时听到“二十一 ...
2012-8-24 23:40 | 查看: 2683|評論: 0
名人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 濮存昕:需要根的恢复
中新网8月24日电 8月22日,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旨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坛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旨,旨在通过与会嘉宾的影响力让青年人树立文化强国的信念,扩展青年人对世界 ...
2012-8-24 23:22 | 查看: 1794|評論: 0
艺术家对谈文化传承创新 赵聪:保留与创新不冲突
中新网8月24日电 8月22日下午,琵琶演奏家赵聪、国际知名设计师劳伦斯・许、中国东方歌舞团首席领舞刘婕等艺术界的精英,参与到“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旨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主题论坛中。他们用自己生动的艺 ...
2012-8-24 23:20 | 查看: 1787|評論: 0
解析唐诗选本优劣:《唐诗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4)
《唐人律诗笺注集评》 考订精当,但一人之力难以全美 这是陈增杰的著作,不是太通行,却是质量高并合乎前面提出5项标准的,也许限于个人精力,现只有律诗面世,选了129家,诗584首。但律诗占唐诗总量的一半 ...
2012-8-24 23:17 | 查看: 1917|評論: 0
解析唐诗选本优劣:《唐诗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3)
《唐诗鉴赏辞典》 完备的选本,但鉴赏文章不够公允 上海辞书出版社组织,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编选。选入诗家190余人,诗1100余首,较《唐诗选》又增加了一倍。基本包括了前 ...
2012-8-24 23:17 | 查看: 2105|評論: 0
解析唐诗选本优劣:《唐诗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2)
《唐诗选》 政治第一艺术第二,但瑕不掩瑜 系新中国第一部唐诗权威选本,由文学所集体编写,历经坎坷才得以面世。早在1962年,由余冠英、钱钟书、王水照等5人编选。正值知识分子的短暂春天广州会议之后,故 ...
2012-8-24 23:16 | 查看: 1835|評論: 0
解析唐诗选本优劣:《唐诗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1)
《全唐诗》现存诗48000多首,作家2200余人,一般读者只能看选本。作诗难,选诗亦不易。自唐以来,选本达数十种,但能通行者不多。原因如纪晓岚所说:“求诗于唐,如求材于山场,各肖其人之学识。自明以来,诗派屡变 ...
2012-8-24 23:15 | 查看: 1644|評論: 0
刘锋独创全息心理学派 曾用阴阳五行帮警方破案
刘锋独创全息心理学派 曾用阴阳五行帮警方破案
文/本报记者郑志方 实习生周侗 图/本报记者曹大鹏 一会是掌声,一会是笑声,一会还有惊叹声。昨日下午,本报与金泉书院合作在归元正藏图书馆五楼多功能厅,如期举办第11期文化沙龙,活动现场100个座位座无虚席 ...
2012-8-24 19:18 | 查看: 2541|評論: 0
当代孝观念淡化 年轻人"自顾不暇"也得扪心自问 (4)
D  依然稀薄  “自顾不暇”莫非 是一个托词?  从封建社会传承而来的孝文化,有其糟粕性,但更多的是值得弘扬的价值成分。而现今,值得警惕的状况在于,孝观念变得日趋淡化。   新华社近日发文称,频繁 ...
2012-8-24 19:09 | 查看: 1674|評論: 0
当代孝观念淡化 年轻人"自顾不暇"也得扪心自问 (3)
C  “顺民”元恶  “人子”摆脱个体卑贱的境遇 受时代限制,传统孝道自然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继而导致一个冰冷的事实:孝,根本内容成了子孙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孝文化走向极端化、专制化。君权、父权过度膨 ...
2012-8-24 19:09 | 查看: 1803|評論: 0
当代孝观念淡化 年轻人
当代孝观念淡化 年轻人"自顾不暇"也得扪心自问 (1)
“节孝”作为一种名节成为古人的道德追求从青史的赘述中走来孝的无奈,从来不缺  一个“孝”字,直逼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国人立足社会的行为准则,一直备受尊崇。但是反观一路 ...
2012-8-24 19:07 | 查看: 1687|評論: 0
民俗专家西安研讨七夕文化 现场感受活动氛围
民俗专家西安研讨七夕文化 昨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中国七夕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全国及陕西省内50位民俗文化专家齐聚西安,就“七夕文化与传 ...
2012-8-24 18:27 | 查看: 1721|評論: 0
战国成语玺显示时人价值取向:强调加强自身修养
一般来说,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价值观必有不同。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君权神授”影响的日渐衰微,人们开始抛开身份约束,大胆展现并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一时期,儒家积极入仕的思想逐 ...
2012-8-24 17:49 | 查看: 2031|評論: 0
何为
何为"君子之争"?孔子的竞争论(1)
孔子 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晋平公执政。有一次,南阳县缺个县令。于是,晋平公就问大夫祁黄羊,谁合适这个职务。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晋平公听了很惊讶,说:“解狐不正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仇人呢 ...
2012-8-23 23:19 | 查看: 2227|評論: 0
何为"君子之争"?孔子的竞争论(2)
这就是孔子的竞争观。与孔子相呼应的,则是十九世纪末期美国的迈克尔・波特也是研究竞争的一位专家,他提出了和孔子一样的想法,就是竞争一定要良性竞争,竞争一定要讲规则。     比方说,某企业准备在企业内部 ...
2012-8-23 23:17 | 查看: 2284|評論: 0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6)
 那么,怎样的德政才能产生“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效果呢?综合《论语》所述,大致有以下几点:     1.行先王之道。先王之道即尧舜文武周公之道。《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先 ...
2012-8-23 23:13 | 查看: 1885|評論: 0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5)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王文特在《〈论语〉可以这样读》里说:“德是会意字。甲骨文左旁是‘彳’,右边是一只眼加上一条垂直线,表示 ...
2012-8-23 23:12 | 查看: 1766|評論: 0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