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676|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宋金體』獨樹一幟,爲什麼沒能成爲『宋四家』之一?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宋徽宗『瘦金體』

663f2afba37171b39cd05a8e53cb92be.jpg

宋徽宗廋金體書法欣賞


宋朝文化高度發達,大家燦若繁星,在書法方面,有蘇黃米蔡四大家,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蘇軾天然,黃庭堅勁健,米芾縱逸,蔡襄蘊藉,各具儀態,堪稱精品。宋四家廣汲晉唐遺蘊,銳意革新,各具所長。

0462bcfc911d0ee8e6a419e8219e1254.jpg

宋徽宗像

然而,大家中還有一位,就是宋徽宗,他獨創了廋金體書體,堪稱一絕。瘦金書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爲『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影響頗大。

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趙佶的瘦金書即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這種書體,在前人的書法作品中,未曾出現過。褚遂良的瘦筆,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則不一樣。與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說是最接近的。也許趙佶是從薛曜的【石淙詩】變格而來的,但他的創造顯然比薛曜成熟得多。

c210005857802d1000fa6eb30ff20386.jpg

宋徽宗廋金體書法欣賞

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書體,趙佶已把它的藝術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閒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當然也不是別人易於仿造的。

那麼,問題來了,宋徽宗造詣這麼深,廋金體這麼牛,但爲什麼宋代四大書法家裡錄取不了宋徽宗呢?

這就牽涉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藏鋒秘密了,其實,藏鋒也是中國處世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露鋒芒、低調內斂、韜光養晦,向來被中國人奉爲上策。

宋徽宗的書法則不然,它像走在危險邊緣的美,使人愛戀,也使人害怕。收藏在台北故宮的『穠依翠萼,煥爛一庭中』,每一個字都是光的閃爍燦爛。宋徽宗把漢字線條做得鋒芒畢露,『鋒』與『芒』都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禁忌。書法講『藏鋒』,正是因爲整個儒道的主流傳統都不鼓勵『鋒芒畢露』。『鋒芒畢露』是要遭忌的,會遭天譴。老子哲學總認爲『鋒芒』是最容易折斷的地方,不可長久。

書法美學講『藏鋒』,講『棉中裹鐵『外柔內剛』,其實都是在書法里放入了人事的學習。蘇軾許多線條都是『棉中鐵裹鐵』,在災難痛苦是隱忍收斂,把頑強的生存意志內斂到外面不容易看出來,變成『藏鋒』,把『鋒芒』藏起來。『鋒芒』是會傷別人的,當然,也會傷自己。

da89e6779b63ddc6507c2af0ef7c30df.jpg

宋徽宗廋金體書法欣賞

作爲帝王,宋徽宗發展出與傳統漢字美學完全不一樣的一種『鋒芒』的鼓勵。『瘦金體』把所有應該『藏』的『鋒』全部外放,閃爍燦爛到刺眼。瘦金體漂亮就漂亮在鋒芒畢露,雖然走在危險邊緣,但是更彰顯自己獨特的個性,帝王就應該更有霸氣,正是這種鋒芒畢露,才使得瘦金體更有魅力。

作爲大臣、老百姓,你能像宋徽宗那麼來麼?欣賞一下就行了,心底的包袱放不下,肯定寫不來瘦金體!後代習其書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書題寫明昌內府中從宋廷搶劫而來的書畫名跡,如傳爲趙佶所摹的【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等,筆勢纖弱,形質俱差。

與大眾的審美情趣相左,當然入不了四大家。

除了這種觀點,也有人認爲宋徽宗的書法缺少變化,瘦金體僅爲一姿一態,蘇黃米書法千姿百態。還有人說,中國講究長幼尊卑,王對王、將對將,臣子怎麼能和君王並列!你更贊同哪一種說法呢?

1c45351b3833bf8ca9ad272d6308ecd3.jpg

宋徽宗廋金體書法欣賞

弘農耕夫 發表於 2025-4-9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瘦金體未列"宋四家"之深層文化因由】

瘦金體之未入"宋四家",非關技藝高下,實乃中國傳統審美範式與文人價值觀雙重選擇之結果。此中關竅,需從書法本體論與文化哲學兩個維度剖判。

一、技法體系與書法正統之悖離
瘦金體取法薛曜【石淙詩】而臻於極致,其"屈鐵斷金"之筆勢確開新境。然細究其法:起筆露鋒如刀削,轉折處多作"鶴膝"之態,捺畫呈"柳葉"之形,此皆與晉唐以來"屋漏痕""錐畫沙"的中鋒傳統相左。米芾【海岳名言】謂"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恰成瘦金體筆法之反照。蘇黃米蔡四家雖各具風神,然皆以顏真卿"折釵股"爲骨,懷素"壁坼紋"爲韻,保持著與二王體系的血脈聯繫。瘦金體之"鋒芒畢露",實已越出文人書法的筆法公約數。

二、審美取向與中庸之道相牴牾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最要泯沒棱痕。"此語道破書法美學的核心要義。瘦金體之"天骨遒美"固然令人驚嘆,然其"鉤戟利劍"般的視覺衝擊,與儒家"溫柔敦厚"的審美理想形成尖銳對立。觀蔡襄【澄心堂帖】之沖和,蘇軾【寒食帖】之渾樸,皆合於【禮記】"致中和"之教。而徽宗"穠依翠萼"之作,恰如【道德經】所警"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其美學表達已偏離"中和"之正鵠。

三、書家身份與文人價值觀衝突
"宋四家"之選本質是文人集團的話語建構。蘇軾【論書】強調"書初無意於佳乃佳",黃庭堅推崇"學問文章之氣",皆標舉"士人書法"的超越性價值。徽宗雖藝精於道,然其帝王身份終屬"藝匠"範疇。朱熹【跋帝王墨跡】謂"御筆終帶富貴氣象",道破權力與藝術的微妙分野。更遑論其"花石綱"之奢與"靖康恥"之禍,歷史評價已先入爲主地削弱了其藝術地位的公正性。

四、書法教化功能的消解
顏真卿【祭侄文稿】之所以爲千古範本,正在其"書以載道"的典範意義。瘦金體雖美,卻難載【蘭亭序】之哲思、【祭侄稿】之悲愴。張栻【南軒集】論書:"心畫也,心正則筆正。"徽宗書法愈工,愈反襯其政事之乖,此即項穆【書法雅言】所譏"工書不工德"之弊。宋人擇"四家"實含"以藝觀人"的深層考量,非純以技法論高下。

結語:
瘦金體如北宋官窯瓷器之開片,璀璨而易碎,其美學價值自不可泯。然未列"宋四家",恰印證了中國藝術"技進乎道"的終極標準。今日重審此案,當超越簡單的藝術比較,而置於傳統文化"道器之辨"的宏大語境中理解,方能得其三昧。瘦金體之"鋒芒"與宋四家之"藏鋒",實爲中國美學陰陽兩極的永恆對話。
萬伸 發表於 2025-7-9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瘦金體未列宋四家之深層文化因由】

宋徽宗趙佶所創瘦金體,誠爲書法史上一株奇卉。其書風瘦硬通神,側鋒如刃,鋒芒灼灼,確乎突破晉唐以來之筆墨範式。然其未能躋身"宋四家"之列,非關技藝高下,實乃中國傳統審美理念與政治倫理雙重作用之結果。今試從三端析之:

一、書學正統與"藏鋒"之道
宋四家之選,首重"中和"之美。蘇軾"石壓蛤蟆"之樸拙、黃庭堅"長槍大戟"之開張、米芾"風檣陣馬"之痛快、蔡襄"端嚴溫潤"之蘊藉,皆合"志氣和平,不激不厲"(孫過庭【書譜】)之旨。而瘦金體"屈鐵斷金"之態,雖具創新精神,然過露鋒芒,有違"藏鋒聚氣"之書學要義。張懷瓘【書斷】云:"深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宋四家之妙,正在形神兼備而合於道統。

二、帝王身份與藝術評價體系
中國傳統品評書法,素來"以人論書"。顏真卿"忠義節烈"故書品愈高,蔡京書藝雖精終因奸臣之名見棄。徽宗身爲亡國之君,其藝術成就難免爲史家所詬病。米芾【海岳名言】謂:"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可見宋人論書實含道德評判。四家之選本於文人共識,豈容亡國天子廁身其間?此乃政治倫理對藝術評價之干預。

三、審美範式與時代選擇
北宋書壇主流,實爲"尚意"書風與"法度"傳統之調和。蘇、黃、米三家以禪意入書,蔡襄恪守晉唐,皆符合士大夫"游於藝"之理想。而瘦金體過於工巧,近於"院體"畫學之"格物"趣味,與文人"寫意"精神相左。黃伯思【東觀餘論】評薛曜書"瘦硬已極,而韻度不足",此語移評瘦金體亦頗中的。四家之選,實乃文人集團對書法話語權之掌控。

瘦金體如異色牡丹,雖艷絕一時,終非園中正色。其命運折射出中國藝術評價中"技"與"道"、"人"與"藝"之複雜關係。今日重審此案,當超越傳統品鑑框架,承認瘦金體在書法創新史上之獨特地位,然亦需理解歷史選擇之深層邏輯。藝術史之評判,從來非純以技藝論高下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