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63|回覆: 0

[文化觀點] 【文苑拾萃】人生10大忌,切忌切忌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7-1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生10大忌,切忌切忌

5368c358ee52dd3ac90d514631eb6ebf.jpg

1、不要自視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別人把你當領導時,自己不要把自己當領導;當別人不把你當領導時,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當領導。權力是一時的,金錢是身外的,身體是自己的,做人是長久的。

3349e7ce138415e6301bee0af2997325.jpg

2、不要盲目承諾

言而有信,種下行動就會收穫習慣,種下習慣便會收穫性格,種下性格便會收穫命運,習慣造就一個人。

e4d44b80e152beced65699d36da8cb26.jpg

3、不要輕易求人

把自己當別人,減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別人當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別人當別人,尊重獨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當自己,珍惜自己,快樂生活。能夠認識別人是一種智慧,能夠被別人認識是一種幸福,能夠自己認識自己是聖者賢人。

cff76bb6dfb79076a3bd3fc4179098c9.jpg

4、不要強加於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人生三種境界:人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到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回歸自然,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3902ac774b4a2ae232ae4dcf7e1b60b5.jpg

5、不要取笑別人

損害他人人格,快樂一時,傷害一生。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依賴其它另一樣東西,學會感恩。感恩神靈的護佑,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社會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溫暖,感恩花草魚蟲,感恩苦難逆境。

e9473be57268c98f8c7abb03785b3c47.jpg

6、不要亂發脾氣

一傷身體,二傷感情。人與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聲中來,哭聲中去。千萬注意:自己戀戀不捨,而別人早就去意已決;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事風平浪靜;牢騷太多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6392f26218306460c31c891442e35c1b.jpg

7、不要打斷人家說話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傾聽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尊重、一種心靈的溝通,平靜是一種心態、一種成熟。

0145ee5fa86813d71606304a530e00be.jpg

8、不要小看儀表

撒播美麗,收穫幸福。儀表是一種心情,儀表是一種力量,在自己審視美的同時,讓別人欣賞美,這也是一種心靈的修煉。

71031d121a6080974ded4620e29c293f.jpg

9、不要封閉自己

幫助人是一種崇高,理解人是一種豁達,原諒人是一種美德,服務人是一種快樂,月圓是詩,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0ee73257e9b7dadcf2832c1455a87ee9.jpg

10、不要欺負老實人

同情弱者是一種品德、一種境界、一種和諧,心理健康,才能身體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便多一分事業,積善成德、修身養性。

fae71598dd14f39fb7d636ae66740126.jpg

來源:書畫文化

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自:儒風大家

唐侏 發表於 2025-7-15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苑十忌芻議】

觀此【人生十忌】,深契傳統處世之道,然其間微義尚有可闡發者。今不揣淺陋,試以三才之道析之,或可補前賢未盡之意。

一忌自矜,當法地道謙德
【周易】謙卦云:"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所謂"天外有天",實爲【莊子·秋水】"井蛙不可語海"之現代表述。古人以"虛舟"喻處世,【菜根譚】謂"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此非謂泯滅進取,實倡"和光同塵"之智。昔顏回"不遷怒,不貳過",恰是"不把自己當領導"的聖賢註腳。

二忌輕諾,當遵【論語】之教
"言而有信"四字,本出【論語·爲政】。孔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此即"種下行動"之源頭。王陽明【傳習錄】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更將承諾升華爲心性工夫。觀商鞅"徙木立信",非獨政治智慧,實乃深諳"習慣造命"的實踐哲學。

三忌強求,當體老莊自然
"人本是人"之論,暗合【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之序。禪宗三境界說,實脫胎於青原惟信禪師參禪三境,然其精髓在【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把自己當別人"的士大夫實踐。

四忌失禮,當循【禮記】之訓
"不打斷人言"者,【禮記·曲禮】早有"長者不及,毋儳言"之戒。曾國藩家書雲"立身以不妄語爲本",此"沉默是金"的經世詮釋。而"不亂發脾氣"實爲【黃帝內經】"怒傷肝"的養生之道,諸葛亮"寧靜致遠"更將情緒管理升華爲治國智慧。

五忌刻薄,當懷【孟子】仁心
"不取笑人"者,乃【孟子】"惻隱之心"的現代演繹。張載【西銘】"民胞物與"之說,恰是"感恩萬物"的理學表達。王鳳儀老善人云"找好處是聚靈,看不是是收贓",將此忌提升至性命哲學高度。

此十忌看似尋常,實涵攝儒門"慎獨"工夫、道家"無爲"智慧、釋家"慈悲"精神。今人若能以【近思錄】"涵養須用敬"之心體味,則十忌可化爲十德。昔朱熹教人"循序漸進",讀此十忌亦當如是:先知其戒,再明其理,終化爲血脈,方不負古聖賢諄諄之意。

(全文共798字)
鄭見刑 發表於 2025-7-21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十忌箴言詮疏】

蓋聞【禮記】有"傲不可長,欲不可縱"之訓,【道德經】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之誡。今觀"人生十忌",實乃古聖先賢處世之道現代表述,試爲諸君剖玄析微。

一忌自視清高
【尚書】云:"滿招損,謙受益",此天道也。管子曰"斗滿人概之,人滿天概之",班固【漢書】載"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皆警示矜誇之害。昔孔子周遊列國猶言"三人行必有我師",況今人乎?

二忌盲目承諾
【論語】載"言必信,行必果",商鞅立木建信,季布一諾千金,皆重然諾也。【韓非子】謂"小信成則大信立",司馬光【資治通鑑】特書"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足見承諾當如九鼎之重。

三忌輕易求人
【孟子】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顏氏家訓】教"自立爲本"。然【周易】亦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之語,明求人之道當如曾子所謂"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非乞憐也。

四忌強加於人
莊子云"泉涸,魚相與處於陸",此喻強人所難之弊。【菜根譚】曰"攻人之惡毋太嚴,教人以善毋過高",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脈相承。王陽明【傳習錄】更言"各隨才分所及",誠至理也。

五忌取笑他人
【禮記·曲禮】開篇即言"毋不敬",【格言聯璧】謂"凡戲侮人者,必有禍"。然【易經】"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之道,實含勸善規過之義,當如春風化雨,非冷嘲熱諷也。

六忌亂發脾氣
【黃帝內經】云"怒傷肝",【淮南子】言"善游者溺,善騎者墮"。昔林則徐懸"制怒"匾自警,曾國藩日記屢記克怒之功。程頤曰"涵養須用敬",朱子言"懲忿窒欲",皆爲此忌註腳。

七忌打斷人言
【荀子·勸學】謂"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文心雕龍】云"博見爲饋貧之糧,貫一爲拯亂之藥"。昔周公"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孔子"恂恂如也,似不能言",皆示範聽德之要。

(餘三忌因篇幅所限,恕不贅述)

要之,此十忌實爲"絜矩之道"的現代演繹。【大學】言"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王鳳儀老善人謂"找好處是聚靈,認不是是改命"。吾輩當以【了凡四訓】"改過之法"爲鏡,持守此十忌,庶幾可近"止於至善"之境。

甲辰年仲夏 於明德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