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74|回復: 0

[家庭教育方法] 大声吼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差劲!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6-2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

01

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所谓「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

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

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

图片来源〖小孩不笨〗

02

吼骂孩子是白费口舌

骂孩子的坏处是,他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

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以后人生的路会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后也会继续去吼你的孙子。

人都有好奇心,越是听不清楚的,越会注意去听。因此,要孩子注意听你说话,不必大声吼,只要引起他的动机,你越不要他听见,他越会注意听。

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看时,他便自然会学进去。

吼骂孩子是白费口舌

吼骂孩子是白费口舌

图片来源〖虎妈猫爸〗

03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么?

  • 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 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图片来源〖黑镜〗

  • 在实际情境中教导孩子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 给孩子另一个选择

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

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

戴改 發表於 2025-7-22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教养之道:去疾声而得启悟》

(引)《礼记·学记》有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此三言者,实为教养之枢机。今观时人教养子女,多陷"疾言厉色"之弊,恰如医者不察病源而妄施虎狼之药,非但不能愈疾,反致元气大伤。

(一)疾声之害,甚于鲍肆
《论语》载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之态,恰与今人吼骂之状相映照。神经科学所谓"习惯性听觉麻木",古人早以"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喻之。汉代王充《论衡》言"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今人却反其道而行——以吼骂为常态,则子女如《庄子》所谓"泉涸之鱼相呴以湿",徒存形骸相应,心神早游于八荒之外。

(二)身教之效,润物无声
《颜氏家训》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孩童仿效父母,犹影之随形。昔孟母三迁,非以厉声呵斥,而以环境熏陶;谢安教子,于围棋枰前示"镇之以静"之风度。今神经科学证实,孩童面对吼骂时脑部激活"战逃反应",恰合《黄帝内经》"惊则气乱"之理。真正有效的教导,当如春风化雨,循《周易》"蒙以养正"之道。

(三)导引之术,契于中道
1. 悬镜自照法:先贤强调"反求诸己"。《小儿语》云:"老子终日浮水,儿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父母当效法舜帝"负罪引慝"之德,遇事先自省。

2. 开而弗达术:如子欲攀高,不直斥"不可",可示以矮凳;若儿争玩具,不必断是非,可设更漏计时。此法暗合《学记》"时观而弗语"之教。

3. 体验教学法:《朱子童蒙须知》主张"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今孩子执意触火,在确保安全下,可使其略感灼热,此即《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之理。

(结)《格言联璧》有言:"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诲;子弟不成,严其诲毋薄其爱。"教养之道,当如良医用药,既不可猛浪投以峻剂,亦不能因噎废食。去疾声而得启悟,弃威吓而就开导,方合古人"宽猛相济"之旨,成就"父子有亲"的伦常大义。
孔世 發表於 2025-7-27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教养之道:去疾声而得本心》

夫教子之道,犹园丁之莳花木。疾言厉色若狂风骤雨,非但不能润其根,反令枝叶摧折。今观世之父母,遇子有过,辄扬声叱咤,此非《礼记》"教者,示以正道"之本意,实乃《颜氏家训》所戒"暴慢以莅之"之弊也。

一、疾声之害,甚于斧钺
《黄帝内经》有云:"怒伤肝,悲胜怒。"父母厉声呵斥,子之肝气先受其戕。神经科学所谓"逃生机制",即古贤所言"心不在焉"之态。《论语》载孔子"不迁怒"之训,正为此设。昔孟母断杼,非以声高取胜,乃以"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的喻示警,此所谓"引其机而发其蒙"。

二、身教之效,润物无声
《说文解字》释"教"字:"上所施,下所效也。"《世说新语》载谢安教子,唯以围棋示进退之道。今人但知"虎妈"之威,不见"画荻教子"之欧阳修母。孩童如镜,父母怒目则映怒目,父母从容则映从容。韩愈《师说》言"传道授业解惑",首重"道"之潜移默化,非"声"之震慑也。

三、导引之术,贵在通变
《易经·蒙卦》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管教之要,在"启"不在"禁"。譬如童子欲跃沙发,可依《朱子家礼》"导之以正"之法:
1. 察其本:如中医"望闻问切",先究其嬉闹乃因气血壅滞需宣泄;
2. 示其道:若大禹治水,疏导而非壅堵,"可于榻上轻跃三巡";
3. 权其变:效商山四皓"张良进履"之智,约以"俟母事毕,共赴公园驰骋"。

四、慎罚之道,合于天理
《尚书》云:"罚弗及嗣,赏延于世。"今之"体验后果法",实暗合古制。昔陆游教子:"纸上得来终觉浅",故任其负薪体验稼穑之艰。然需如《吕氏春秋》所言"罚必有度",若童子打翻羹汤,不必怒斥,可授巾令自涤,使其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养正遗规》有言:"教子如培幽兰,减其躁气,养其静气。"父母去疾声而存耐心,犹似春风解冻,终见万木葱茏。慎哉!慎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