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943|回覆: 0

[醫藥臨床] 翁維良·談冠心病方藥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12-15 16: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翁維良·談冠心病方藥

翁維良·談冠心病方藥

翁維良,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導師,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翁維良教授行醫數十年,擅長應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種疑難病,用藥精煉,療效顯著,特訪談如下。

思維篇

問:您認爲怎樣才能學好中醫?

答:學好中醫一定要勤於實踐,不能只看書本,一定要理論結合實踐。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跟診當住院醫生18年,1960年畢業,1978年才當主治醫生,一直在臨床一線。總之要認真臨床,勤於思考,打好基礎,對於學習中醫是十分必要的。

問:您臨床診療的思維特點是什麼?

答:中醫的優勢不僅在於治療常見病,也在於治療疑難病。我提倡辨證論治,病證結合。

西醫不用中藥不違法,中醫不用西藥也不違法。好多病人都不願用阿司匹林,丹紅注射液和阿司匹林合用導致腦出血的,我自己碰見過3例。有病人希望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抵抗的人很多。這些都是臨床的實際問題,是需要研究和解決的。

臨床篇

問:您臨床如何治療冠心病?

答:我臨床治療冠心病主要是辨證論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過去名老中醫很多,每個人治病的著眼點不同。我們發現郭士魁教授的活血化瘀方起效快,治療胸痹不加活血藥起效慢。現在病種多了,活血化瘀治療百病,百病皆瘀就是證了。

問:您在治冠心病用活血藥時有什麼考慮?

答:我現在多用三七,冬天加高良姜、附子、細辛。祛痰活血、養陰活血法用於糖尿病的比較多。輕症用養血活血,現在病越來越重,我主要看心絞痛的程度而不是根據冠心病的單支、雙支或三支病變來用活血藥。

問:冠心病合併糖尿病您怎麼治療?

答:冠心病合併糖尿病,我在治療時用黃連、黃芩、黃柏比較多,三藥同用,量不大,一般用量爲6~10g。苦寒藥對胃有影響,酌加和胃的藥,如佛手、陳皮,用起來效果比較滿意。

問:冠心病合併胃病您怎麼治療?

答:血脈瘀阻是貫穿於冠心病整個發病過程的一個基本病理環節,所以主張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冠心病。但導致心脈瘀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氣虛或氣滯外,濁阻、寒凝、陰虛、熱結均可引起心脈不通,產生心痛的症狀。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療中,不可一味地應用活血化瘀藥。冠心病合併胃病,先要把胃養好,水蛭、全蠍、地龍用的時候要與和胃藥一起用。

問:您如何治療老年人高血壓?

答:老年人高血壓的治療,天麻鉤藤飲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子。尤其是老年人,低壓低,症狀很多,血壓降下來很難受,用天麻鉤藤飲滋腎陰可有調節血壓的作用。用中藥可以把低壓升起來,如人參、太子參、北沙參、黃芪,對於氣虛的老年人,療效非常好。

問:中醫治療病竇症候群的優勢在哪裡?

答:病竇症候群出現暈厥時先要考慮起搏器等治療,如果沒有暈厥,還可以保守治,我臨床常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但現在我不用附子了,烏頭鹼處理處理不好會有問題,臨床實踐表明不用附子效果也很好。緩慢性心律失常多是因陽虛導致心脈運行不暢而出現瘀滯,臨床有畏寒、眩暈、心悸、舌質暗、脈沉結代等表現,我在應用活血化瘀藥的同時,常配伍溫陽藥,從溫心、溫脾胃、溫腎來溫陽祛寒,常用藥有炮附子10~12克,乾薑10克,肉桂6~10克,良姜10克,補骨脂10克,對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

問:對於心衰您如何治療?

答:我臨床多採用益氣溫陽、活血利水養陰之法治療心衰,方以真武湯合冠心2號方加減,佐生脈飲等養陰之品兼顧陰液。老年人出現心衰也很多,單純理氣利水不管用,心衰的治療要益氣活血利水才行。對於風濕性心臟病導致的心衰也多用活血化瘀法,用生脈飲加減養陰,防乾薑、附子等溫燥之品傷陰;水腫甚加葶藶子、大腹皮、冬瓜皮、玉米須利水消腫;心悸加苦參清心火、龍骨重鎮安神;風濕日久化熱,予金銀花、金蓮花清熱解毒;加用北五加皮益氣強心,夏季加藿香、佩蘭、荷葉、薄荷之品清暑利濕,冬季加防風、白朮、黃芪益氣固表,以防外感。

問:您臨床喜用寬胸丸,如何加減?

答:寬胸丸是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一個經典方劑,以芳香溫通活血化瘀的蓽茇、良姜、細辛、檀香、元胡等藥物爲主。此方溫散,臨床多用於氣虛、陽虛有寒的病人。我在臨床常應用此方,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選用其中的一兩味藥物配伍其他活血藥。對於血瘀有熱的病人通過配伍清熱藥如黃芩、黃連等,避免溫熱藥物性溫助熱之過,對陰虛有熱的病人則配伍生地、麥冬、玄參等滋陰清熱但不滋膩的藥物,避免了溫散之品助熱傷陰,同時又加強了通竅活血的力量。

問:您臨床常用的活血藥物有哪些?

答:我臨床常用的活血藥有三棱、莪朮。寬胸丸中有降香,用於冠心病急性期有較好地緩解心絞痛的作用,但長期服用有傷正之弊。我現在常用鬱金,用鬱金活血、行氣、通竅,避免了降香久服耗散氣血之弊。改降香爲鬱金,是變溫通爲涼通,適用於血瘀有熱不適合溫通的冠心病病人。對於血瘀有寒又要長期服藥的病人,我用薑黃,薑黃性味辛、苦、溫,它和鬱金是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但性味變溫。

問:您臨床怎樣應用安神藥?

答:我治療心血管病喜用養心安神藥,因爲心主血、藏神,臨床應用在益氣活血、養陰活血、開竅活血等諸法中加用安神養心藥,無論是對於冠心病、心律失常還是對於心力衰竭、高血壓病的治療,都明顯增強了療效。我經常選用養心安神的藥物如酸棗仁、五味子、柏子仁、首烏藤、珍珠母等。

問:您常用哪些藤類藥物?

答:我在臨床上常用絡石藤、路路通兩味藥作爲對藥。絡石藤祛風濕、通經絡,路路通能通經利水,二者均可治療跌打損傷、經行不暢,故又均有活血化瘀之效,避免損傷正氣,尤其適合慢性病人長期服用。

問:您常用的和胃藥物有哪些?

答:健脾和胃,我常用的方劑有參苓白朮散、二陳湯、香砂六君子湯、四君子湯等。藥物常用玫瑰花、佛手、砂仁、煅瓦楞、烏賊骨、絲瓜絡、鬱金、木香、香附、芍藥、焦三仙等。腹脹滿,我常用佛手、玫瑰花同用。胃口不好,爲什麼用玫瑰花?玫瑰花是醒胃的,吃完後感覺胃裡會很舒服,常用量爲10克。瓦楞子、烏賊骨常用量爲20克,制酸好,常用於反流性食管炎。絲瓜絡理氣和胃,無副作用,常用量爲15克,腹脹即可用。

問:您臨床怎樣應用散劑、茶飲方?

答:中藥散劑有成分不易丟失、患者可長期堅持服用等優點。郭士魁教授治療冠心病就經常施以散劑,他常用的散劑有人參三七散、人參三七沉香散、三七散、活血止痛散、人參散、青麝散、三白散、烏沉散、濕疹散等,其中前5種散劑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常用散劑。我臨床治療冠心病也常配合散劑進行治療。

茶飲方用在乾燥症、慢性咽炎效果比較好,我多用山萸肉、生山楂、烏梅、麥冬、天冬、菊花、青果、金銀花、金蓮花、玫瑰花等,糖尿病口渴也常用這些藥物作爲茶飲方。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7-9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翁維良教授冠心病辨治心法芻議】

翁維良教授作爲當代中醫心血管病大家,其學術思想深植於【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旨,又融通王清任活血化瘀之說,形成獨具特色的"病證結合"診療體系。本文就其冠心病辨治精要進行學術梳理。

一、治學根基:知行合一的臨床思維
翁老強調"讀經典做臨床"的實踐觀,暗合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治學傳統。其18年住院醫師的淬鍊歷程,正是對【傷寒論】"平脈辨證"診斷學的現代詮釋。這種重視臨床實證的學術路徑,與葉天士"臨證多,識證真"的治學理念一脈相承。

二、辨治特色:氣血同治的立體思維
1. 活血化瘀法的創新運用
翁老繼承郭士魁學術經驗,將活血化瘀發展爲動態辨證體系。其用藥特點有三:①分層論治:輕症用當歸、川芎養血活血,重症取水蛭、地龍破血通絡,符合【本草綱目】"血滯宜活,血瘀宜破"的分治原則;②因時制宜:冬季配伍附子、細辛,取法【傷寒論】當歸四逆湯溫通之意;③臟腑相關:胃病者佐以佛手、陳皮,體現【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的治未病思想。

2. 糖尿病合併冠心病的辨治
採用三黃(黃連、黃芩、黃柏)瀉火存陰,暗合劉完素"火熱致瘀"理論。其用量控制在6-10克,佐以和胃之品,既承襲李東垣"脾胃爲血氣陰陽之根蒂"的學術主張,又規避苦寒傷胃之弊。

三、學術啟示:守正創新的典範
翁老對阿司匹林抵抗現象的觀察,體現中醫"審證求因"的辨證思維。其提出"百病皆瘀"的學術觀點,既是對【血證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理論的延伸,又融合現代血液流變學認識。在冠心病合併胃病的治療中,強調"胃氣爲本"的用藥原則,深得【脾胃論】調中州以安四髒的精髓。

結語:
翁維良教授的臨床經驗啟示我們,中醫學術發展當以經典爲基、臨床爲驗。其將傳統瘀血理論與現代心血管病研究相結合的治療體系,不僅豐富發展了中醫心病學內涵,更爲當代中醫傳承創新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範式。學者當於此用心體悟,方能在臨床實踐中實現"繼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學術境界。

(全文798字)
宇悠久久 發表於 2025-7-13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翁維良教授冠心病辨治心法芻議】

翁維良教授作爲當代中醫心血管病大家,其學術思想深植於【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旨,又融匯歷代醫家心法。本文就其冠心病辨治特色略陳管見。

一、學術淵源與辨證思維
翁氏承郭士魁先生"活血化瘀"學術衣缽,然非拘泥成法。其強調"病證結合"的診療模式,實與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一脈相承。臨證時尤重三焦氣化,認爲心脈瘀阻當分虛實:虛者宗李東垣補氣活血,實者法王清任逐瘀通絡。其不用阿司匹林之論,正體現【傷寒論】"觀其脈證"的辨證精髓。

二、用藥法度精要
1. 活血藥運用層次:輕症取當歸、川芎養血活血,中症用丹參、紅花和血活血,重症選水蛭、地龍破血逐瘀。其用三七頗有發明,既合【本草綱目】"散血定痛"之功,又避峻烈傷正之弊。冬季佐以附子、細辛,暗合【傷寒論】四逆湯溫通之意。

2. 合併症處理要訣:
糖尿病冠心病變通運用三黃(黃連、黃芩、黃柏),取法【千金要方】黃連解毒湯而減其量,佐以陳皮、佛手,既清燥熱又不傷胃陽。
合併胃病時謹守"有胃氣則生"之訓,常以砂仁、檀香護胃,此乃化裁自【和劑局方】檀香飲之妙用。

三、學術啟示
1. 辨證與辨病關係:翁氏突破傳統"胸痹"範疇,將冠脈病變程度與中醫證候有機結合,開創性地提出"以痛爲度"的用藥標準。

2. 活血化瘀新詮:其臨床發現"百病皆瘀"現象,實爲對【血證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理論的現代詮釋。然強調需辨"因瘀致病"與"因病致瘀"之異。

四、臨證啟示
老年高血壓治療中,翁氏常以天麻鉤藤飲合澤瀉湯化裁,體現"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與"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經旨融合。其用藥精當處,在於知常達變:如遇陽虛者,雖高血壓亦敢用附子,此即【內經】"有者求之,無者求之"之真諦。

結語:翁維良教授之學,既恪守"方證相應"之經旨,又創新性地發展活血化瘀理論。其臨床思維深具"圓機活法"之妙,用藥如弈棋,步步皆有法度,誠爲當代中醫臨床範式。學者當於其"病證結合"處深究,於"藥隨證轉"處體悟,方能得此心法真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三日寅時| 2025/7/17/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