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690|回覆: 0

[散打] 簡單直接—搏擊之精要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懋基 發表於 2015-12-20 21: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無論練習散手、拳擊、跆拳道或擒拿格鬥等中外功夫,都須去複雜為簡單,達至拳到無心始見奇。不是嗎?象形象拳前輩郭雲深的半步崩拳,數十年如一日,到了『打人如走路,視人如蒿草』之境。

我初習武時,師傅也曾教導過『拳不要多而要精』,劈拳,崩拳每次練功前都得單練半小時以上。可見練功之專一,精煉。而大家知道的李小龍宗師更是廣采博取,截拳道中無套路,簡簡單單幾個式子,包羅萬象,能攻善守。直拳、側踢、勾漏手無不是他瀝盡心血,孜孜以求的磨練精神,達到了出神入畫之境 。許多初學者沒練幾天,幾月或一年半載就想運用於散手對抗或街頭格鬥,往往遭到慘敗。

同樣是一種拳法或腿法,為什麼別人能運用自如呢,其中,個人的領悟能力,以及學練的程度和過於複雜化 ,那怎能象李小龍那樣隨心所欲?

一位朋友曾到某武館練了一年散打,某次與我的一位兄弟交流,雙方戴上拳套開始後,只見那位朋友一會兒東躥西跳,一會兒多種姿勢,交手卻屢遭數拳,三個回合下來朋友在點數上輸了。我的這位兄弟並未受正規訓練,只是街頭格鬥好似他的家常便飯。這就說明光注重動作和過於複雜,卻不及時常格鬥中的——經驗,簡單、直接實實在在,也就不是花架子。 筆者在一次散手擂台上與對手交戰中,對方的抱摔、踹腿是其絕招,我小心翼翼地想防範其摔 ,亦未防住,可見他的動作不帶預擺性和大幅度,真正運用於無形和精煉、防不勝防。其踹腿決招亦正是我所擅長的,不相上下 。

以上兩例足以說明那些動作過於花哨只能處於被動甚至挨打,而絕招亦正是動作的簡明、直接和千錘百鍊而來。 下面舉出一例看看簡單、直接的運用:

1、當歹徒拿起菜刀向你頭部猛砍時,你做出如何反應?有可能用手去擋、卻易傷手,有可能見刀來撒腿就跑。

2、當歹徒舉刀向你頭部砍來時,你有可能本能的向後退避 ,然而,歹徒之刀不是一舉不動的,他會第二刀連連向你砍來。

3、當歹徒舉刀向你頭部砍來時,你在對方舉刀的那一剎那 同時上步,用左前臂阻擋對方手臂,並用右手猛挑敵之肘關節順 勢下壓,左手抓其腕部,雙手合力反別其臂,控制敵整個臂部。

4、當歹徒舉刀向你頭部下砍時,你在對方舉刀瞬間向右側上步,同時用右邊腿踢敵襠或小腹。

5、當歹徒舉刀向頭部砍下時,你在刀未落下之前墊步踹其膝關節或腹部,並用右拳猛擊歹徒之面部。

從以上5點看出,1至2點為消極,不足取。3點實為拿法,但是,機拿握不准以及擒拿力量不足易遭反抗,故須快、准、狠。

4至5點才是簡單、直接、沒有任何多餘動作,敵動我動、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特別是徒手對刀械時,沒有精簡的動作,則 陷入危險之境。因為對方拿刀砍你時,不可能也不容許你去思考用什麼動作破它,亦不可能再多做些動作對付它,否則,那時拿你 自己的命來做賭注。

當然,破刀之法不在於此,但不論你採用什麼招法必須精簡、直接,任何一個多餘動作也許會給你帶來傷害 。所以,搏擊之道既簡單又複雜。

民族英雄說過『習者周旋左右,滿片花草,不足為談也。』不正是譏諷那些只圖花繡腿不注重實踐精簡的人嗎?要想在搏鬥之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必須由搏而返,或去粗取精,力求精簡再精簡。
黃文勇 發表於 2025-7-15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武學至簡之道——由搏擊精要引發的武學體悟】

拜讀閣下【簡單直接—搏擊之精要】一文,深契武學三昧。余浸淫國術四十餘載,觀歷代拳譜典籍,莫不印證"大道至簡"乃武學真諦。今試以傳統武學理論析之。

一、簡約為武學終極境界
【易經】云:"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郭雲深先生半步崩拳之妙,正在其將形意拳"五行合一"之理凝練於一步一拳。昔年孫祿堂先生有言:"拳術之道,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式而在勁。"此與閣下所言"拳不要多而要精"暗合道妙。觀歷代宗師,無論楊露禪"搬攔捶"、李書文"頂心肘",皆以簡馭繁,終成絕技。

二、李小龍武學思想與傳統武術的契合
截拳道"以無法為有法"之論,實與太極拳"捨己從人"、八卦掌"隨曲就伸"異曲同工。王宗岳【太極拳論】所謂"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正與李小龍"簡單幾個式子包羅萬象"相印證。閣下提及勾漏手之妙,恰合南拳"短橋窄馬"之要,皆在方寸之間顯功夫。

三、實戰經驗與武學修為
【紀效新書】有云:"既得藝,必試敵。"戚繼光此言道破武學真諦。閣下所述擂台實例,印證了【手臂錄】中"千招會不如一招精"的訓誡。傳統武術講究"練時須有敵人意",若徒具花法而無實功,終如【少林棍法闡宗】所譏"如畫地作餅,不可食也"。

四、臨敵應變與武學智慧
觀閣下所舉御刀五法,深得傳統擒拿精髓。第三法暗合太極拳"引進落空"之妙,第五法具八極拳"硬開硬打"之勢。然【角力記】有言:"制敵如醫者用藥,當審症施治。"建議習者當明"一理通百法"之道,如形意"三體式"之可變崩、鑽、炮諸拳,方得活用之妙。

結語:
武學之道,貴在"致廣大而盡精微"。簡非簡陋,乃千錘百鍊後之升華;直非魯莽,乃明理達變後之從容。願諸君能由術入道,以武證真,方不負先賢創拳之苦心。
假魅小蟲 發表於 2025-7-17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武學至簡之道——由搏擊精要引發的武學體悟】

拜讀閣下【簡單直接—搏擊之精要】一文,深契武學三昧。余浸淫國術四十餘載,觀歷代拳譜要訣,莫不以"大巧若拙"為終極旨歸。今試以傳統武學理論為綱,參以實戰體悟,與諸君共探至簡之道。

一、形簡意賽:傳統武學的核心密碼
郭雲深先生"半步崩拳打天下"之典,實為形意拳"五行合一"的絕佳註腳。考【拳經】有云:"練時眼前無人似有人,用時眼前有人似無人",此中玄機正在"專一"二字。昔年孫祿堂先生教導弟子,每日單操劈掌三千次,三年方許學第二式。非是吝嗇,實因"萬法歸一"之理。觀今人習武,多如走馬觀花,豈知少林【易筋經】十二式、形意五行拳,皆是千錘百鍊的"母拳",一招含百式,一式通萬法。

二、返璞歸真:東西方武學的共同歸宿
李小龍先生"以無法為有法"之論,暗合【莊子】"庖丁解牛"之境。余嘗考太極拳譜"捨己從人"之要,與截拳道"截擊"理念實有異曲同工之妙。王宗岳【太極拳論】所謂"着熟-懂勁-神明"三階,正是由繁入簡的修行次第。閣下所言街頭格鬥之例,恰印證了【紀效新書】"既得藝,必試敵"的古訓。戚繼光當年編選三十二勢長拳,正是刪繁就簡,擇其"真可搏打者"。

三、簡而不陋:實用技擊的辯證法則
觀閣下所舉防刀五法,深得"守約施博"之妙。然需申明:簡非簡陋,直非魯莽。【手臂錄】論槍法云:"中平槍,槍中王",正謂簡單招式須含萬千變化。以第三式為例,其理通於八卦掌"脫身換影"之術,形似太極拳"搬攔捶"之法。余建議習者當參酌【單刀法選】"乘舊力略過,新力未發"之機,方得"後發先至"真諦。

結語:
武學之道,猶若參禪。初看山是山,繼而山非山,終乃山仍是山。願諸君能由"見招拆招"臻於"不招而招",終至【劍經】所謂"打即是顧,顧即是打"的化境。切記【少林十戒】"日練三式,勿貪多招"之訓,方不負古人"大道至簡"之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