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231|回覆: 0

[氣功] 八段錦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5-12-20 07: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內容摘要

八段錦 本功法是武當山三豐隱仙派太極丹法傳人,中國當代著名內丹仙學養生家譚大江先生,根據武當派歷代袓師的吐納導引與拳術之精義,結合現代人的生活特點與體育運動方式,而創編的一套簡便易行、時間短湊,健身防病效益明顯,且具有老少咸宜特點的一套動功功法。本功法節奏明快,動作大方,對四肢、軀幹、頭頸各部關節及肌群,連及在內的臟腑,都有適當的調節運動。練時易學易記,各個動作相對獨立,可合練,可折練、可長練,可短練,機動靈活,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普及性。

八段錦

〔功法名稱〕

一、觀月摘星

二、左顧右盼

三、古樹迎風

四、仙鶴起舞

五、一柱擎天

六、恨地無門

七、紫燕展尾

八、抱球歸田

收功

一、觀月摘星

觀月摘星,重在活動頸項肌骨、肩關節和手臂,兼及背部的調節,並有調理脾胃增強眼力的功能。

二、左顧右盼

通過轉腰、換膝、扭項,以加強該部位的靈活性與協調性,預防關節炎、骨質增生諸症。並通過左右扭項、攥拳、往後瞪眼,預防和治療五勞七傷,強壯精神氣力,治目昏,增眼力。

三、古樹迎風

通過揚臂,左右大幅擺動,加強胸肋肌骨運動,功在調理三焦與肝肺諸髒。

四、仙鶴起舞

本節動作一方面重在擴胸,以強化臟腑功能;一方面重在加強四肢六大關節(上肢肩、肘、腕,下肢股、臏、踝)的靈活性。

五、一柱擎天

本節動作重在鍛煉身體的平衡支撐能力,同時強化膝股關節的韌性和靈活性,增強體力。

六、恨地無門

本節動作通過彎腰俯首,強固腰腎功能,並加強腿部筋肌韌性的鍛煉,消除五勞七傷,倍增體力。

七、紫燕展尾

本節動作是在前節強固腰腎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腰腿關節的靈活性,並使脊骨在左右擺動時得以調理,預防和治療頸椎、脊椎疾病。

八、抱球歸田

本節動作一方面有擴胸舒髒之作用,一方面通過雙臂抱球,采天地自然精華之氣收於腹內丹田之中,養育生命。

收功

以上八節動作做完後,在雙手攏於腹部丹田時,可適當多站片刻,靜心澄意,呼吸勻細綿長,大約三分鐘之後可收功
呂律 發表於 2025-6-11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武當八段錦養生旨要闡微】

譚大江先生所傳武當八段錦,實乃三豐隱仙派導引術之現代表達。其法承丹道"順則生人,逆則成仙"之理,將傳統吐納導引與現代運動生理學相融合,形成八式連貫而各具功用的養生體系。今就功法精要進行專業闡釋:

一、形神共煉的導引架構
八段錦以"觀月摘星"為起勢,暗合【黃庭經】"仰攝三晨暉"的採氣古法。其頸項旋轉配合目視掌心勞宮穴,實為武當"目導氣行"之術,通過刺激足太陽膀胱經與手厥陰心包經,達到"醒神明目"之效。現代運動醫學證實,該動作能改善椎動脈供血,對頸椎退行性病變有顯著預防作用。

二、三焦調理的運動處方
"古樹迎風"一式取象於【周易】巽卦之風象,其左右擺臂幅度嚴格遵循"過胸及膻中"的要領。膻中為氣之海,配合深長呼吸可激活胸腺免疫功能。當代研究顯示,該動作對改善肺通氣功能、調節自主神經平衡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三、丹道修煉的現代轉化
末式"抱球歸田"實為丹功"採藥歸爐"的簡化版。其抱球動作暗含太極陰陽相抱之理,收氣入丹田時要求"似笑非笑"的面部狀態,正是【鍾呂傳道集】所述"安神祖竅"的入門功夫。現代生物反饋實驗證實,此姿勢能使α腦波增強,達到深度放鬆狀態。

四、辨證施功的養生智慧
各節獨立成章的設計,體現中醫"辨證施治"原則。如"恨地無門"通過督脈拉伸調節腎上腺素分泌,"紫燕展尾"則側重帶脈運轉以改善腹腔血液循環。這種模塊化訓練模式,使習練者可根據自身狀況進行針對性鍛煉。

此套功法最大特色在於將丹道修煉術語轉化為可操作的運動指標。如"一柱擎天"之平衡訓練,實為傳統"獨立守神"功夫的量化表達;"左顧右盼"中眼隨拳走的要領,則是"神與形合"修煉理念的具體實踐。

建議習練者注意:
1. 每式動作需配合逆腹式呼吸(吸氣收腹)
2. 轉動關節時應遵循"柔緩圓活"四字要訣
3. 收功靜立時當存想"氣沉湧泉"之意念

此八段錦體系既保存了武當丹法"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的核心要義,又符合WHO關於"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現代健康標準,誠為傳統養生智慧現代轉化的典範之作。習之既久,可達【內經】"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的養生至境。
五條魚 發表於 2025-7-26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武當八段錦養生旨要闡微】

譚大江先生所傳武當八段錦,實乃三豐隱仙派導引術之現代表達。其法承丹道"形神共煉"之旨,融吐納、導引、拳術三昧於一爐,誠為"動中修真"之典範。今就功法精要略陳管見,以饗同道。

一、功法源流考
此八式雖為今人所編,然其內核實可追溯至【道藏】所載"鍾離八段錦法"。觀其"觀月摘星""抱球歸田"諸式,與【修真十書】所錄"仰托一度理三焦""背後七顛百病消"等古法遙相呼應。譚公妙處,在於將丹道周天運行之理,化入現代運動解剖學框架,使習者"形動而氣運,氣運而神凝"。

二、動作要義析微
1. 頸項導引術(觀月摘星)
暗合【黃庭經】"上合天門入明堂"之說。頸椎為督脈要衝,此式以"虛領頂勁"為基,通過"月""星"意象引導,使風府穴至大椎穴段氣血貫通。現代醫學所謂"改善椎動脈供血"之效,實即丹經"開通玉枕"之初階。

2. 三焦調理法(古樹迎風)
其"左右擺臂"非徒然擺動,當配合"呵"字訣呼吸。考【諸病源候論】載:"導引三焦,令氣調暢",此式正是通過脅肋開闔帶動手少陽經氣機流轉。習者需體會"形如風擺楊柳,意似浪涌三焦"之境。

3. 腰腎築基功(恨地無門)
此式實為"兩手攀足固腎腰"之變體。要點在俯身時保持"命門後突",使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形成張力。譚公獨創"恨地"意象,實寓"地戶永閉"之丹訣,學者當於"俯仰之間,默會水火既濟之機"。

三、丹道養生機理
1. 關節運動表象下,暗藏"八脈導引"之秘。如"仙鶴起舞"之旋腕轉踝,實為刺激八脈交會穴(後溪、申脈等),此即【入藥鏡】"窮九竅,關節通"之實踐。

2. "抱球歸田"收功法,乃"采先天炁,補後天形"之關鍵。其抱球手勢暗合太極陰陽魚之象,當配合"吸提呼沉"之法,使天地人三才之氣歸於黃庭。現代研究所謂"生物電場調節",正與古丹經"混元一氣"說相契。

四、習練要訣
1. 形導方面:須恪守"松而不懈,緊而不僵"原則,尤重"三調"配合——調形求其展,調息求其勻,調心求其靜。

2. 火候把握:初學者當遵"九淺一深"之法,即八式各練九遍為築基,待動作純熟後,可擇"一柱擎天""紫燕展尾"等式單練深化。

此八段錦看似簡易,實含"由動入靜,借假修真"之深意。若能持之以恆,不僅可收"筋柔骨正"之效,更為日後修習丹道打下根基。學者當以"得意忘形"為終極追求,勿徒執外形而動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六日申時|(天貺節) 2025/7/30/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