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 {& G" p, h" ~) b
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讲义
* H; H6 L" \2 M; p% _& O
目 录 * p2 N0 y( G$ R2 d$ p# F) r8 B( d* A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7 V' m( ]4 s: A+ z: X! f
第1部分曲黎敏简介
$ o/ q; W* @+ X) S4 V3 l# H 第2部分《黄帝内经》简介 9 X' q' k3 ~- J- T5 F$ w! N# ?8 c
第3部分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名家论坛)- L7 _; u: A# S R* I
3.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6 @7 t U. O0 i# B5 v3.2 中医与日常生活1 h. {$ e7 D& o* S9 y4 F0 s
3.3 十二时辰的养生(子--卯)9 W. j; b$ h7 S# M# Y
3.4 十二时辰的养生(辰–申)
. @. z/ B% u# V) m* m4 i3.5 十二时辰的养生(酉–亥) 7 X9 U7 t F' m0 K% m
3.6 十二时辰的养生(亥)
/ R3 M; p$ ~( m$ G3.7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 ; F: ]! J. g. O" f
3.8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下) . Q9 Y4 j2 V. }% J8 Z2 U7 g
3.9 阴阳的本性, X# y0 s3 }7 Q+ j& O
3.10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 O1 n- x9 U0 \) _
3.11 食物的意义
' }4 z" B% Y. L/ `$ B3.12 食物的偏性
! \" W5 B4 N+ B* z: S+ h1 V8 o5 j3.13 四季养生(上) " @9 D; h& ?6 q* `( {
2 A. b4 r2 U4 W b* o. f
第4部分《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学习笔记/ J/ A3 I: D7 ~7 G1 B
4.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 ~1 d! x' t: ]4.2 中医与日常生活# F+ l: f j" L3 U# }; n
4.3 十二时辰的养生(子~卯) ' ?9 X! t. [8 J
4.3.1 丑时(夜里1~3点)
7 x9 X! {* B* v+ c4.3.2 卯时(早晨5~7点) 5 h; W8 D1 ]7 K( }. |) x
4.4 十二时辰的养生(辰–申)
# `8 t% ]: U7 N4 }" M0 \4.4.1 辰时(上午7~9点) ) q3 o+ P b5 d) k7 ?
4.4.2 巳时(上午9~11点) 6 J: A' b- ]5 y2 F$ W) t4 X# a6 b+ q
4.4.3 午时(上午11~13点) $ z6 R- E/ R& I3 T& I
4.4.4 未时(下午13~15点) , Y! ?* D# q' A- j
4.4.5 申时(下午15~17点)
: ]+ [+ c; c0 q4.5 十二时辰的养生(酉–亥) , }2 D( d1 k3 d- H
4.5.1 酉时(下午17-19点) ! H% X; m: z% _8 M
4.5.2 戌时(晚上19—21点) " y& S% H( r- ~: k
4.6 十二时辰的养生(亥)
; k6 ~- W% ]( W# M" g/ k/ }- Y' S4.6.1 亥时(晚上21-23点)
; t, H/ k4 q% z* ?. Q$ b& Q4.7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
- E1 R2 w& @$ m! X3 q. i! ~4.8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下) & N+ ]6 V# R# ^- \7 f
4.9 阴阳的本性- i b& x3 k; S* Q# l( q: b! T$ q
4.10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 j* I$ B# h. p% ~( r4 F4.11 食物的意义3 o0 w! g; L# Q! V, y+ C
4.12 食物的偏性7 G9 x% H7 k5 h, f3 i
4.13 四季养生(上)9 |2 a) R; Q! ^, R& E! _8 u4 s
4.14 四季养生(下)
& M" a( `6 u, y' `) l6 a/ `4.1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0 t8 p/ j1 L. O4.16 情志病# l( \- H6 E. B4 t _0 [
4.17 百病生于气
: C9 v) a* P- K" }/ Z4.18 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
4 Z* [- J, P3 F! ?8 O+ ^$ `" N/ f
( {! w, g: t0 P9 G9 [5 W! D! j# L 第5部分《养生大智慧》$ e4 I4 F: j: q8 K: x
5.1 《养生大智慧》第一集《起死回生》* u: J2 t) u' M) V
5.2 《养生大智慧》第二集《望闻问切》
/ W i$ D4 ^" r0 E k5 @; ^) K5.3 《养生大智慧》第三集《对症下“药”》
7 f% b4 O. m8 z# M/ e5.4 《养生大智慧》第四集《医生六不治》
& m; A) {" {3 N7 Q6 N2 ~- {5.5 《养生大智慧》第五集《病有十不治》+ n$ D0 g. j0 Y6 R- M
5.6 《养生大智慧》第六集《扁鹊行医悟养生》+ t: Z0 m+ A$ |: v* I5 p& b6 n
! N; a, l+ _7 V0 B, f$ L V
第6部分养生十二说
" D6 ]+ e% i- ?/ b0 v' f/ V6.1 什么是养生
2 g8 ~, \. W, W6 M6.2 睡觉门道. O! K9 w0 O: p# r* U
6.3 清晨说道7 B ?. }( u: W {1 e, y" I
6.4 脾胃之说$ C/ A; i, P: W1 M& ?7 P1 ^7 _
6.5 养生十二说之午未申时养生" F6 \7 Q2 r5 k$ q- Y4 T2 q
6.6 酉时养生+ Z. w: Z8 |$ q' p
6.7 戌亥养生+ T7 l2 Z6 \0 l) r6 l
' W! a* d! x. B4 i
第7部分讲座讲稿: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 L# b; {6 W/ L& C6 T7.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 |/ [+ z2 ?( g. v# x! Q7.2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 H1 w" z' m! w% O& i7 N$ e
7.3 中医与日常生活" J: ]8 C2 n) _4 I$ J
7.4 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2 h6 P$ _) v$ e4 G2 B3 b
% f- R& f) J! O! }- k0 t B
第8部分曲黎敏文集 . B$ Q$ ~6 ?0 s$ h. y' H- M
8.1 曲黎敏相关文章; j+ j' \4 [# p9 G
8.1.1 让中医在传统文化中升华-----访北曲黎敏副教授4 w4 u' g# f x' c; q
8.1.2 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评曲黎敏的《中医与传统文化》
5 E- u3 n+ |2 v, K8.2 曲黎敏学术文章4 l, J% y$ ^$ p" S" V( v, t# F
8.2.1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 r; W( ~# P* e$ D6 u
8.2.2 天人合一的科学内涵
- o- g9 y/ y2 M8.2.3 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3 A& P3 J+ g3 E" A5 H
8.2.4 论儒释道生死观. L5 l! |' O' A, [
8.2.5 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0 o# w' N) @0 W; |6 \
8.2.6 瘟疫,中医的抗争- l+ r5 `7 O2 ?! O( [+ K
8.2.7 试论三阴三阳* [; s8 i: e$ }
8.2.8 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3 Z4 o% N e2 _6 v8 X' a
8.2.9 中医为什么产生在东方? | 第1部分曲黎敏简介 8 [5 e+ F% e8 @. z
第2部分《黄帝内经》简介 V9 \9 \5 w ?& s
第3部分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名家论坛)' b2 y0 [: o1 w* i7 w
3.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 I( [5 r) G# D7 x F2 R
3.2 中医与日常生活
3 J' x" N6 X+ Q) \( `3.3 十二时辰的养生(子--卯)
. K+ w7 E1 h9 F6 P7 [3.4 十二时辰的养生(辰–申)
0 \3 { }7 z2 u; g! u2 Z' S3.5 十二时辰的养生(酉–亥)
+ e+ a% Z# x! A( m( K4 r3.6 十二时辰的养生(亥) 7 l8 a/ U- F( L3 p$ j
3.7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 8 B: K) d7 o: ^7 J- \1 U
3.8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下)
, Y6 ]/ G8 g) a2 W3 ]3.9 阴阳的本性
: ~/ N3 q; i5 |* h- z: N3.10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9 ^2 C5 c6 w- q' Q, A6 ]6 v* d, h' i. c8 Z
3.11 食物的意义. F; `% n3 e( H* v. R" A5 Y: K5 B. {
3.12 食物的偏性
* n1 @* \# O1 F# D: O7 u& m3.13 四季养生(上)
' x) C7 M; V/ Y5 d# S& `0 u3 z# ~/ l2 l, Q
第4部分《黄帝内经与智慧养生》学习笔记
& K5 ?4 A" U1 l% [' [4.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 K0 a: x' g- `* n( Z& d: g4.2 中医与日常生活' N1 r T5 H/ e" |+ u6 S* z
4.3 十二时辰的养生(子~卯)
/ V( b- |5 Z; b" v- Y) D$ g4.3.1 丑时(夜里1~3点) 9 C' t9 L8 G5 Y) o
4.3.2 卯时(早晨5~7点)
+ L, C+ x0 @' E& A9 l8 c4.4 十二时辰的养生(辰–申) # T6 u( W6 n# a$ N C0 N u
4.4.1 辰时(上午7~9点) * |8 x3 [$ y6 J; p" C( r; f
4.4.2 巳时(上午9~11点) / F( ?! T$ [) H7 Z% |& a( I2 s
4.4.3 午时(上午11~13点) ' A A' h% [% N7 o3 b
4.4.4 未时(下午13~15点)
/ n5 @. W& h0 R7 U: l4.4.5 申时(下午15~17点) " ^* X) s# f/ Q' K* Q1 ?
4.5 十二时辰的养生(酉–亥)
8 k" F7 @' @0 ?, {2 Q1 m4.5.1 酉时(下午17-19点) 0 C9 V7 X! y: x7 U2 X8 R1 ]
4.5.2 戌时(晚上19—21点)
; L% M. d! m) H5 I4.6 十二时辰的养生(亥)
* [) p- \5 I2 Z. z7 x# ~4.6.1 亥时(晚上21-23点) . r3 x8 K% r% O5 w
4.7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
3 \$ z7 |6 M Y$ A4.8 《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下) 1 h5 D1 M! e/ {. B, Q
4.9 阴阳的本性
1 a. }; T: k4 \4.10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 z: y# ], t0 z! j
4.11 食物的意义
1 K# [% y% e5 B" @$ }& }4.12 食物的偏性6 u( i+ G) S6 Q( i4 C8 \
4.13 四季养生(上)
8 k5 D; p& `" L0 V# u" A' l4.14 四季养生(下)
: G8 W) \. d/ c& I3 B, ]4.1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9 Y6 K6 D# W. p" {0 ~$ O
4.16 情志病+ [8 q% K' z* U* H, s5 ?9 z- b& Z- Y
4.17 百病生于气7 N) b5 w: Q5 H
4.18 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 h6 m" J+ N! |, E0 }' a
) ?& p; a/ U" \. R5 ^, N 第5部分《养生大智慧》* U" E& k7 g& m: Q' Q
5.1 《养生大智慧》第一集《起死回生》
: `4 S8 a8 X$ v2 Q$ z- a1 _4 S1 G5.2 《养生大智慧》第二集《望闻问切》. \. T) ]8 t8 \+ k- {
5.3 《养生大智慧》第三集《对症下“药”》. y9 X" K( K- I- D8 ^! }# K
5.4 《养生大智慧》第四集《医生六不治》
/ W w: ^5 x0 W5.5 《养生大智慧》第五集《病有十不治》
0 I. D' ?8 L2 e& ?5 e/ M5.6 《养生大智慧》第六集《扁鹊行医悟养生》! `5 P/ n* S8 w3 r
7 _0 ^. N& x0 ^, B3 y 第6部分养生十二说: q [& E7 b8 _6 |# N: O2 U
6.1 什么是养生 P# s0 @0 @7 c7 P9 Z5 q, O" f
6.2 睡觉门道. F/ q$ i& k+ {% k, M9 x
6.3 清晨说道
. i5 o& J d4 W- |0 t5 K6.4 脾胃之说0 ]+ {; y( L6 X5 H
6.5 养生十二说之午未申时养生% j4 u0 t2 S: c b
6.6 酉时养生0 |3 Z8 g7 M5 `
6.7 戌亥养生
: B0 j s. R8 v0 H2 d; _) [# }
2 A% J. l% G3 V 第7部分讲座讲稿: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 y0 j L, e* R- Z) I4 o" k9 i8 `7.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 F: N4 m5 p3 d3 Z& U
7.2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和意义' U+ [3 ^$ v, d" t# J
7.3 中医与日常生活
& w' `/ O! V& Z0 @( j, d: V7.4 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
( c& C, W3 H# }) a
: }% |) z+ N- F W. J 第8部分曲黎敏文集
2 n$ V6 U2 e4 x! l- z. i8.1 曲黎敏相关文章
8 p' ~# I- E" q* O0 `5 |4 k* b9 L8.1.1 让中医在传统文化中升华-----访北曲黎敏副教授" M& h+ d: X7 r
8.1.2 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评曲黎敏的《中医与传统文化》% o1 |, ~7 g' L$ [! Q
8.2 曲黎敏学术文章
8 {: c W5 R e% X2 p" I& P8.2.1 《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2 a2 i' C3 b% K4 o8 H& L
8.2.2 天人合一的科学内涵
5 u. [" B8 R6 \ q" k1 U; B8.2.3 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4 W; d( ]; q# Y
8.2.4 论儒释道生死观
: s, {* S$ N# W2 k2 C2 R8.2.5 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 X3 t+ Y7 H# w4 v. Q7 b
8.2.6 瘟疫,中医的抗争- _ H& u8 _" d! n- ~; }' J: l
8.2.7 试论三阴三阳5 i' x8 ~0 e2 V! K2 J H
8.2.8 从“左肝右肺”看中医文化* Q3 R* o& R( F' r
8.2.9 中医为什么产生在东方? |
1 }8 A8 I; d( }/ W k1 H,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