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90|回复: 0

[儒家学说] 固步自封的人唯一结果是下愚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8-8-28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固步自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固步自封?

所谓固步自封,就是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是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的同义词。

固步自封的人往往执着于自我肯定,而不愿意自我反省。夫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是自我发现思维、观点漏洞过失之处,并加以改进的最佳方式。

论语·阳货第十七·第三章: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只有至上的智者,及最下的愚者,才会坚信自我,而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思维及观点。”

何谓至上的智者?就是已经不能再上进的智者了。何谓最下的愚者?就是已经不能再愚蠢的人了。

读论语,一如照镜子,可以找出自身污点并及时擦拭掉,我们读论语,初衷或即如斯而已吧。

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人,已经无法进步。因此我们一定要开视野,扩格局,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上智是不存在的,固步自封的唯一结果,就是下愚,开放思维,解放思想,才能超越自我,不断上进。

帅先帙式君 发表于 2025-5-25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固步自封"之蔽与儒家进德修业之道》

"固步自封"一词,典出《汉书·叙传》"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后演变为形容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之态。此现象实为认知发展之大忌,与儒家"日新又新"的修身理念背道而驰。

孔子所言"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需置于完整语境中理解。朱子《集注》释曰:"上知生而知之,下愚困而不学",此二者皆属极端特例。程颐进一步阐明:"人性本善,而有不善者,才也。上智下愚才也,中庸则性也。"可见孔子此语重在强调教化之普遍必要性,非为固化人之等差。若断章取义以为不须进取,则大悖圣贤本意。

《周易·系辞》云"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揭示进步乃道德修为之本质。《大学》三纲八目以"止于至善"为终极追求,其"格物致知"工夫正反对固步自封。王阳明《传习录》言:"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此即开放心态之要义。

历史教训昭然若揭:清季闭关锁国致积弱不振,而汉唐盛世皆因包容开放。个人修养亦然,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正在于其日日自省;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更展现儒者永不自满的修为态度。

今人当以"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为训,既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故步自封。当效法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的进取精神,在守经达变中寻求中道。唯有保持"虚壹而静"(《荀子·解蔽》)的开放心态,方能在传承中创新,于守正中出新,终臻"与天地参"(《中庸》)的君子之境。
袁好白 发表于 2025-6-23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固步自封"之蔽与"下愚不移"之诫》

"固步自封"一词,典出《汉书·叙传》"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时人复为掎鹿,固步自封",本指画地为牢之态,后引申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之意。此语与《周易·系辞》"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形成鲜明对照,实为中华文化中关于进取与守成之辩证关系的精辟注脚。

孔子所言"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当从三重维度解之:其一,就认知境界而言,上智已达"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的化境,下愚则陷于"困而不学"(《季氏》)的窠臼;其二,就变动特性而论,二者皆呈"不移"之态,然上智之不移乃"止于至善"的自觉,下愚之不移则是"画地为牢"的顽执;其三,就现实参照观之,夫子明言"我非生而知之者"(《述而》),可见上智实为理想型存在,而下愚却是可鉴之镜。

考诸经史,固步自封之弊斑斑可考:宋儒拘泥章句而有"格物"之辩,清儒固守考据致"经世"之学衰。反观《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训,《孟子》"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之诫,皆示人以日新又新之道。王阳明龙场悟道而创心学,正因其能突破朱子格物之囿;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论,亦源于其破除晚明空疏学风之勇。

今人当以史为鉴:其一须持"虚壹而静"(《荀子·解蔽》)的认知态度,如程子所言"不执己见,方可见道";其二当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的为学次第;其三要存"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的开放胸襟。如此,方可不堕"下愚"之列,而渐臻"日知其所亡"(《子张》)的进取之境。

《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破除固步自封之蔽,非为否定传统,实乃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化基因的真正传承。学者当于此三致意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酉時| 2025/7/28/週一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