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9|回复: 0

[儒家文化] 各方面的品性都可以通过读书来培养

[复制链接]
刘余莉 发表于 2023-7-16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是为了开发人的心智,利于人德行的提高

学习是为了开发人的心智,利于人德行的提高

《颜氏家训》中有一段关于读书目的的教诲“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学习是为了开发人的心智,利于人德行的提高。

让不知道如何奉养父母的人看一看古人如何体察父母的心意,按照父母的意愿办事,如何轻言细语和颜悦色地与父母谈话,如何不怕劳苦为父母弄到美味可口的食品,要让他们感到惶恐惭愧,进而效法古人;

让那些不知道如何侍奉国君的人看一看古人如何奉公守法,不侵凌犯上,在危急的关头,不惜献出生命,如何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忘自己忠心劝谏的职责,使他们痛心地对照自己,进而仿效古人;

让那些平时骄横奢侈的人看一看古人如何恭谨简朴,节约费用,如何以谦卑自守,以礼让为正教之本,以恭敬为立身之根,让他们震惊变色,自感若有所失,从而收敛骄横之态,抑制骄奢的心性;

让那些向来浅薄吝啬的人看一看古人如何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如何体恤救济穷人,让他们产生懊悔羞耻之心,从而做到既能积财又能散财;

让那些平时暴虐凶悍的人看看古人如何小心恭谨,自我约束,懂得牙齿因为坚硬早脱而舌头因柔软得以久存的道理;看看下人如何宽仁大度尊重贤士,容纳众人,使他们气焰顿消,显出谦恭退让的样子;而对那些平时胆小懦弱的人,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无牵无碍,顺应天道,如何强义正直,言而有信,如何祈求福运,不违祖道,使他们能奋发振作,无所畏惧。

由此类推,各方面的品性都可以通过读书的方法来加以培养。

比如说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对治好色的习气,可以看一看《安士全书·欲海回狂》,看一看历代因为贪色而感召不良后果的善书,自然能够对治自己的坏习气。所以读书是为了能够力行“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才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真正的含义,不是在次序上讲的。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潘汀肝 发表于 2025-7-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读书养德之本——申颜氏家训要义》

颜氏家训"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八字,实为读书之纲宗。今人每以读书为记诵词章之具,而不知其根本在于变化气质、敦伦饬行。兹就经史要义,申明读书养德之实功。

一、读书乃见性明伦之镜
古人立言垂训,皆从躬行实践中来。读《孝经》而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非徒解经义,实令读者凛然于晨昏定省;览《礼记》而见"不登高不临深"之戒,非为考据,正使学者悚然于立身行己。此即颜氏所谓"开心明目"之真谛。昔程子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正是此理。

二、经史皆为对治之药
《群书治要》所载,实为对治心疾之良方。如:
治不孝当读《孝子传》,见老莱子斑衣娱亲,则忤逆者汗下;
治不忠当读《出师表》,观"鞠躬尽瘁"之语,则贰心者愧赧;
治奢靡当读《训俭示康》,味"由俭入奢易"之诫,则挥霍者惕厉。
《欲海回狂》载贪色祸患,非为骇人听闻,实乃慈悲棒喝。昔张乖崖见弈棋者而悟"人无癖不可与交",读书者亦当于古人行迹中得对治之方。

三、知行合一乃读书真谛
朱子云:"读书须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颜氏列举六类人之对治,皆示人以反观自照之法。今人读书多止于"知",而疏于"行":
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当自省晨省昏定是否如仪;
读《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当检视诺言是否必践。
阳明先生谓"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正可作颜氏注脚。

四、读书次第本末之辨
《论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非谓读书居末,实示人:
1. 以德行为本:若未孝亲敬长,纵读万卷终是玩物丧志
2. 以经义为用:所读之书必能验之于日用伦常
3. 以变化为验:读书前后气象迥异方为真得
昔黄山谷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非为词章,实因圣贤言语乃心性磨镜石。

结语:读书之道,当如颜氏所示,以圣贤言教为药石,以日用伦常为炉鞴。今人若能依此而行,则展卷之际,即是修身之时;讽诵之间,便成养德之助。如此方不负古人著书、先贤传灯之深心也。
次次挂科 发表于 2025-7-21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读书养性之要义——颜氏家训读书观发微》

颜氏家训"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之训,实为读书养性之枢要。读书非徒记诵之业,乃心性涵养之方。今试析其要义有三:

一、读书为镜,可以正心
古人云"见贤思齐",读书犹对圣贤宝鉴。颜氏所言"惶恐惭愧""痛心对照"者,正是读书触发良知之效验。如《礼记·曲礼》载"毋不敬"之训,读者能觉自身怠慢;《孝经》述"身体发肤"之戒,读者顿生惕厉。此即程子所谓"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之实功。

二、读书为药,可以医病
颜氏列举六种心疾,皆对症施治。如治骄奢当读《尚书·无逸》,疗吝啬宜观《孟子·梁惠王》,怯懦者需诵《周易·乾卦》。尤当注意者,读书疗疾贵在"体认",非徒"涉猎"。朱子尝言:"读书须是虚心切己,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此即"开心明目"之真义。

三、读书为犁,可以深耕
所谓"力行有余力则学文",非谓读书次第,实指知行本末。阳明先生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正可发明此义。读《论语》"入孝出悌"章,当自省晨昏定省;诵《孟子》"浩然之气"篇,须验诸临事担当。如此方是"开发心智"之实学。

今人读书之弊,或溺词章,或逐利禄,鲜有以变化气质为务者。颜氏之教,实为对治时病之良方。观《群书治要》所载,可知读书养性乃千古圣贤共法。学者诚能以此心读书,则"开心明目"之功自见,"利于行耳"之效必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