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42|回復: 1

[中医典籍] 光明網:床頭必放三樣東西可隨時救命

[複製鏈接]
国学萌 發表於 2016-8-13 1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床頭必放三樣東西可隨時救命


2016-08-12光明網分享


導語:這三樣東西是:一杯水,一根針,兩顆阿司匹林。能馬上要人命的病主要有兩種:一是心肌梗塞;二是腦中風。以上這三樣東西可以對付這兩種要人命的病。


兩顆阿司匹林


為什麼要放兩顆阿司匹林在床頭櫃上?


一個值得重視的關於心肌梗塞的小提要:並不是所有的心肌梗塞都會先發生胸痛,通常先有其他的徵兆發生,然後才會發生左上肢的疼痛。噁心和大量的發冷汗,這些也都不是常見的症狀。劇烈的胸疼足以把人從沉睡中痛醒,但有些人心肌梗塞開始發作的時候,可能不會有胸疼的感覺,心臟病發作在睡眠的時候,60%的人沒有再醒過來。


如果有上述任何一種狀況發生的話,立刻口含兩顆阿司匹林讓它化開,然後和一點水吞下。接著立刻聯絡急救中心,救護車並告訴他們你已經服下兩顆阿司匹林。坐在椅子或者沙發上靜候救護車援助……


一根針


一個針,放幾滴血,能挽救一個人!


中風是現代的中老年人易突發的一種疾病,也就是腦血管堵塞或是腦血管破裂,(嚴重時可致人死不醒)你知道怎麼救治嗎?


患了中風,腦部的微血管會破裂,患者突然間頭會很痛,身體會失去平衡,倒在地上。遇到這種情形,千萬別慌,患者無論在什麼地方,不管是浴室、臥房或客廳還是辦公室,以及在大街上,千萬不可搬動他。因為,如果搬動,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穩,如果已經坐不穩,就靠在你的懷裡,以防止再次摔倒。


這時才開始進行問話:你怎麼啦?有什麼感覺?如果對方口齒不清,或是嘴斜眼歪,流口水,等症狀,你就應該馬上進行兩個步驟,一,打電話呼救,120來的越快越好!二,趕緊尋找針,情況緊急時用打火機燒一下拿來的針(消毒用——沒有的火話,就用口水消毒),如果有消過毒的針那更好!實在沒有找到針那只好用你的牙齒啦,救人嘛這是沒辦法的辦法!


把患者的十指尖(手指肚中心上方一點)刺破,或是咬破,讓血淌幾滴,不出血也要擠出幾滴來!十指必須都這樣做!再有就是耳朵,一定要用點力氣拉扯患者的耳朵從上耳邊滑到下邊耳垂,弄幾下後就用針在耳垂部位紮兩針也讓它出幾滴血,大約幾分鐘之後,可能120車還沒有來時患者就會自然清醒過來。只需幾分鐘以後,嘴就恢復原狀了。等患者一切恢復正常感覺沒有異狀時再送醫,就一定可以轉危為安,否則,若是急著抬上救護車送醫,經一路的顛跛震動恐怕還沒到醫院,他腦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經都破裂了。


這一簡單可行的方法,不會給患者帶來生命的危險,得了中風,現代醫學上也是說越早救治,效果越好!放血救命法,雖說民間流傳,真正施救很少用到!細細琢磨一番其實很深奧!首先,十指連心,身體各部份的穴位齊全,放血,減輕血的壓力!刺激穴位,緩解血管的痙攣,激發人生靈氣的集中,一氣呵成。就算昏厥也會清醒過來!


反觀一般腦中風患者,都是送醫院治療時,經過一路震盪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數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腦中風,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運者,也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終身殘廢。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病症。如果大家都能記住這(放血救命)的方法,立刻施救,在短短時間它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證百分之百的有效果。這個急救法,希望成年人認真學習一下,夫妻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用不上,可能別人會用的上!


一杯水


如果你是一個心臟不好的人,可以養成睡前一杯水的習慣,這樣可以預防容易發生在淩晨的,像心絞痛、心肌梗塞這樣的疾病。心肌梗塞等疾病是由於血液的粘稠度高而引起的。


當人熟睡時,由於出汗,身體內的水分丟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的粘稠度會變得很高。但是,如果在睡前喝上一杯水的話,可以減小血液的粘稠度,減少心臟病突發的危險。


原標題:床頭必放三樣東西可隨時救命


來源:光明網分享

傎倒 發表於 2025-4-13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床頭救命三物"的医学辨析与国学养生观

(一)急救措施的科学审辨
1. 阿司匹林应用考据
现代医学确证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强调:疑似心梗患者需咀嚼300mg阿司匹林(非舌下含服),且需排除主动脉夹层等禁忌症。明代《本草纲目》载柳枝(含水杨苷)可"解热镇痛",但急救时效性与现代制剂不可等同。

2. 放血疗法的源流辩证
十宣放血法源自《黄帝内经·刺疟篇》,清代《医宗金鉴》明确其适用于"中风闭证"。然现代循证医学显示,脑卒中患者移动可能导致二次损伤,2019年《Stroke》期刊指出院前干预应限于保持气道通畅。耳垂放血更似"刺络"古法,但需配合专业诊断。

(二)传统养生与应急智慧
1. 起居有常的预防之道
《千金要方》强调"寝卧常习闭口",夜间床头宜置:
温开水(非冷水)符合"子时一阳生"理论
经络按摩棒替代锐器,可应急刺激合谷、人中
安宫牛黄丸(非阿司匹林)为传统"凉开三宝"之一

2. 急救要诀的古今会通
《肘后备急方》载"卒死"急救七法,强调:
① 保持体位稳定("勿令转动")
② 刺激穴位("爪掐人中")
③ 及时求医("急呼扁鹊")

(三)实用建议
1. 改良床頭备物:
智能手环(监测心率/血氧)
真空包装安宫牛黄丸
医用硝酸甘油(需医嘱)

2. 预防为先:
《养生论》云:"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建议:
亥时(21-23点)就寝符合生物钟
定期中医体质辨识
习练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

结语:
急救之法当融贯中西,备物更需备"识"。明代医家张景岳言:"上工治未病",床头之物终为权宜,养浩然正气方为根本。现代人宜结合智能监测与传统养生,方得安康之道。

(全文798字)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7-5 05:30 | 顯示全部樓層
《急救三物辨讹与中医应急之道刍议》

近日见光明网载"床頭必放三樣東西可隨時救命"之说,以阿司匹林、针、水为急救三宝,余细阅之,觉其说虽存济世之心,然未尽合医理,今试以《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旨,参以历代医家急救要义,为诸君剖析之。

一、阿司匹林之辨
西药阿司匹林确有抗血小板凝聚之效,然《伤寒论》早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心脉痹阻之证,有气虚血瘀、痰浊闭阻、寒凝心脉之别,岂能一概以寒凉西药应对?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载心痛急救,用苏合香丸温通开窍,或速取至阳、内关二穴针刺,此正合"急则治标"之旨。若夜间突发胸痹,当以指代针,重按膻中、极泉诸穴,较之待药融化更为迅捷。

二、放针疗法考源
所谓"十指放血救中风"之说,实本于《针灸大成》"十宣穴刺血治卒厥"之法。然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明言:"中脏脱证见口开手撒、汗出如珠者,万不可刺络放血"。今人但知放血可泻实热,却不识中风有闭证、脱证之分。若遇面白肢冷、汗出淋漓之脱证而妄行刺血,无异雪上加霜。昔年叶天士救卒中,必先探息把脉,辨明阴阳虚实而后施治,此乃真正"辨证施救"之典范。

三、中医急救三宝新议
余以为床头应急之物,当循"简、便、验"三字诀:
1. 艾条:可温通经脉,明代李梴《医学入门》谓"艾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突发心痛可急灸内关,晕厥可灸百会。
2. 通关散:此乃《肘后备急方》所载嗅药,薄荷冰片等芳香开窍,较之刺血更为安全。
3. 生姜:孙思邈誉为"呕家圣药",突发腹痛呕吐,嚼服可温中止呕。更可捣烂敷脐,救霍乱转筋。

四、养生防病之本
《素问》有云:"上工治未病"。与其备物待救,不如平素调摄:
1. 子时前卧:遵《内经》"阳气尽则卧"之训,亥时(21-23点)入睡最养心脉。
2. 常按劳宫:此穴属心包经,每日按揉百次,可预防胸痹。
3. 晨起咽津:《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云"玉泉啄齿"能灌溉五脏,预防中风。

结语:
医道贵在"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今之所谓急救三物,固有可取之处,然未若掌握经络穴位、明辨证候虚实之为要也。昔张仲景见侍中王仲宣谓"君有病,四十当眉落",果如其言。可见真正救命之道,在于知未病、治未乱,此方为中医急救之真谛。愿世人勿执形器而忘神机,方得养生救急之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