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77|回覆: 1

[中藥大全] 中藥材麥冬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8-27 15: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藥材麥冬什麼樣?麥冬有什麼功效?

中藥麥冬

中藥麥冬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乾燥塊根。

【產地】主產於浙江省慈谿、餘姚、杭州者稱『杭麥冬』;主產於四川省三縣者稱『川麥冬』。多為栽培品。

【性味歸經】甘、微苦,微寒。歸肺、心、胃經。

【採收加工】浙江於栽培後第三年小滿至夏至採挖;四川於栽培第二年清明至穀雨採挖;剪取塊根,洗淨,反覆曝曬、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鬚根,乾燥。

【功效】潤肺養陰,益胃生津,清心除煩,潤腸通便。

【性狀鑑別】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淡黃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皺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郝岢 發表於 2025-5-3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麥冬考釋暨臨床應用芻議】

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之乾燥塊根,其藥用歷史可追溯至【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代醫家對其性味功效闡發精微,今就道地品種、藥理特性及臨證應用略陳管見。

一、道地品種辨析
麥冬以浙產"杭麥冬"與蜀產"川麥冬"為道地。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浙中來者細長而白,川中來者短肥而紫。"現代鑑別可見:杭麥冬形似紡錘而纖長,斷面瑩白如玉;川麥冬稍顯肥短,質更柔潤。二者雖同源異產,然浙產者長於清心除煩,蜀產者專主養胃生津,此乃"道地性"使然。

二、性味歸經闡微
其性甘寒質潤,微苦降泄,具"潤而不膩,寒而不傷"之特性。歸經有三:入肺經潤燥金之咳,如【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入心經清虛煩之火,見【金匱要略】炙甘草湯;入胃經生津液之枯,典型如【傷寒論】麥門冬湯。張錫純謂其"能引肺氣清肅下行,通調水道",實為肺胃陰傷之要藥。

三、功效應用發微
1. 潤肺止咳:治燥咳痰黏,常配桑葉、杏仁,如桑杏湯。現代研究證實其麥冬皂苷能增強呼吸道黏液分泌。
2. 益胃生津:用於胃陰不足之舌絳口乾,多與沙參、玉竹相須為用。藥理顯示其多糖成分可促進胃腸黏膜修復。
3. 清心除煩:陰虛火旺之失眠煩熱,每伍黃連、生地,如天王補心丹。其所含甾體皂苷具鎮靜作用。
4. 潤腸通便:老年陰虧腸燥,宜與玄參、生地配伍,即增液湯。其黏液質能軟化大便。

四、使用注意
然其性寒潤,脾胃虛寒泄瀉者慎用;外感風寒咳嗽非其所宜。現代炮製研究提示:傳統"反覆曝曬堆悶"法可使有效成分麥冬皂苷D含量提升約23%。

今人用麥冬,當遵古而不泥古。如治糖尿病可配葛根,療心肌缺血伍丹參,此皆古今匯通之妙用。然須切記:辨證精確為用藥之本,道地藥材乃療效之基。

(全文798字)
郭便甘 發表於 2025-6-28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麥冬考釋暨藥用辨正】

麥冬者,【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別名"麥門冬",其名始見於【吳普本草】。此物乃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之乾燥塊根,其藥用歷史可追溯至漢代以前,誠為華夏藥苑之珍品。

一、基原與道地考
麥冬栽培以浙、蜀為勝,杭麥冬質柔色瑩,川麥冬體肥味厚,此二者皆為道地藥材。明代【本草品匯精要】詳載:"浙產者皮薄色白,川產者微紫皮皺",此說與今之性狀鑑別若合符節。採收時節尤重火候,浙地采於小滿後,取其金氣始旺;蜀地收於清明前,得春生之氣全,此乃"因時制宜"之妙。

二、性味功效析微
其性甘寒質潤,歸經有三:入肺經能潤燥金之咳,入心經可清離火之煩,入胃經善生陽明之津。清代【本草備要】謂其"潤肺清心,瀉熱除煩",實得三昧。現代臨床驗證,其多糖成分確有免疫調節之效,而皂苷類物質尤擅滋陰,此乃古人"養陰潤燥"說之科學佐證。

三、鑑別要訣
真品麥冬當具"金井玉欄"之態:斷面黃白相間,中柱細如金線,外周潤若羊脂。偽品多粗大無紋,或中柱過顯。明代陳嘉謨【本草蒙筌】警示:"形似穬麥而微長,色類淡竹而稍白",此誠鑑別圭臬。今人若見硫熏過甚者,其香刺鼻而酸味隱現,慎不可用。

四、臨床應用精要
1. 肺燥乾咳:配桑葉、石膏,成"清燥救肺"之勢
2. 胃陰不足:伍沙參、玉竹,奏"甘寒培土"之功
3. 心陰虛煩:合黃連、生地,建"瀉南補北"之局
4. 腸燥便秘:與玄參、地黃並用,取"增液行舟"之法

五、使用禁忌
【本草經集注】明言:"虛寒泄瀉者忌"。今更當知:痰濕壅盛者誤用則助濕,外感初起者妄投易斂邪。現代藥理證實其有輕度心臟抑制作用,心動過緩者尤須慎之。

麥冬一物,看似平常實藏玄機。昔張仲景制炙甘草湯用之養心,吳鞠通創增液湯藉以潤燥,皆得此物三昧。今人用之,當遵古而不泥古,參以西醫藥理,方能使千年藥珍煥發新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