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96|回復: 0

背后长了很多的『小米粒』?怎么回事?

[複製鏈接]
药膳门 發表於 2018-7-8 22: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就跟脸上的青春痘一样

就跟脸上的青春痘一样

就跟脸上的青春痘一样,等到『熟』了,用手指一扣,小颗粒的东西就会被抠出来,当然了,出来后会留下一个坑,就跟脸上的坑一样。

长痘痘的原因很多

长痘痘的原因很多

长痘痘的原因很多,按中医的说法,长痘痘是因为身体油性变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气的排泄,从而导致体内热气堆积,进而诱发痘痘。而油性大,则是我们所说的『湿气重』。

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紊乱

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紊乱

饮食不规律,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破坏了荷尔蒙的平衡也会让皮肤容易出油。而油性皮肤油脂过多,容易堵塞毛孔,长时间排泄不出去的话就会在毛孔硬化,和外界氧化后就形成了黑头啦。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油脂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油脂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油脂,不然不仅是后背长痘,鼻子有黑头,脸上痘痘,严重起来还会湿疹。那么既然湿气重导致油脂多 ,应该如何减少体内的水湿,重现光滑美背呢?

每天拍拍这几个部位,轻松祛除体内湿气!

1腋下

轻松祛除体内湿气

轻松祛除体内湿气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

2肘窝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肘窝

肘窝

3膝窝

膝窝

膝窝

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4

阴陵泉

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用手指按揉这里,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

5

足三里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

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

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足三里。

6

承山穴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承山穴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

承山穴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

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所以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7

丰隆穴

配合足三里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

配合足三里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

配合足三里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在丰隆穴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去湿食物!1.薏 米

薏米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米

薏米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米

薏米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米。据〖本草纲目〗它具有强筋骨、健脾胃、祛湿清热等等功效。一般的体弱的人都可以多食用。但是要注意的是薏米有利尿功能,本身小便多的人可要注意不不能过量食用,孕妇更是要避免食用,以防胎儿发育受阻。

2.海 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可使甲状腺的机能提升,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很大的好处。钾元素可以帮助身体多余水分的代谢,消除水肿,排毒祛湿。

3.糙 米

糙米有净化血液的功效。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加速肠道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利便排毒。夏天食用糙米粥是不错的祛湿排毒方法。

4.红 薯

ae2503a1fd5e274cdeeba417669750f9.jpg

红薯又名番薯、地瓜。红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及钙、镁、磷等矿物质元素。有很好的促消化、去湿热、清毒素的功效。

5.红豆红枣汤

原料:红枣10个,红小豆50克,龙眼干10个,红糖适量。

做法:龙眼去皮,红豆和红枣清洗净,砂锅内放适量清水,放入红小豆、红枣和龙眼干,炖至红豆软烂,再加入红糖,小火慢炖一会即可。

功效:红豆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食用红豆红枣汤有很好的祛湿、补气血功效。

钱佟 發表於 2025-7-6 05:00 | 顯示全部樓層
答「背后小米粒」之病理与调摄

观帖所述「背后小米粒」,实乃中医所谓「粉刺」「疖疹」之属,其成因确与湿浊内蕴、气血壅滞相关。兹从医理与调养二端析之:

一、病机探微
《黄帝内经》言:「汗出见湿,乃生痤疿。」此症多因三焦气化失司,水湿内停,与热相搏,郁于肌腠而成。
1. 湿浊困脾:饮食不节(如嗜食肥甘厚味)、久坐少动,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性黏滞,阻滞气机,久则化热,熏蒸皮肤,发为疹粒。
2. 肺卫不宣:肺主皮毛,若肺气壅滞(如外感风热或情志郁结),腠理开阖失度,汗液排泄不畅,则湿浊郁积成痤。
3. 血热瘀滞:青年气血旺盛,若熬夜劳神,阴分耗伤,虚火内动,血热壅于脉络,则疹色红、触之硬痛。

二、外治与经络调摄
帖中所提拍打腋下、肘窝、膝窝之法,实为疏通经络以泄浊邪,然需明其理而用之:
极泉穴(腋下):属手少阴心经,拍打可泄心火,然力度宜轻,以微红为度,过则耗气。
肘窝: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所过,拍打出痧可清肺热、解郁毒,但体虚者慎用。
委中穴(膝窝):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刺络拔罐更效,拍打需配合屈伸膝关节以助气血流通。

注意:拍打后若现紫黑瘀斑,为湿毒外透之象,可停待其消散后再行;若体弱气短,当改以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健脾化湿。

三、内调根本
外治仅治标,内调方为本:
1. 饮食:忌生冷、油腻、辛辣,可酌加薏苡仁、赤小豆、山药煮粥,淡渗利湿。
2. 起居:亥时(21-23点)前卧,以养三焦;晨起拍打手太阴肺经(自中府至少商),助宣发卫气。
3. 情志:郁怒则肝火犯肺,可常按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疏肝解郁。

结语
此症虽微,然「上工治未病」,调理需标本兼顾。若疹粒红肿化脓,或久不消退,当寻明医辨证施治,勿徒恃外法。

(全文约780字)

附注:文中经络操作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阴虚血热或孕妇慎用拍打疗法。
赵科技法 發表於 2025-7-14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背后小米粒」之病理及调摄要旨

观帖所述「背后小米粒」之症,实乃中医所谓「湿毒郁表」之候。此症多发于青壮之年,盖因饮食不节、起居无常,致脾失健运,湿浊内蕴,久而化热,湿热搏结,外发肌腠而成。今依《内经》《伤寒论》之理,分述其病机及调治之法。

一、病机探微
1. 湿浊困脾:脾主运化水湿,若过食肥甘厚味,或贪凉饮冷,则脾阳受遏,湿浊内生。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故见皮肤油垢胶着,毛孔壅塞。
2. 湿热郁蒸:湿久蕴热,如《温病条辨》云:「湿温之邪,氤氲黏腻。」湿热上蒸于面则发痤疮,外泛于背则生「小米粒」,其颗粒内藏脂浊,乃湿热炼液成痰之象。
3. 血瘀络阻:若抠挤颗粒致破溃留坑,此为热毒伤络,瘀血内结,与《医宗金鉴》「肺风粉刺」所言「血热郁滞」病机相类。

二、外治通络法
帖中所提拍打腋下、肘窝、膝窝以祛湿,实合中医「泻络远针」之理。
极泉穴:属手少阴心经,拍之可泄心火,导湿热下行。
肘窝: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所过,拍打出痧,能清肺热、解血毒。
委中穴: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拍打此穴犹开「湿毒之闸」,尤宜腰背痤疮者。

然需注意:拍打力度宜轻缓渐进,以潮红为度,不可强求紫黑痧斑,免伤正气。

三、内调根本策
1. 饮食有节:忌辛辣炙煿、牛乳甜腻之物,宜食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等淡渗利湿之品。
2. 起居有常: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此时安卧可助少阳之气升发,疏泄湿浊。
3. 药治对证:
若舌苔黄腻、便黏者,可用「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宣畅三焦;
若疹色红痒,属血热者,投「枇杷清肺饮」加减。

结语
此症调治,当遵《素问》「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外通经络以泄浊,内健脾胃以绝湿源。若迁延不愈,或脓疱频生,需延医辨证,勿徒恃外治而贻误病机。

(全文约780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