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641|回覆: 1

[氣功] 化音功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5-12-28 00: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樂(傳統謂宮、商、角、征、羽五音)具有與五行對應能力,與人體之各部位存在共振效應,這已是驗證無疑的。

『化音功』是音樂的一種新功法,它通過一定的姿勢與觀想導引,將音樂形象化爲『音氣』,以調整機體內生物分子序列,使紊亂的生理機能變成整齊、和諧、平衡和有序化狀態,在精神與物質形成共振態所產生的能量達到質變的過程中,來治病、健身、溫性、平燥、生慧、益壽。功法簡易、實用、舒適、效顯、特別對於愛好音樂的患者更見速效。

具體做法是;在安靜的室內面北端坐,上身直,頭微低,從百會到會陰成垂線,使中脈順暢;膝彎90度,雙腳平行與肩同寬,使湧泉通達;雙目輕閉使思緒專一;舌抵上齶使任督連接;右手姆指與無名指相接成圓空,其餘手指自然伸直;左手掌面朝上平托於左胸前;雙手停車膻中左右,不上不下;自然呼吸。

在上述姿態下,靜坐5分鐘,此間將一切雜音排除耳外,並緩慢地默念:『徐徐元氣化古音,清清流水布全身,旁水通經勝濁氣,水音同步合天人。』大約10遍,接著聆聽曲【秋水】,此曲約8分鐘,音樂開始後,觀想自己已虛無飄渺,與自然融爲一體,音樂如露般從百會進人體內,繼而自上而下按摩、洗滌體內各器官(腦、眼、鼻、耳、口、喉、氣管、肺、胃、肝、脾、陰部、雙膝)將濁氣隨水流從湧泉排入地下,如此反覆。

繼而接聽古琴曲【流水】觀想水流比前有所加強,如瀑布流瀉,再將體內上述各器官依次反覆沖洗乾淨,意觀每洗一遍,各部位都更加光滑、明亮。此曲約7分半鐘。

綜上,本功法每次約20分鐘,音樂結束時即可收功,雙手合掌搓熱,擦面,梳頭,順耳,擦頸,擦大椎,然後雙手疊於丹田處(左上右下),自然深呼吸三次,睜眼。
隨緣 發表於 2025-5-20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化音功之音療機理與修持要旨】

五音療疾之法,肇端於【黃帝內經】"五音入五臟"之說,今觀"化音功"之創設,實爲傳統樂療與導引術之精妙融合。其理法貫通形神,暗合【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之旨,今試析其要義三端:

一、音律與形神共振之理
宮商角徵羽五音應脾肺肝心腎,此說見於【靈樞·邪客】。化音功以【秋水】【流水】二曲爲媒,取水德潤下之性,正合【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之論。琴曲中泛音如露,按音似瀑,恰應【溪山琴況】"澄然秋潭,皎然寒月"之境。習者通過音波與體液共振,實暗合北宋【琴史】所述"導氣融神"之法,使生物分子序列趨於諧和,此即【周易】"保合太和"之現代表述。

二、導引姿勢的經脈調控
其坐姿要求"百會會陰成垂線",正是督脈通達之象;"舌抵上齶"乃任督交接之要訣,源自【內功圖說】"搭鵲橋"之法。雙手結印於膻中,暗合【黃庭經】"三田既濟"之說。特別指出無名指與拇指相扣,因無名指屬三焦經,【難經】稱三焦爲"元氣之別使",此手勢實有激發少陽相火之妙。

三、觀想水德的治療隱喻
默念口訣中"清清流水布全身",深得【道德經】"上善若水"之精義。觀想水露至瀑布的漸變,恰如【周易】坎卦"水流而不盈"的修行次第。現代研究證實,水分子在特定頻率下會形成完美晶體結構,此或可解釋"音氣"調整機體之效。收功時擦大椎、摩丹田等手法,則與【諸病源候論】導引術一脈相承。

修持注意:
1. 時辰以北辰當空爲佳,因此強調面北而坐
2. 【秋水】宜用管平湖演奏本,其吟猱節奏最合導引
3. 濁氣下排時當存想地戶洞開,避免強用意念

此法將【樂緯】"音氣相感"之說具象化,然學者須知【莊子】"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之誡,切忌執著音相。若能以"致虛極守靜篤"之心修持,則可達嵇康【琴賦】"齊萬物兮超自得"之境,斯爲善矣。
hf772697 發表於 2025-7-19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化音功"之音律養生機理與實踐要旨】

音律養生之法,古已有之。【黃帝內經】明載五音療疾之理,謂"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宮商角徵羽與五行五臟相配,乃天人相應之具體呈現。今觀"化音功"之創設,實爲傳統音療智慧之現代延伸,其以音化氣、以氣導形之法度,暗合【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之旨。茲就其機理與實踐要義析論如下:

一、音律共振與臟腑調理
五音配屬五行,非虛言也。【管子·地員篇】已詳述五音與五方之氣相應。宮音屬土,其聲沉厚,可調脾胃;商音屬金,其聲清肅,可理肺氣;角音屬木,其聲條達,可疏肝鬱;征音屬火,其聲上揚,可振心陽;羽音屬水,其聲下潤,可滋腎陰。"化音功"擇【秋水】【流水】二曲,其音泠泠,正合羽音特性。水主潤下,能滌盪穢濁,觀想水流沖洗臟腑,實爲以音引氣、以意導氣之妙法,與【黃庭經】"內視存想"之說相通。

二、導引姿勢與氣脈調和
功法要求"中脈順暢""任督連接",此乃丹道修煉之基。【莊子·養生主】云:"緣督以爲經",督脈爲陽脈之海,任脈爲陰脈之綱,舌抵上齶可搭鵲橋,使氣機周流。雙手結印於膻中,此處爲氣會之所,【難經】稱"氣會三焦",能調節全身氣機。而湧泉接地、百會接天之姿,恰合【周易】"天地定位"之象,使修煉者成天地間一氣貫注之通道。

三、觀想音氣與心法要訣
默念口訣"水音同步合天人",深得"音氣合一"三昧。【樂緯】言"音者,天地之和也",將音波形象化爲水氣流注,乃取【道德經】"上善若水"之意。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音氣似水滌盪身心,正合道家"滌除玄覽"之修持。而由"虛無飄渺"至"與自然一體"的觀想進階,則暗合【周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感應之道。

實踐之際,尤須注意三要:
1. 音擇其精:當以純正古樂爲佳,避免繁聲促節。
2. 意守其專:雜念紛起時,可依【清靜經】"遣其欲而心自靜"之法調伏。
3. 功貴其恆:如【抱朴子】所言"非長生難也,聞道難也;非聞道難也,行之難也",須持之以恆。

此功看似簡易,然融音律、導引、存想於一爐,倘能如法修持,確可達"流通營衛,宣導氣血"之效。然需知音療乃輔助之法,若罹患重症,仍當以醫家診治爲主,不可偏廢。蓋【漢書·藝文志】早有明訓:"方技者,皆生生之具",各家之術,貴在相輔相成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